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太平天国各种文书有的用浅近的文言写成,有的用语体文写成,甚至近于口语。但由于太平军中隐语术语甚多,加以方言俗语与文言掺杂,因此有很多词句不明、意义难以理解的地方。本文以《洪秀全选集》为语言材料,从普通词汇、避讳和隐语等方面简略分析太平天国文书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各种文书有的用浅近的文言写成,有的用语体文写成,甚至近于口语.但由于太平军中隐语术语甚多,加以方言俗语与文言掺杂,因此有很多词句不明、意义难以理解的地方.本文以<洪秀全选集>为语言材料,从普通词汇、避讳和隐语等方面简略分析太平天国文书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言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有其固有规律。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文""言"融合,需重视文本理解,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重视文言积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重视人文探讨,彰显文言文人文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吴晋芳 《考试周刊》2011,(51):32-33
何谓"文言文"?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教学创意]《狼》是《聊斋志异》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文言小说,篇幅短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意味深长,很适合学生阅读。全文虽用文言写成,可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展开自学活动,本文又是一篇自学文言知识的好材料。鉴于以上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力简化教  相似文献   

6.
敦煌突厥回鹘文文书,是一批稀世珍宝,具有很高的史科文献价值。初步统计,这批写本中有二卷是用摩尼教文字写成的,有二——三卷是用藏文字母拼写的突厥语写本,有四卷是用如尼文字写成的,至少有三十九卷是用回鹘文写成的。其内容包括经文、笔记、诗歌、公私文书、帐单和格言集等。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语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现代白话文脱胎于文言文。文言是白话的根基,现代的文学大师,比如鲁迅、胡适、郭沫若、老舍、巴金等等,他们作品多是用白话写成的,可以说是文言教育造就了他们的文学功底、纯粹而典雅的汉语语感。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多背诵一些古诗文,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精神,以及今后的成长都有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文言是古代的一种书面体,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又因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在语法方面。所以,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他们自学习语文以来最头疼的地方,可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地方,又不能不学,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得当的方法,适时点拨。  相似文献   

9.
读懂诗歌的前提是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古诗用文言写成,与现代汉语差异颇大,古诗语言因特定的要求,常常出现省略、跳跃、倒置等特殊现象,这给小学生学习古诗带来很大障碍,扫除这一障碍,光靠描绘形象,感知具体内  相似文献   

10.
<正>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了"璀璨"的群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穆旦、张爱玲等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风流儒雅,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大师,不如说他们是运用白话语言的大师。他们的作品90%以上用白话写成,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创意] 《狼》是《聊斋志异》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文言小说.篇幅短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意味深长.很适合学生阅读。全文虽用文言写成.可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展开自学活动.本文又是一篇自学文言知识的好材料。鉴于以上原因.教师在敦学活动中,尽力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以旁观者的身份.给予学生学习内容侧重点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古诗是相对于五四以来用白话文写成的新诗而言的,即旧体诗。古诗源于劳动,是在劳动呼喊和劳动号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诗每一行的字数不能太长,否则就破坏了劳动节奏。由于字数受到限制,所以古诗是语言高度压缩的文学样式,它留下许多空白。另外,古诗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诗,它包含许多文言现象在里面。上述原因,使古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变得晦涩难懂。那么如何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赋”体,纯粹文言形式写成,颇有古人之风。评卷老师怀疑抄袭,后经评卷领导小组认定抄袭无据,给予满分.文中有些文言句子不排除套用古人名句,但主题突出,扣题紧,可见作者“化腐朽为神奇”手段的高超。体裁的新颖,语言的精炼,让作文在清一色的现代文中犹如一缕清风吹拂在阅卷老师的心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文书人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逐步建立起一支文书人员队伍,并赋予文书人员以崇隆的地位和优裕的待遇,由此导致了大量的地主阶级文人知识分于加入文书人员队伍。由于文书人员在太平天国政权和军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它的胜败存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房红芳 《考试周刊》2009,(33):119-121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语看作是一个纯粹的语言问题,是语言修饰的手段,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语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隐语既是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又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隐语在英语词汇和文化教学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建英 《文教资料》2008,(29):38-40
顺应理论给考察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语言的使用具有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顺应性,这种顺应是动态的并带有一定的过程意识.作为一种语言行为,上下域方位隐语是一种很主要的认知手段,顺应理论对上下域方位隐语的阐释力.因此顺应理论可以用来阐释上下域方位隐语语言使用的顺应性特征,即上下域方位隐语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艺术欣赏角度来看,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多层次的意蕴。在浅显而易于了解和把握的表层意义之下,隐约蕴藏着不经仔细推敲难于探知的深层内涵,这就是隐语。语言中的隐语现象,便是语言和社会之间密切关系的生动反映之一。本文旨在利用隐语定义并用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隐语的运用分析隐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艺术欣赏角度来看,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多层次的意蕴。在浅显而易于了解和把握的表层意义之下,隐约蕴藏着不经仔细推敲难于探知的深层内涵,这就是隐语。语言中的隐语现象,便是语言和社会之间密切关系的生动反映之一。本文旨在利用隐语定义并用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隐语的运用分析隐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隐语是民族文化生活的语言烙印.文章记录描写了彝族腊鲁话中为数不多的隐语形式,并从食物、民族称谓、动作行为三个方面对隐语作了归纳,认为这些隐语是腊鲁人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与周边族群进行互动并在内部强化语言认同的结果.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及社会转型的加快,这些隐语正逐渐濒危,对其进行抢救性的整理工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浅谈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张恩波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而文言则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它和用现代汉语写成的白话文是相对而言的。二者在字词句等方面各有特点,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地方。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