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运动技术训练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形成运动技术的各个阶段仅用一些常规训练方法,是难以帮助练习者实现预期训练目的的,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还必须借助有多学科理论基础、符合创新教育目标的新方法,来实现练习者练习运动技术的兴趣,保护练习者努力练习的行为动机,以实现训练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运动技能学习中,及时的正自然强化作用事件发生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的练习兴趣,并对练习者运动技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自然强化作用和运动技能难度负荷的依存关系,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能有效促进练习者运动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身体练习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等手段改善练习者的形态,提高有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以及发展其运动素质的练习。但它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具体建议如下:   一、速度练习后,进行弹跳训练,可以使肌肉、神经系统更加协调,从而使二者均衡发展;   二、耐力训练后不宜进行速度训练,可以进行小负荷快节奏的训练,如小步跑、高抬腿等;   三、耐力训练后不宜进行爆发力训练,这时肌肉处于疲劳状态;   四、力量训练后,可以进行耐力训练,有利于疲劳的恢复;   五、负重练习、跳跃练习后,可以进行不负重的快跑、跳…  相似文献   

4.
吴桂燕 《新体育》2023,(20):40-42
对于练习者来说排球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体力上都是一个具有考验和挑战的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文章对于高中排球传垫球技能练习方法和手段展开了探讨和探究,将参加高中排球传垫球技能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的同时增强练习者练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力量,在很多体育运动项目中是掌握技术和取得优异成绩和基础,在田径运动项目中,力量是诸身体素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素质。因而人们都很重视力量训练。在田径训练中,人们为了发展力量,特别是投掷运动员,经常采用杠铃练习,认为这是发展力量行之有效的的手段,在训练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为了更好地提高练习效果,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即:田径训练中的杠铃练习与举重运动中的举杠铃练习,在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上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对杠铃练习的大量观察发现:当前许多练习者都是采用举重的办法进行杠铃练习的。就是当练习者在上举杠铃  相似文献   

6.
高展 《精武》2012,(29):21-22
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积极的心态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反之消极的心态会使练习者对参与的事情没有兴趣。速滑这项运动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心理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练习者的恐惧心理、自信心、自我调控等能力都需要在练习中得到训练。做到体质技能培养与心理素质培养同步。  相似文献   

7.
田东 《中华武术》2009,(8):14-15
髋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部分,是躯干与下肢肌肉群的附着点,髋关节力量直接影响运动技术和运动成绩。笔者结合多年来训练体育高考生和学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经验,在髋关节力量练习中,于用跨栏架。这样不仅提高了运动员对练习的兴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运动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竞技运动项目和健美运动都要进行力量训练。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力量训练内容单调、枯燥、苦累,很易使练习者产生厌烦情绪,影响训练的效果。怎样提高练习者的兴趣,使之长期系统地从事训练呢?以下几点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篮球运动中,如果单纯地练习投篮技术就会让练习者失去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一些游戏进行准投篮技术的训练,能收到奇特的活动效果,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关于投篮训练的时间,并且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投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卜筱艺  蓝瑞高 《精武》2012,(2):20-20,22
散打是一项以动力性为主的、强度可以自由变化的运动。散打是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它要求练习者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练习者要提高散打的格斗能力,其中速度力量的练习尤为关键。提高速度力量素质对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今训练方法的运用,是随着现代训练地发展而不断的创新和变化,每一次训练方法的更新,都将带来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与发展.因而掌握一些基本的和必要的训练方法,不仅有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益,而且也可促使教练员、运动员去创造更多、更好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老化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老化和生成的角度,探讨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大鼠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测定红细胞老化参数膜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率.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两种训练方式训练的大鼠,在1次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和24h后采血,其红细胞PS外翻率均有显著性升高.比较不同运动训练组两个时间点的结果发现,各运动训练组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红细胞PS外翻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膜具有较大的破坏,加速红细胞的衰老,并且不同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膜的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与实验等研究方法,在女子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对“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水平匹配发展理论”进行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匹配发展理论”符合经济、实效训练原则;教练员较容易控制训练过程;选择练习手段的目的性明确;在全年运动负荷安排上突破了传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陆地身体素质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使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经过多年训练实践,总结出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陆地身体素质训练的具体方法: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有越野滑轮、拉力训练;发展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有山地越野跑和模仿训练、滑轮场地滑轮训练和利用越野滑雪塑料滑道训练;发展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有上坡山地跑和模仿训练和滑轮训练;发展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有在滑轮比赛场地的锐角弯道处进行滑轮反复训练、小场地足球比赛及传抢游戏、半场篮球比赛等;发展协调素质的训练方法有短距离直道快速侧向跑和立卧撑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5级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起跳腿跳深摸高、起跳腿跳深跳远等5项练习被公认为发展跳远起跳力量的方法;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是与跳远专项非常接近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跳深跳远练习可以促进运动员提高积极着板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陈萍高原训练计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的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训练方法的研究,探讨了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方法、计划安排的特点。研究表明:陈萍高原训练的特点是上高原前强度小,训练量大,主要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方法;上高原后训练量略有减少,经过两周的适应期后训练强度增加,并以混合氧训练为主,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等训练方法;下高原后的前一周以一般耐力训练为主,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手段,赛前的专项训练以无氧为主,运动量减少,在训练手段方面,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为主,兼有氧耐力为辅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在乒乓球教学、训练实践中,运用乒乓球12区落点训练法进行了教学实验,结果显示:乒乓球12区落点训练在提高学生的乒乓球基本技术、落点的准确性、战术意识、实战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教法,该训练方法设计简单,新颖实用。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_2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2受体表征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采用跑台训练方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大鼠主动脉M2受体的分布以及运动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2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和高脂膳食加有氧运动组主动脉M2受体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增加;大强度运动组和高脂膳食组均减少,但高脂膳食组差异较显著.结论 大鼠主动脉上有M2受体分布;大强度运动可使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2受体的表达减少,但高脂膳食对其影响较为显著;有氧运动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和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2受体的表达.因此认为,有氧运动可通过迷走神经有效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尽快建立和规范中小学的培养基地、建立相应的竞赛体系、加强与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是当前完善CUBA"学校化"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问题;运动队招生、联赛竞赛与管理水平、队员的学业与训练、后勤保障等因素是制约CUBA联赛水平提高的主要矛盾。从"举国体制"和"专业化"体制成因及弊端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对教育本源的回归,发展趋势是学校体育。CUBA的"体教结合"模式是体育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和教企合作较成功的典型代表,相关部门应以CUBA联赛为突破口,打造成我国一流的大学生体育品牌赛事,实践和完善"体教结合"模式。但是,必须明确"体教结合"不是简单地把运动队放入学校,不是专业运动队的重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文献,选定与研究相符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选取国内实证类文献10篇,国外实证类文献6篇,共计16篇。了解治疗脑瘫患者的运动干预康复手段,分析其干预方法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国内一般采用核心稳定运动干预、抗阻训练、悬吊运动训练以及柔韧训练为主;国外采用向后行走训练,机器人辅助训练,平衡训练等多种训练干预方式。国内外在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之后,显示对脑瘫患者粗大功能、痉挛状况、步态步速行走能力以及肌肉肌张力、平衡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对脑瘫患者特殊的体质情况,借鉴先进干预手段以及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治疗康复手段,促进患者临床康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设计更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刺激肌肉的康复,改善脑瘫患者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