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 家 档 案 张洁,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幼年丧父,从母姓.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自1978年在"伤痕文学"大潮中以一篇《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之后几十年间笔耕不辍.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无字》,小说、散文、随笔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剖析读者主体空白艺术主要从读者心理图式的空白入手,抓住读者在阅读文本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与文本中所释放的经验之间所产生的对立统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基于学生心理图式的发展特性选择刺激点,直击学生心理图式的空白处,唤醒心理召唤结构,使学生在不断地同化和顺应中实现心理图式的平衡发展。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发展学生心理图式的佳所。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普遍追求"史诗"的时代,如何以艺术之笔既真实地记录历史变迁,又独显乡土原色情韵,周立波以《山乡巨变》作出了成功的回答,而今主流社会与边缘乡村皆发生新变,但小说文本所描写的历史镜像却定格为艺术的永恒,其奥秘何在?文章以文学阐释学方法,从作家的历史表达、文本构成以及读者重新解读等角度,试图还原小说的历史生成与艺术意蕴,以期获得对《山乡巨变》文本的新的文化体认。  相似文献   

4.
《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对区域文化的历史性叙事,再现了使鹿部鄂温克族百年时空镜像下文化事项、生活场域、精神信仰以及民族心理一脉传承与顺从适应的变化.小说文本中的冰雪、驯鹿、森林、河流等"符号",给读者一种鄂温克族生活在近乎童话般场景中的想象,而"仙人柱""乌力楞""萨满"等文化符号承载着鄂温克人的历史与族群记忆,折射出在...  相似文献   

5.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与离散文学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主题.该文通过对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进行的详细文本分析,探究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沉重的历史书写和华裔群体所负载的沉重的心理及文化创伤.  相似文献   

6.
朱亚梅  郝玉英 《海外英语》2012,(19):224-225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与离散文学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主题。该文通过对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进行的详细文本分析,探究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沉重的历史书写和华裔群体所负载的沉重的心理及文化创伤。  相似文献   

7.
潘金莲形象从《水浒传》中诞生以来,在几百年的传承与重复中已经成为一个被不断改写或重写的文学母题.从《金瓶梅》对潘金莲的模仿与超越,欧阳予倩对潘金莲的革命与颠覆,魏明伦对潘金莲的颠覆与重构,及至当下对潘金莲的符号化与消费化,纵观600多年来潘金莲角色变换的历史,其本质亦是文学接受的过程.在接受美学看来,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于人们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释,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包含了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文学作品、文学形象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阎连科在《受活》中使用"方言"进行历史的还原。方言代表了一种"此在",在情感上更能拉近接受者的距离,使读者对于作者的意图有更好的把握。同时,阎连科通过"絮言"来改变文本的叙事结构,在正文之外对"异故事"的讲述,将文本的封闭结构打开,让文本置身于超越时代局限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阎连科通过这种视角的转换,语言的还原,使历史回复到原初状态,重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乡村"。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文本《红字》中,霍桑以其独特的象征手法及真实而细腻的心理描写,给读者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悲剧故事。一百多年来,这个文本以它的主题多义性带给读者多种解读以及无限的想象空间,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文汇报》七月五日刊登北京专讯,报导了北京市文学界近年来崛起一大批新人。他们之中包括以写《班主任》引起人们注目的刘心武;四十岁后才发表一举成名的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的女作家张洁;在读者中产生较强烈反响的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和《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擅长写报告文学,并以《扬眉剑出鞘》成名的理由;以话剧《丹心谱》知名的苏叔阳,和以《愿你听到这支歌》、《我们家的炊事员》、《罗浮山血泪祭》分别获奖的李陀、母国政、中杰英。此外,还有发表过有  相似文献   

11.
图画故事是幼儿文学非常重要的文类,它以图文合奏的方式讲述故事,深受幼儿喜爱.与文字故事及影视作品相比,图画故事对幼儿读者有着独特的"召唤结构".此结构主要体现在图画语言、细节以及结尾等方面.图画故事中存在的"召唤结构"不仅使幼儿读者获得了阅读的主动权,同时也使其获得了与成人平等的阐释文本意义的权利.在成人与幼儿读者的对话中,文本意义得以更好的论释.图画故事的"召唤结构"对幼儿观察及想像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然的物候条件造就了华夏子民的灵秀,屈原则是灵秀中的灵秀,战国的特殊背景、文学弄臣的身份,特定的社会历史诸多因素作用于屈原,汇合成就了《离骚》独特的"女性模式"。笔者从诗歌的物境与情境两个层面观照《离骚》,将"香草美人式的女性化意象组合"及"弃妇式审美心理结构"这两大特质归结为《离骚》的女性意识。本文拟从文本与世界的关系、文本与作者的关系两个维度入手,探求《离骚》女性意识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创作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3.
谷野平  韩颖 《海外英语》2014,(5):184-185,210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所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其目的是强调历史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关系,即文学作品以社会历史为背景得以产生,历史发展又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暗示,二者彼此互动,使历史得以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体现一定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4.
周虹汝 《考试周刊》2008,(11):32-33
精神分析能够帮助人更好地理解个人行为,因此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学文本.而电影也可看作文本,并且这些文本同样有关人类的行为.文本旨在从精神分析的视觉探讨电影女主人公的心理创伤,通过对心理创伤的根源,对爱情的追求两方面进行分析,最终阐释女主人公的爱无能.  相似文献   

15.
创伤研究是文学批评的一种视角,是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中新近出现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从创伤的视角解读劳伦斯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菊花香》,可以发现这部小说的深层蕴意:男女主人翁沃尔特和伊丽莎白的创伤既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矿工们的苦难是工业文明畸形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同时,文学创伤的书写也为创伤的治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湖南侗族青年女作家木兰因在《花城》上发表长篇小说《云雀》,近年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这里从小说文本的独特性、叙事特质、自杀的精神分析和生命苦难本质的探寻,以及爱的救赎和文学的治疗等几个方面以深入的解读,个案性地探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性异化"的隐喻和救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穿越雨林之弧》作为山下凯伦的处女作,以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遭受苦难并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山下凯伦以众人的身份命运为线索,以创伤事件的逐一发生为脉络,揭示了创伤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与结束的方式,这为从创伤理论切入小说进行分析提供了可行性。本文从创伤者的身份建构出发,以创伤症状的集合者石丸一正为例,借助心理学中的创伤理论分析小说中创伤事件的发生,探讨如何规避与治愈创伤,从而使读者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正确面对创伤、接受创伤和积极寻求应对创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阿来的《云中记》是一部于汶川地震十周年后写下的具有文学治疗意义的作品。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汶川地震后,祭师阿巴重返灾难现场,疗愈创伤的经历。《云中记》既再现了汶川地震时惨绝人寰的场面,又对文本内的治疗共同体、文本外的治疗共同体起到疗愈的作用。小说的解读从创伤书写的叙事形式、叙事内容入手,探讨创伤书写与文学治疗机制的构建,并阐述《云中记》的文学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叙事学强调把文学当作一个独立的文本系统进行研究,其强烈的科学精神在文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从形式到形式的研究,无法使小说的意义得以呈现。小说修辞学则强调"作者"、"文本"、"读者"、"语境"四个维度进行探索,使小说研究从"形式"进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西方后结构心理学的镜像理论入手对舒婷的早期代表作《致橡树》进行文本重读,对诗人在文本中的话语进行历史的分析。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舒婷诗歌中所体现的女性特有的微妙心理变化结合西方女性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女性的自我发展历史做以综合关照,并对《致橡树》的自身的文学价值提出重新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