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历代帝王为维护皇权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大多注重官僚体制建设,几千年的监察制度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在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上,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临时派员巡视地方,这就是巡视制度。与这种制度相似,西方国家普遍设立了相关机构,如监察特使、巡视官、督察专员等,并为此颁布了相关法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察特使制度。对中国古代监察巡视制度与国外监察特使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制度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巡视监察是我国古代监察机关所奉行的一种传统的监察方式。巡察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从巡察的时间、方式、内容、特征、地位和作用以及巡察制度的弊害等方面对汉唐时期的巡察制度进行考察,分析其得失,从而希望为现今的巡视制度提供一定的资政史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监察制度在巩固和提高共产党执政能力、权力监督、惩治腐败、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瑞典自1809年建立了Ombudsman (翁巴其曼)制度即议会监察制度后,此制度为西方多国学习借鉴。比较两国当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异同,有利于我国巡视监察制度的完善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巡视监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前代的基础上,汉代巡视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帝王亲自巡视、帝王遣使巡视和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及地方监察机构(包括地方行政长官等)对所属州县巡视等四种类型,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巡视系统。巡视制度起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有利的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以史为鉴,全面总结汉代巡视制度的经验教训,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当前的巡视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朝的监察立法非常广泛,主要见于《庆元条法事类》与《宋大诏令集》等文献中,常见的监察立法形式是皇帝的诏、敕、令等。宋朝监察立法内容主要涉及监察官的地位与作用、监察官的职权范围及违纪处罚、经济监察和监司互察的规定等。宋朝的监察制度是承上启下的,标志着我国的监察制度由健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由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临时派遣监察官巡察地方的巡察制度是我国几千年监察制度史上的一个亮点。借鉴巡察制度的成功做法,对于推进当前巡视制度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初统治者沿用了明代的巡按制度。巡按制度对巩固清初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安定民生有着积极影响,但少数巡按御史的不忠不法也不可避免地给巡按制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全面审慎考察巡按制度,利远大于弊,有益于为政治理,然而满汉官僚集团之间的尖锐对立最终导致巡按制度被弃而不用。  相似文献   

8.
秦汉之际监察制度有其自身产生的原因、机构设置、职权范围和运转机制等内容.秦汉时期的统治阶级,通过监察制度这个制衡杠杆,去调节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等之间的关系,去监察国家机关和国家官吏执法守法与违纪违法,忠于职守与渎职失职,从而使国家机器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由建党初期的特派员制度演化而来,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党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改革开放后,党内巡视制度得以重启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权威性支持,巡视制度的程序化与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巡视的设置机制、关系机制、运行机制和制衡机制,构成了党内巡视制度的基本框架。巡视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形式,其组织领导功能强健了党的组织力量,体系输出功能实现了党的政治意志,权力监督功能提升了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0.
明代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监察制度发展到这一时期,不仅颇具特色,而且极其完备。本文试从其形成原因及内容特色等方面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