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好人文化"与社会道德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公民道德情感相容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支撑,它可以引起人们情感共鸣。"好人文化"源于道德模范,体现了人们共同的美好追求,发挥着导向和模范作用。因此,深入探讨"好人文化"的价值归因,发挥"好人文化"在道德实践中的功能,探寻培育"好人文化"路径,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文明网发布2019年1月"中国好人榜",105位(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给寒冬带来了融融春意,温暖着全社会。1月中国好人榜中,吉林省有两人上榜,其中一名就是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占宝老师。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关乎祖国未来,将"中国好人榜"榜样示范正能量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深入理解道德榜样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激励示范作用,深入挖掘人物精神,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真善美有机统一,实现青少年道德自觉常态化,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宜春学院高度重视培育好人文化,精心培育好、开展好好人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将其作为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感召凝聚群众的重要抓手、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通过进一步挖掘淬炼“好人文化”的价值内涵,探索弘扬“好人文化”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关爱好人的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好人的宣传学习力度,让来自师生身边的正能量、基层的最强音,汇聚为推动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的强大力量,使“好人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旋律,并将“好人文化”打造成学校经久不衰的亮丽名片,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本文就其“好人文化”现象做法进行探索,揭示其“好人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与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内容,"沧州好人"评选活动在全市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将道德建设引向深入,还需在思想理论、模式机制等方面再创新。  相似文献   

6.
李琳 《成人教育》2014,(5):53-56
榜样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这些当选的"身边好人"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受教育者。运用"身边好人"的榜样事例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进一步完善"身边好人"的榜样教育,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榜样的人选,积极营造学习榜样的社会氛围,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榜样等,弘扬社会正气,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非常丰富的道德内涵。它的提出与倡导适应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是社会和谐的有利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八荣八耻"具有在全社会普遍推广和实践的道德弹性,也有底定道德下线的"法治"刚性;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大举措,"八荣八耻"将道德的时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本文认为: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的功利追求必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任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应既适应于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道德责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这对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道德建设要注意克服过分夸大道德规范和道德人格作用的倾向,与民主法制建设和纪律教育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扫除社会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与道德及其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提出后 ,道德教育与建设必将倍受关注。本文从道德是文化的灵魂 ,道德是经济领域一只看不见的手 ,道德与法制互补 ,吏德是巩固政权的支点 ,道德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等视角阐述了道德的价值 ;从中国自古重教化的历史经验与智慧中 ,认识当今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和全社会的道德建设 ,对于实现“以德治国”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目前,商业职业道德滑坡,伪劣商品进入市场,食品安全日益严重,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很大危害。诸如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社会诚信、企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热议和深思。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不仅是企业长久立足市场的基础,而且还是和谐企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都引起重视之际,中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那些曾经出过问题的企业开始了内在的道德自省,关注自身诚信文化建设,增强企业道德建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最终达到内外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