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平 《考试周刊》2010,(22):63-6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还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  相似文献   

2.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往作文评价只注重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写作过程、修改过程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新课程背景下作文评价的内容应是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批改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职业基本功,是作文教学的-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培根说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知识,是那些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往作文评价只注重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写作过程、修改过程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新课程背景下作文评价的内容应是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6.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根据上面的要求,结合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中考作文的命题情况,我们现就2006年作文命题的走向做一些预测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根据上面的要求。结合近几年尤其是04年中考作命题情况,现就05年作命题的走向作一些预测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习作"顾名思义,便是学习写作也。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标对写作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  相似文献   

10.
江小艳 《学语文》2008,(2):41-41
新课标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从何入手?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学生。树立自信,热情鼓励,激发兴趣,让学生个个都感到自己“聪明能干,潜力最大,前途无量”,具有求知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写作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我潜心摸索读写结合方法,促使学生阅读和习作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晓红 《考试周刊》2010,(16):80-8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做事情如此,写作文更是这样。作文有多少种开头的方法与形式呢?如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好这些方法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作文开头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优秀的开头必须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服从主题的需要。第二,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第三,注意体裁的特点。不但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开头方工,就连相同的题目也有不同的开?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审题是写好每一篇作文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作文必须掌握的关键方法之一.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作文指导实践,笔者认为要想审好题,先要认真阅读作文题,了解近两年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根据不同的命题形式,进行审题和立意,然后进行具体的作文.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那么,近几年中考作文有什么新的特点,又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中考作文针对性复习呢?根据近几年中考作文的情况,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认为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并进行分类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往作文评价只注重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写作过程、修改过程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四点的“评价建议”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大蛋糕”,但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食”现象。作文往往成了语文学习的“苦差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激发兴趣、形象引导、扩大共通、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根据上面的要求,结合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中考作文命题情况,现就2006年作文命题的走向作一些预测性分析。一、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份量将进一步加大,命题形式仍呈多样化之势2006年中考命题形式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依然呈现多样化趋势。首先,话题作文份量继续加大。《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为学生的自主…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四点的“评价建议”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块“大蛋糕”,但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食”现象。作文往往成了语文学习的“苦差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激发兴趣、形象引导、扩大共通、增强自信、观察积累、及时表扬是诱发愉快作文的良好动力。一、激发兴趣——作文的磁力假如…  相似文献   

20.
【能力定位】结尾即是文章的结局 ,好的文章结尾 ,它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作品主题得到充分发挥。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 ,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文章的结尾忌草率收兵 ,拖泥带水 ,不了了之。更忌结尾浅露 ,淡而无味。好文章的结尾作者无不在“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构原则上 ,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出发 ,选择恰当结尾 ,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写好文章结尾是初中生写作的基本功之一 ,对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创新精神和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具有重要作用。【要点阐释】结尾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