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民歌在藏民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浓重的宗教情结,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征,并且流行着大量而丰富的情歌,审美风格呈现质朴与华丽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善于对新生活讴歌等等,这些鲜明特色,都有其深层的文化因素,也是藏族民歌具有深邃内涵和独特魅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10,(29):109-110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之一。它的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文章对陕北民歌的题材样式、音乐形态、歌词内容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进一步加深对陕北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解析新编民歌《蓝花花》及演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歌《蓝花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陕北民歌,音乐素材简练,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它经过改编后,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扩大了歌曲的篇幅,增强了戏剧色彩,使之更具感人的魅力。它无论从曲式上、节奏上、调式的转换上、音域上以及情感的表达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在演绎上更加充分,获得了良好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易》中的卦爻辞多为当时的民谣,它是我国比《诗经》更早的远古民歌。本文从文学角度分析了《周易》卦爻辞民歌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并阐述了这些民歌长期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燕歌行》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歌行》是汉代乐府旧题,它的曲题来自于古代燕地民歌,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历代文人在其基本的思妇主题上,进行内容和风格的有意创新,这是有合理的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6.
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要想演唱好民歌必须做到: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把握歌曲的思想内容;认真唱谱和默读谱子;分析歌曲的风格,把握歌曲的民歌风特点;练习咬字、读字,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海南的黎族民歌、从形式到内容,从风格到情绪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些民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黎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对海南黎族民歌的发展及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小曲的传唱在明代蔚然成风,追溯其源,本属古代民歌一脉,其体式、曲调历史久远。小曲的风行是明代文坛一件盛事,它不仅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思潮,而且从内容和风格等方面对晚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皖西民歌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皖西民歌歌词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它反映了皖西区域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了皖西人民的爱情婚姻、生活习俗、思想感情等,它朴素亲切而新奇的语言风格,以及内容所富含的客观生活事相,形成具有皖西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分析其创作方法,对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皖西民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嘉禾民歌是民歌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嘉禾民歌无论从题材到内容、形式,都独具特色。它的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在旋律的音调结构及旋法润色特征上。从嘉禾民歌的“五度四音列”结构、“三度关系”音列结构及旋法中装饰音、衬词衬腔的运用方面,论述了嘉禾民歌的音调结构规律及旋法润色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陕北民歌真切的反应陕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流传至今,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中的重要角色,描绘和反应民俗事象。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的歌,它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它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它的发展从未脱离过这片富饶的黄土地。陕北民歌通过唱词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它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用艺术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情谊,陕北民歌表达得不仅仅的歌词的内容,还讲究着语言的韵律。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植根于陕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它拥有悠长的光荣历史,陕北民歌更多的注入的是革命精神,充分的展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北宋向民歌学习第一人,其词作带有浓郁的俚俗风格。主要体现在内容、形式和具体的表现技巧方面。欧词民歌风格的成因与时代、个体都有关联。他的词作在北宋早期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民歌作为其独特的一个分支有着丰富的内容,而民歌演唱各具特色。章结合作多年的演唱实践,从民族歌曲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的风格以及独特的韵味等几方面,探讨如何把握民歌的演唱风格,从而提高民歌表演和演唱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民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践性,可以多角度深入展示历史背景、民俗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内容,让学生从不同侧面理解音乐的特性,理解音乐不同风格的可能性,所以将民歌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整体课程结构的突破口是很有价值的。中国各地的民歌虽然在内容、风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人们的生活日常进行创作的,情感非常朴素。这对于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原韵是河南、河北、山东一带的民歌,具有醇厚的中原民歌风格,内含几千年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积殿,一般来讲,它的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在"醇厚的中原韵"一课的教学中,使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掌握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及风格。  相似文献   

16.
达斡尔族民歌是祖国音乐宝库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在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达斡尔族民歌中,采用顶真式旋律发展手法的很多。顶真式旋律发展手法,主要有明顶真式手法和隐伏性顶真手法。它能使旋律的乐句与乐句之间,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头尾蝉联,从而形成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7.
刘江 《焦作大学学报》2014,(1):29-32,38
历经30余年的工农兵文学的诗歌创作,其发展走向是——题材:阶级斗争和民族战争的战曲——时代精神和新生活的赞歌——投向“四人帮”的炮弹;情调:悲苦与愤恨——高昂与激越——热爱与喜悦——仇恨与愤怒:风格:初现和发展——确立和纷呈——隐退和消亡。工农兵文学的诗歌,它的发展表现为整体性,而不是总体性。而且,在内容要求一致的条件下。诗人们更为重视的是体式和语言,特别是个人的风格,评论界所重视的也往往是个人的风格特色,这有违于工农兵文学“内容重于形式”的初衷。  相似文献   

18.
马奇 《河南教育》2004,(9):38-38
一、利用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1.从学唱民歌入手,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民歌风格各有不同。如内蒙民歌辽阔、豪放,新疆民歌活泼、欢快,江南民歌婉转、秀丽,陕北民歌高亢、奔放,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民歌教唱,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并为学生分析歌曲创作的背景、歌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以及民歌的不同题材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北朝民歌的社会风俗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北朝民歌,是我国中古时期北方各族人民的诗歌创作。尽管数量不多,但它却以鲜明的色调和独特的风格为南北朝的文苑增添了异彩,并与南朝民歌一起,给予唐代诗歌的创作和繁荣以巨大的启示和推动。它尤其以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深刻表现了中古时期北方大动乱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20.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西洲曲》是南朝艺术成就最高的民歌,《木兰诗》堪称北朝民歌的代表作。由于产生的环境不同,水土滋润和人为给养不同,使处于同一时代的这两首诗在内容、情调、风格、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