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日维新变法前夕,严复实际上已经充分作好了直接参与变法的准备.然而,由于他与主持变法的官方人士之间的矛盾、与康梁等变法主导势力之间日渐明显化的学术分歧,以及以荣禄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对严复的控制,使得严复几乎成为变法的局外人.变法后期,严复和光绪帝之间的矛盾化解,准备直接参与变法之时,百日维新却因慈禧太后的政变嘎然而止.变法失败后,由于天津顽固势力对严复的及时控制和保护,严复最终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唯有泰国取得最大成功、范文澜认为新制度在秦国得以实施,“因为秦国的腐化势力比较薄弱”。范氏“腐化势力”说的内涵,应指“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具体表现为守旧的奴隶主阶层相对弱小,世卿世禄制薄弱,宗法关系淡薄,这是由于秦国的婚姻状况所致。  相似文献   

3.
从战国七雄富国强兵动力与阻力的视角,揭示在七雄并立的局势下,富国强兵已成为七国开明君主和智能之士的自觉意图。为此,变法革新成为列国实现富国强兵的唯一抉择。七国变法的历史表明,变法革新是富国强兵的主要动力,而阻挠变法的贵族势力则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最大阻力。富国强兵的动力与阻力,在七雄前期的变法中曾经有过激烈的较量。七国之中,秦国商鞅变法为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基础,法制建设为富强提供着持续动力,而农战国策把富强动力植根民众之中,布衣将相格局又为实现富国强兵提供了有力保障。反观六国,宗室贵族势力无不在变法高潮过后卷土重来。旧贵族既得利益集团的倒行逆施,导致了六国国力江河日下。而秦国由于富国强兵的后续动力不断增强,终于统一天下,为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在今天的主流认识中,人们仍然认为王安石变法图强,代表的是社会进步力量,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顽固势力的阻挠与反对。对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评价众说纷纭,是因为评者所持的角度与价值取向不同所造成,但从国家干预主义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王安石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成本太大,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虽不是从国家干预主义角度出发,但却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5.
自30年代批判第三条道路以来,论者一般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近几年来,不少学者摈弃了这一说法,认为“戊成变法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封建势力强大,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阶级力量弱小所致”。或者说是由于维新派软弱无力,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相信甚至敌视人民群众,等等。作者认为,这都不是变法失败的决定因素,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光绪及康有为的策略错误。  相似文献   

6.
慈禧反对维新派和光绪帝变法,表现在政见上坚持变法不得违反祖制,不能急切改图,不可重用新人;在行动上对变法运动至多只是容忍而非真心支持。政变的发生,超出了帝后党争的范围,是变法与反变法两大势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慈禧反对维新派和光绪帝变法,表现在政见上坚持变法不得违反祖制,不能急切改图,不可重用新人;在行动上对变法运动至多只是容忍而非真心支持。政变的发生,超出了帝后党争的范围,是变法与反变法两大势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而实现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治改革,而进行的变法。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却遭到奴隶主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相似文献   

9.
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因,史学界流行着二种看法:一种认为人民群众是变法成败的决定因素,变法派脱离人民,与人民相对立,难免失败;另一种认为变法派代表了中小地主利益,变法主要败于代表大地主利益的保守派的反对.这两种看法都侧重外部力量的作用,对变法势力的内部问题缺乏足够的分析,因而不能揭示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失败的必然性,兹有必要作一再探.  相似文献   

10.
史学界对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变法道路颇多微词,认为正是由于走了“自上而下”的变法道路才导致了变法的失败。该文并非是探讨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是旨在说明康梁等维新派走“自上而下”变法道路的历史合理性。他们之所以走这条道路,不仅仅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已经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都有一些成功的范例,更是由康梁等维新派在戊戌之前所承继的历史前提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皮锡瑞的变法思想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锡瑞是晚清著名的今文经学家,他所撰写的《经学历史》与《经学通论》至今仍是学习研究经学不可缺少的参考书。然而,他作为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其变法思想人们却重视不够。加强对他的变法思想研究,无论是对全面把握他的思想状况,还是对戊戌变法史研究,都是有所助益的。皮锡瑞生活的年代,正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时代。他的思想转变和变法思想的形成,与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这个时代的反映。甲午战争以前,目睹时艰,皮锡瑞很早就产生了忧国忧民思想,…  相似文献   

12.
北宋来年的王安石变法,由于实行了一系列貌似近代化的经济政策而引起了现代学者的浓厚兴趣.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运动进行考察,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分析变法兴起和变法失败的原因,为王安石变法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以及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为配合其变法,在用人制度上和教育、科举制度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推动了变法的进程。但由于在用人和育人上的不当,它又成为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系统地阐述了康有为变法的理论、主张及贯穿其中的策略思想,展示了康有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宏伟抱负及与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的大智大勇。既肯定和颂扬了康有为顺乎世界之潮流,欲将中国引向民主强国的爱国之志,又客观地分析了其采用的斗争策略虽高明,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些策略不可能成功,只能给我们后人留下常常的遗憾和无尽的感叹。虽如此,康有为的爱国奋斗精神将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奋斗经历将是我们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在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条件下进行的。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而维新派过激主义的宣传、作法破坏了初步形成的变法“小气候是戊戌变法失败重要的和直接的原因。维新派是怀着一腔报国之情、爱国之志走上历史舞台的,但由于没有报国之术,结果不但未能把变法事业进行到底,反而使其迅速失败了。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这篇课,涉及到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谭嗣同属于激进派。变法失败后,面对清廷顽固势力的反扑,他本可以脱身暂避,却选择了流血牺牲。对他的这一选择,人们在评价上历来是有争议的。一种意见认为,谭嗣同用自己的流血来激励国人,推动中国改革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1.1948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可记忆为“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把其侵略势力扩展到四面八方(1948)。” 2.公元前359年秦国商鞅变法可记忆为“三令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期,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当时,围绕着是支持还是反对这次变法,在地主阶级内部进行了一场尖锐、激烈的斗争。变法派以王安石为首,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反变法派以司马光为头目,后台是曹氏(仁宗后)和高氏(英宗后)两个太后。王安石说,他与司马光的斗争,是由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即由于所执行的路线不同。司  相似文献   

20.
熙宁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为了推进变法的展开,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明显表现了对某些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认同与接受。变法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宋神宗,以及其他变法派人士,都具有传统政治文化的浓厚色彩。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变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偏差与缺陷。新法在其长期实行中未能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使得新法难以得到社会意识和社会政治心理上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