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小学教师课堂行为的观察,发现在课堂中教师道德失范情况普遍,在对教师失范行为后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的道德失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在人格品性诸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人格养成,需从教师职业道德谈起。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产生道德失范行为的心理成因主要分为:认知型、情绪型、意志型、人格型;对高职学生的道德失范行为纠正要运用尊重、真诚、同感原则,坚持知、情、意、行教育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关心学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术道德认知、对失范行为的态度和学术工作目标三个方面来了解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内部动因.对18所高校960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不甚了解学术道德规范、对失范行为的认知存有偏差、学术道德认知消极悲观等问题引发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高校教师对失范行为、利益冲突和对失范行为所持的宽容态度助长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追名、逐利或求权成为部分教师的学术工作目标,从而激发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为此.必须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增强高校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共同体的自我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一些"失范"的行为是常有的事情.那么,教师遇到学生的"失范"行为时该怎么办呢?有的教师视不守纪律的学生为敌人,竭力打压,以强权重获课堂的"和谐";有的教师则"变废为宝",巧借"反例正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时期,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分析青年学生道德失范及原因,提出青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育青年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们时常发现:在思品课上,大部分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课后的行为却不尽人意。分析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没有道德判断能力,也不是缺乏道德知识,而是没有把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知识和判断能力转化为行为。那么,教师如何将课  相似文献   

7.
浅析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具有开放性、隐蔽性、无拘束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心理不成熟,道德人格不健全,缺乏自律。无论从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环境,还是从主观因素考察,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和道德自律能力。只有实现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不断提升,才能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学为圣贤”的德育目标,以及“血脉上感移”的德育模式在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与提升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教师教育、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表现。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危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人格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人格的危机,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行为失范。产生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应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塑造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中依然存在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个别教师以“恐吓者、鞭笞者、审问官”的身份出现,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研究教师课堂失范行为,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马秀娟 《宁夏教育》2012,(7):119-119
我们时常发现:在思品课上,大部分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课后的行为却不尽人意。分析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没有道德判断能力,也不是缺乏道德知识,而是没有把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知识和判断能力转化为行为。那么,教师如何将课程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之中,使其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呢?  相似文献   

12.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牵动学生、教师、高校之效益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现实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却未能尽如人意。总体来看,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教师执教失范行为、学校教学管理失范行为构成了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大学生、教师和高校三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策略,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的平台,但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网络道德认知的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是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体现。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迷失主要表现为价值观迷失和责任感缺失,网络道德情感的困惑反映在人际情感冷漠化、人格冲突、恋爱迷茫三个方面,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则包括剽窃他人网上成果、网上行为不文明、浏览黄色网站等。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处理师生关系时的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缺乏真诚的尊重、理解和体贴与个人行为不受约束两个方面。从美德论来看,学生一方面对教师存在“假尊重”的现象,另一方面对待学习的态度懒散、状态萎靡;从功利论来看,由于学生某些行为不受约束,加之教师惩戒权的缺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格局失控,严重时还会使教育意义丧失;从道义论来看,角色身份失位使师生双方职责履行受阻,尊师重道的教育伦理原则受到冲击。师生伦理关系的道德理想是尊师重道、人格平等、责权分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课堂失范行为影响着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是课堂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维护规范,控制行为的策略,比如惩罚、表扬、鼓励和漠视.虽然这些控制型策略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但是更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美国课堂管理流派人文主义心理咨询代表人物之一的托马斯·戈登提出了学生责任感模型,他主张用非控制的方法来影响学生,这对于教师解决课堂上学生的失范行为有着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是极具专业性和职业性的,这种特点在课堂情境中尤为显现,而教师在课堂情境中的行为则是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直接外显反映。课堂情境中的教师行为主要为两种: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本文在分析两种行为所内含的道德性以及对学生的德育影响的基础上,探寻教师课堂行为如何更好地体现教师内在道德与理性,如何更好地实施符合道德的教学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课堂行为对于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在中小学,教师的课堂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人格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个别教师的课堂霸权问题入手,研究处于教师课堂霸权之下的教师体验及中小学生的感受。通过对案例的现象学分析,确立一种教师课堂行为基本规范,以期有效解决课堂霸权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所高校853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失范行为,分别体现在教学责任的履行、师生关系及学生评价;科研研究过程、成果发表、学术评价以及教师对社会兼职及其与本职工作利益冲突的态度等方面的失范。鉴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应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通用标准,以规范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  相似文献   

19.
教师道德失范指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现象与行为,属于职业道德失范的范畴.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在于德育主体性力量的缺失.教师道德失范的类型主要有教师目的型、价值取向型、情感型和传统型.制度缺失是教师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制度目标不明,存在制度性的偏差;制度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存在制度性的矛盾与冲突,缺乏"制度共识".制度重建是消解师德失范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澄清反应是教师在教学中对自身教学行为或学生所阐释的观点作出的反应,目的是激励学生进行行为反思,得到正确的价值判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落实立德树人,我们应让学生建立价值澄清模式并进行澄清反应,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素养生成,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基本知识,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协调发展要求,促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