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说到底就是要做到知情共融,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实现知情共融的必由之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真情实感去体认一个实在的、全面的、有滋有味的情感世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关怀学生的终身成长。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向敏 《现代语文》2008,(9):14-15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度提倡人文性这一观点,已成为广人语文教师的兆识。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日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小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键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生活作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探讨了语言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文章提出,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与人文教育分不开,语言的基本属性体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教学中哪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语言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包含丰富社会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并在语言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7.
张静 《考试周刊》2011,(70):49-50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语可以让学生尽兴参悟人性、人生,表达个体情意智慧。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地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却有意无意地强调工具性,淡化了人文性,形成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8.
郭根福 《四川教育》2002,(12):38-39
习作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我认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会怎样去写”。这两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习作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也…  相似文献   

9.
卞小勇 《语文天地》2011,(21):42-43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语文教学不仅应教给学生文学知识,还应从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人文性落实到语文教育中,就是给学生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版的“九年义务制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特点。笔者理解,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理”和“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所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更不可忽视。注重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潜能,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让每个学生写有所得,写有所长。同时,也可促使教师突破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超楠 《辅导员》2010,(10):50-50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文化知识的基础教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曾经,教师的教只为课本知识而教,"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眼中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其技能,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中心在课堂,教师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在所有人的学生观中,教师的学生观至为重要。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改变,教师只有顺时调适自己的学生观,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使自身得到发展。而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就必须从学生的本质属性也就是人文性和发展性入手,来了解来调节来适应。  相似文献   

13.
人文性乃语文教育的根本特性。人文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教育,就要把师爱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感怀人文关怀;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用丰富的情感构筑课堂,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中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高中生英语语言知识、技巧与文化意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英语学习而拓展、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英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驾驭语言、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人的人文素质的活动。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学生的习作是其驾驭语言、使用语言的人文素质等语言合成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农村,由于学校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较少,学生受学习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学生作文中大都存在话说不清、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8.
蒋娟  张淑君 《教学随笔》2007,(12):30-31
语文学科是一门时代性、人文性、工具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难点既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也体现在教学对象个体的差异性上。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各类综合性的知识和教育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是教师与学生智能与情感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历年来被誉为各学科的“基础”,因为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富有人文性。学好语文,能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和创造性地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挖掘语文的人文性特征,重视美育和德育的渗透。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名篇佳作的学习中,感知、体验较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科学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以人文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赏析,理发与独立思考能力,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独特的人文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