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阅读课外书以提高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理念,已广被认同。但是,学生却没有兴趣读课外书,也没有时间读课外书。  相似文献   

2.
由于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普遍存在应试化趋向,学生普遍缺少从容读书和写作的时间,且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升入高中后,作文普遍存在问题。一、存在的问题1.材料储备少现在的语文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读书问题。许多学生读课外书偏少,甚至有学生说上高中以前从未完整读过一本课外书,因为家长和某些教师反对读课外书,只希望学生整天做练习题,所以学生作文既缺材料又缺思想,单纯幼稚。  相似文献   

3.
高考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家长也都希望孩子能把时间尽量放在复习功课应对考试上,恐怕暑假也不敢放松。即使放假了,许多学生还是没有计划多读一些课外书的。这是现实问题。但也请家长和同学们注意到另外一种现象,我在  相似文献   

4.
大量阅读课外书以提高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理念,已广被认同。但是,学生却没有兴趣读课外书,也没有时间读课外书。—、没兴趣读课外书的原因学生不愿读书的原因很多,有学校、老师引导的问题,但最主要的是学生作业多,学习负担重。以人教版三年级为例,每个星期要学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  相似文献   

5.
高考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家长也都希望孩子能把时间尽量放在复习功课应对考试上,恐怕暑假也不敢放松。即使放假了,许多学生还是没有计划多读一些课外书的。这是现实问题。但也请家长和同学们注意到另外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许多家长对孩子不喜欢阅读课外书而着急,总想找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让孩子爱上读书。本文作者虽然没有罗列出多少条条框框,但那种渗透在生活中的做法确实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积极创建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发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小学生阅读课外书还面临着困难:一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太多的课外书读;二是不知怎样读或不喜欢读;三是认为读课外书浪费时间等。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谈读书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  相似文献   

9.
课外阅读是青少年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课外书不仅可以传授给他们知识,而且是他们一生最好的朋友。《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的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现在学校和家长所面临的难题是,既想让孩子多读书,同时又害怕学生因读课外书影响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10.
毛衣     
2003年秋季,笔者在本校高二年级菜一班级中,开展了一项“建造班级课外小书库”活动。从暑假开始,要求每一个学生买一本课外书,读一本课外书,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学后,每一个学生都“奉献”出了一本课外书,很快就“建成”了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型“阅读书库”。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读点课外书有何妨○李登元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家长,反对学生看课外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其实,孩子读点课外书,并不是坏事。恰恰相反,读点课外书对孩子的学习、写作是大有好处的。当然,所读的课外书应是健康、有益的,是能促使人奋进向...  相似文献   

12.
吴永龙 《贵州教育》2014,(15):35-3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通过对4所完小及3所校点发放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细致的谈话与采访,其中有12个班级学生285位、33位语文教师和13个村寨家长285位,采访谈话了6位学校领导,发现:学校、家庭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不够;学生的图书来源不充足;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尚未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尚未形成:学生未能掌握读书的方法:孩子们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类型比较单一,且大部分是教辅类书籍.  相似文献   

13.
大量阅读课外书以提高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理念,已广被认同.但是,学生却没有兴趣读课外书,也没有时间读课外书.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孩子是幸还是不幸,不得而知。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基础训练、单元自测、综合试卷,扑面而来。真正的课外书,却没有时间去读。不少家长都认为课外书就是闲书,学生要以学业为重,而读闲书则是———不务正业。其实,读“闲书”是每一个孩子学习开始的启蒙,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非常重要。一个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即使每门功课都考100分,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发展。因为知识学问是相互渗透,触类旁通的。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少年时代不仅学习成绩好,课外书也读得多,比如:比尔·盖茨、张朝阳、李开复。亲爱的家长朋友,希望…  相似文献   

15.
一、课外阅读意义的多元理解课外阅读既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然而,许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总是会征求教师的意见,认为课外书是为课内  相似文献   

16.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生,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郭秋娟老师女儿的例子告诉我们,刚开始的“幽默”“糖醋”或许会促使学生探本溯源源去啃大部头的名著,”只要是读书,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小学生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对学生读课外书,教师不能完全的放任自流,还应该加以引导,做好“过滤”,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能力引向更深处。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对几所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不少学生不重视阅读,阅读能力比较差。还有一些学生对朗读、默读、粗读、精读等要求都不明确,理解性阅读更难进行了。读时结结巴巴,字音时有不准。阅读范围窄,阅读量小,课外阅读活动也不正常。即使一部分学生读过一些课外书,也不过是一些武侠、言情、侦破类小说,目的仅是猎取其中的情节,较少去探究文章的思想意义及写作技巧。加上升学的压力,老师和家长的约束,这些读书活动也常常是在偷偷摸摸中进行的。阅读单一,导致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崔峦老师在第六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铿锵有力地说道:要想大幅度地提高语文素养,非抓儿童阅读不可。而目前我国的儿童阅读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重庆一项调查表明,65%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学生偶尔读一点课外书。我想,不只是重  相似文献   

19.
孟刚 《甘肃教育》2012,(12):8-9
兰州市红古区青土坡小学是一所普通农村小学,学校现有12名教师和131名学生。青土坡小学几位六年级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看课外书,书包里就装有课外书。"我们最喜欢读童话故事、历史书。"事实上,并非农村小学生不读或不愿读课外书,而是有太多因素羁绊着他们的"悦读"之路。课外书从哪里来"要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真的很难!"红古区某乡村完小一名叫亮亮的六年级学生这样感叹道。亮亮以前随父母在广州上学。"我喜欢读故事书  相似文献   

20.
吴清波 《成才之路》2013,(17):51-52
最近,与一位老师聊天。在谈到小学生课外阅读训练这一话题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在很多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予评价,甚至到了视而不见的程度。即便评价了,顶多给学生一个"等级"评价。究其原因,三方面值得老师思考:一是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偏见造成。家长们认为,在没有将语文书上的知识学好的前提下,没有必要读课外书。这是家长长期以来深受"应试教育""熏陶"的结果。二是教师自身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只要学生多读就好了。对于读的效果,过程中的读书姿态等无暇顾及。三是评价的机制不够健全。除了表扬就是批评。这种看上去公平的评价机制,实则是在削弱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