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现已出版的有关研究论著,大都认为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近年来,随着文章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王运熙先生说:"人们一提起《文心雕龙》,总认为它是我国最有系统的一部文学理论书籍,其性质相当今天的文学概论那样……但从刘勰写作此书的宗旨来看,从全书的结构安排和重点来看,则应当说它是一部写作指导或文章作法,而不是文学概论一类的书."(《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贺绥世先生说:"《文心雕龙》研究的不是单一的文学理论,而主要是文章学."(《写作》1983年第二期)我们认为这是切合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情况,也是符合该书实际内容的.因为《文心雕龙》的研究对象虽包括诗、赋、乐府等文学作品,但大部分还是论、说、书、记等常用文章;所论的内容虽涉及不少的文学理论问题,但基本上与今天的文章学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历史地研究《文心雕龙》,还它以本来的面目:一部文章学概论.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是刘勰历时十余载精力写就的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他对作诗论文进行了总结 ,注重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 ,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 ,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 ,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长期以来将《文心雕龙》作“文学理论”著作的定性提出质疑。认为该书研究的是一切文章的写作规律,其中可归入今日‘’文学”范畴的只占一小部分;刘勰对文体只作“文”与“笔”(有韵与无韵之文)的区分,根本就没有当今所谓的“文学”这一概念。因此,该书存在“文学理论体系”只能说是一种主观臆想,《文·心雕龙》当属文章写作学论著。本文的研究力求从文本规定出发,从《文心雕龙》的写作目的和性质、写作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写作规律的揭示等方面,对中心命题作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文选序》表明了《文选》的收录标准,论述了文学的属性,辨析了文学体裁。认为诗赋一脉相承;文学作品应以表达作者感情为主;以“事出于沈(沉)思,义归乎翰藻”界定了文学的属性。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到了《文心雕龙》时,基本解决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问题,文学认识的演进达到了具有现代意义文学理论水平。而《文选》则从编集的实践印证了到南朝梁人们对文学认识过程的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5.
齐梁时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了一篇《风骨》,该书的其他各篇也多处提到“风骨”问题。刘勰的“风骨”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解放以来,文艺界对“风骨”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意见没有统一,就被“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的大棒打了下去。我觉得“风骨”问题实在有继续深入讨论的必要,这对于如何正确评价《文心雕龙》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对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学理论遗产,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也是一部卓有成就的文章学著作。它除了对文学及文学作品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之外,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章理论的精辟见解。《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论述了诗、骚、乐府、赋等文学体裁,而绝大部分篇章却是论述学术文体和应用文体。其中,《论说篇》是讨论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篇章,对今天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多年来学术界对《文心雕龙》性质的不同认识,从《文心雕龙》的写作动因、内容体系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辨析,论证《文心雕龙》不是文体论专著或文章学专著,也不是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文心雕龙》虽曾被誉为古代文论的“百科全书”,但就其本体而言,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的写作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是我国五世纪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十个朝代的文学创作经验,并从中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文心雕龙》引证的材料极其丰富,论述的范围极其广阔。有关对这部著作的研究和探讨,问题还不少。本文仅就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发表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 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处在齐梁时代的刘勰,写作这部《文心雕龙》,究竟在哪些方面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呢?魏晋以来,文学理论蓬勃发展,产生了曹丕的《典论论文》、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应玚的《文质论》、陆机的《文赋》、挚虞的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校释》是我国现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以下简称《校释》)所著的一部“龙学”理论研究力作,被誉为“龙学”四大基石之一。该书对《文心雕龙》详尽注释,并以释代评,所论极为精彩。本文从构思的起、行、结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刘永济的创作构思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校释》是我国现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以下简称《校释》)所著的一部“龙学”理论研究力作,被誉为“龙学”四大基石之一.该书对《文心雕龙》详尽注释,并以释代评,所论极为精彩.本文从构思的起、行、结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刘永济的创作构思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概论,它集先秦两汉至齐梁时代文论之大成,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特点。然而,该书中有不少问题,仍须继续探讨,对其中刘勰的宗经主张如何评价,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宗经思想贯穿整部《文心雕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评论这一思想时,有人认为是保守的、落后的,还有人根据这点而判断《文心雕龙》是唯心主义的文学理论,从而贬低了这部著作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那么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它们都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态度、“文气”说、文学价值与地位等方面,对《典论·论文》有着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被称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前五篇里,刘勰吸收前人的理论,继承并批判性的对文学的本体论进行了讨论.他主要从“道心”、“圣人”和“经纬”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文学的本原,立言的标准以及文章的典范,对魏晋文学本体论的建构以及后世的文学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所论的是广义的文章,虽然其中很多文体至今已经消亡,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并不大,但是整个文体论部分包含了许多文学理论,值得我们加以总结。这里论及四个方面:依书中的文体类分,可以看出刘勰的文学观念;书中对文体发展的描述,直接体现刘勰的文学史观;文体论中运用文体比较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刘勰自觉的文体意识;全部文体论中贯穿刘勰文学功用的思想,它统摄在宗经观念之下,与《文心雕龙》全书的指导思想正相扣合。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是一部集大成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批判理论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文心雕龙》取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与对先秦文学的继承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其成书深受先秦文学的影响。本文从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先秦文学对《文心雕龙》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文心雕龙》的内涵与成书渊源。  相似文献   

16.
<正>刘勰十分重视对文学变化发展问题的研究,他在《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中不但总结出一些文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而且提出过文学发展的基本路向。该书第一篇《原道》就接触了“人文”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文体论中,通过“原始以表末”,简要阐述了各种体裁的起源和发展;在创作论和批评论中,以《通变》篇从理论上专门论述了在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问题,以《时序》篇论证了文学的变化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杂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相似文献   

17.
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清浊有掉”、“文本同而末异”、“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本文对这些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研究,将它们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创作个性论”、“文学体嵌论”、“文学批评论”五个理论命题。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的性质应为“一部指导文章写作的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有指导刘勰所处时代一切文章写作的功用,更兼有写作学、文学理论的价值,故而合而称为“指导文章写作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9.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东西方两部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美学、文学理论专著。二者的美学、文学的一些基本观点都是比较深刻的,都能从美学高度来认识文学活动,并提出相近的美学原则。其原因在于:二人具有相近的文化环境、人生道路和思想倾向。二人共同或相通的观点和理论构成了世界总体文学的普遍原理。  相似文献   

20.
柳高峰 《科学教育》2010,(5):96-96,F0003
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进入一个自觉的时代。因此,对文学自身的探索也日见繁复系统和深入。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部“笼罩群言”、“体大而虑周”的文章学巨著。以现代文论体系观之,它广泛涉及了文艺的本质论、创造论、构成论、发展论、鉴赏论等等各个方面。而“风骨”论,则是创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