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地方高校实施创新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年来,地方高校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大批学生,但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摆脱传统的许多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弊病,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自觉性不够,还没有一整套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句话,就是创新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这集中表现为: 1.教学模式整齐划一,专业和课程设置狭窄。学生按照一个模式,一起入学、一起学习、一起毕业,没有足够的学习和成长的自主权,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隐性课程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粗放型”水平,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深刻认识、反思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而提出在隐性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理念,促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应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从校园环境、规章制度、教师素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培养适合地方需求的素质较高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隐性课程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粗放型”水平,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深刻认识、反思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而提出在隐性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目标就在于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这是因为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等教育中隐性课程与正式课程是相对立的,正式课程是教学大纲并分为小的单元或主题。广大教师应对隐性课程与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探讨隐性课程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变革考试制度、改革教学方式及建立创新文化氛围的作用,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议高校普遍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课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学一年级,建议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因为它适应了新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适应了大学生知识和心理的特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长远系列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创新人才,不是仅仅给他创造一些外界条件即可,还须直接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以便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讲清方法规律,从内因和外界条件的结合上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素质要求,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在这方面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从认知和内化两个方面,从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不同侧面实施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性,创新人才还具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及个性心理结构。高等学校为了培养和造就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就必须以创新为核心目标,进行整体、系统和综合的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塑造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增强高校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学术环境 ,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宽松环境 ,有利于情感智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高等学校只有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充分尊重其个性特点,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面对知识社会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培养"三创"人才己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共识。隐性知识的转移是大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构建以隐性知识挖掘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真正富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是民族兴旺、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势必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大批高技能创新人才。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通过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全方面培养创新人才。此外。高职院校要高质量地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还需要学校回归“育人为本”的理念,并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马从兵 《教育与职业》2012,(29):122-123
大学生创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大部分属于隐性课程知识的范畴。隐性课程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多方位开发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课程体系。然而。当前高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面临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认为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要切实把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素质放在重要地位;加强基础课程,拓宽知识结构;从课程内涵上突出并强化创新教育;在课程外延上要着眼于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和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在指导思想上要大力宏扬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师资。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显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关注隐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中的作用。隐性课程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和文化———心理类,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及机制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在教育,高校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使命,努力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现实意义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隐性课程。在准确把握高职隐性课程涵义、特征及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在当今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加强高职隐性课程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及实施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和德育有着必然联系,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道德认识的引导、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调控上。大学隐性课程的实施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张德荣 《教师》2011,(27):43-43
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和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本文将创业启蒙式教育引入到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对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意义的改革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利于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课程在体育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隐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氛围,对体育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力比显性课程更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可以有力地促进体育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