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会"认知-知识体系"之一的电影在影像的表意过程中反映意识形态。好莱坞影片中的华人形象某种程度上记录了美国社会对其认识的思想轨迹,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融合。近几年美国电影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呈现出多样的性格特征,但主流意识形态的审视视角依旧脱离不了固有的框架。全文应用相关电影理论,解读好莱坞电影对华人的阐释视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电影艺术领域里,以观众为本位的商业电影比个人化的艺术电影更贴近于社会大众,商业电影的主体构成方式——类型电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其成为商业电影的成功范本。好莱坞以基本的类型原则融合高科技等种种因素攻占全球市场;香港电影通过“本土化”使其具有东方色彩而赢取华人市场。  相似文献   

3.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在美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七十三届奥斯卡电影评选中荣获了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指导/道具、最佳原创音乐奖四项大奖。这部完全中国化故事题材的影片为什么受到西方人亲睐,并引来一片喝彩和盛赞呢?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好莱坞”的电影文化东方策略:1.挖掘与东方人的审美情趣相一致题材。2.利用华人打造地道的“好莱坞”主流电影,以期占领潜在的电影市场。3.让观众对电影的东方情结转化为“好莱坞”的商业企图。电影作为极其丰富的文化叙事符号,它不仅包含着对一个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镜像图解,同时也包含着经济、商业运作的内涵。因为,电影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艺术完美之境地。入世后的中国电影也将面临“民族电影”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借鉴“好莱坞”的经验,来装备我们自己的民族电影,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周雅娴 《考试周刊》2011,(49):33-34
纵观百年来的西方电影,作者发现西方电影中对华人的形象有一套"定型化"的描述,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或者凶狠狡诈,或者谦卑恭顺,总是在肯定和否定的两极之间摇摆。其实,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无论是邪恶还是善良,正面或是反面,在文化的功能上都表现为西方文化的"他者"。本文探讨西方电影中中国人形象生成背后的原因,以及形象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广泛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好莱坞的发展历程看振兴民族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帝国,好莱坞生产了数以千计的电影,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面向全球市场的制片发行体制,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以好莱坞为参照无疑是振兴民族电影行之有效的捷径。本文从电影的各个方面着手,考察了好莱坞发展历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得与失。深入研究好莱坞电影与民族电影发展历程的差异,经过比较,揭示出当前陷于困境中的民族电影应当从好莱坞发展模式中借鉴并应注意的问题,试图找出困扰民族电影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学设计》2007,(10):55-55
全球闻名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被世人誉为“西方影都”。1905年,来自芝加哥的一个百万富翁在此建了一个别墅,命名为“好莱坞”,好莱坞因此得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美国电影生态变迁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同义语,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重要媒介,小小的荧屏也随着国际风云的变换而不断变迁。在历史上,好莱坞曾以其强烈的种族主义偏见和冷战政治色彩,扮演过“妖魔化”中国的急先锋。好莱坞银幕上的中国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它们跟两国之间关系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化的东西文化交流中,东西方文化地位的不平等,东方文化被认为是次等文化。西方经常虚拟出一个东方世界的形象,东方文化被误读。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好莱坞模式宣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及其所大力渲染的美国和西方的种种神话,积极主动地确定真正的现代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雪 《海外英语》2012,(10):197-198,205
美国电影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已成为美国文化向全球扩展的招牌之一。其中,好莱坞电影在整个美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分析好莱坞电影及其代表作品的特点,可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美国电影产业。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有着深刻的刻板化倾向:英雄化、妖魔化和无名化。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来看,该现象是美国主流电影制作者作为一个群体寻求社会认同和集体自尊的结果。通过全球化的影视传播,该现象不仅影响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和中国文化的认知,也影响了华人在全球影像中寻求话语权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莱坞电影及中国电影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本质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资金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好莱坞电影”发展模式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在于:遵循资本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体例。  相似文献   

11.
在好莱坞电影历程中,中国形象和中国反派角色突出体现了美国主流文化对东方的想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入地探索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好莱坞最初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已无法满足西方大众对东方世界的渴望,由此,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工厂中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赵婧薇 《文教资料》2014,(30):181-183
好莱坞作为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基地,是全球电影制作生产的风向标。其电影制作模式与选择倾向对我国电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新世纪以来好莱坞更是将目光投向中国,借用中国元素,抢占市场份额,成为我们最强劲的敌手。在这种形势下,参考好莱坞的成功案例对于提升我国电影的世界竞争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脱口而出     
由此看来,中华民族过去被西方列强称为“东亚病夫”,并不简单指我们身体赢弱、体质不好,还有精神、人格、品德层面的否定。看看象征着美国和西方文化标志的好莱坞电影里过去绝大多数华人的形象,你就知道西方人对中国人的那种本身也非常sick的观点了。Sick man,是一个侮辱性词汇,sickman of Asia,是中华民族奇耻大辱的过去。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长春电影制片厂曾经为中国电影百年历史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曾经令长春乃至全国观众骄傲的电影摇篮,却在中国电影整体日益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遭遇到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尴尬。然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我国首家电影制片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世界级电影娱乐园——长影世纪城,给长影带来了新的希望。它开创性地借鉴了国际著名主题公园的精华,集中展示了当今世界电影产业的最新科技,是中国第一家世界水平的电影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现代文明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银幕形象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电影中所强烈透露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一方面这种价值观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另外一方面这种追求里面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6.
好莱坞     
《家庭教育》2010,(3):33-33
【七嘴八舌】 我最喜欢看怪物史莱克,他皮肤的颜色很环保。 我想看超人大战孙悟空。 好莱坞就是美国电影里面,好的才来。 我喜欢功夫熊猫,比我还肥。 我是好莱坞电影的粉丝,你叫我“钨丝”好了。  相似文献   

17.
“异化”是好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生而自由,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民族.社会都被笼罩在好莱坞电影的异化中。因此,以清醒的头脑去审视好莱坞电影,并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它,我们的弦子才会有可能通过其滋养成为自身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和塑造者。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继续塑造着正面和反面两种极端的中国人形象.这两种形象,既承担着美国对“未知”中国的猎奇式想象,也负载着美国对“已知”中国的焦虑与担忧.这一双重想象的背后,是美国对自我完美性的想象性确认与捍卫.  相似文献   

19.
天使刘玉玲     
提起好莱坞的华裔女明星,大家一定会首先想起陈冲。殊不知在当今好莱坞为数不多的华人女明星中,当数刘玉玲最抢眼。近年来三十出头的刘玉玲在电视电影中相继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角色,特别是最近在几部大制作的电影中的不俗表演,使她成了好莱坞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2000年、2003年和卡梅隆·迪亚茨、德鲁·巴里摩尔合演的《霹雳娇娃1、2》使得刘玉玲大红大紫,风靡全球。作为一名华裔血统的好莱坞女星,刘玉玲曾被评选为全球“50位最美的女性”,她和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的胡·凯莉一起,成为好莱坞华裔性感女星的一线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重思经典 多重声音——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从批判经典好莱坞电影对妇女形象的错误再现开始,经过后结构主义带来的批评转向,已经在形象再现、女性电影、观看方式等议题上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由于女性主义者对经典形成之霸权的警惕,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不断纳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已经取得的成就。基于不同立场的学者采纳不同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对话,挑战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