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我国体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体育师资培养出现了高学历化、在职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新形势,但我国未能赶上时代步伐.以体育教师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体育师资培养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3阶段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体育师资培养存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分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形式化,体育教师培养偏离重心,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不健全、内容不科学等问题.解决现有体育师资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包括体系、模式、内容、手段、制度、管理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日本体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结论:日本具有严格的教师资格证书授予制度,注重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职前的职业资格考察,注重在职教师的进修和学习。建议与启示:建立我国体育教师资格标准制度和考核制度;增加我国体育师资培养课程中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建立我国体育教师职前考试制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定期测评与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相结合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终身教育理论、教师教育理论为依据,对淮北市中学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淮北市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中学体育教师入职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理论构建: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一体化,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校培训一体化;分别诠释其理论内涵及理论背景.提出该理论的实现途径:统筹考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相结合;开放师范教育体系,实现体育教师定向和非定向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谢玉波  霍焰 《精武》2013,(21):9-10,12
教师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重要规律。用专业化的视角来审视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本身是一个对体育教师教育历史的扬弃和对先进的同类经验借鉴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因此,建立合理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是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培养体系应该包括预期职业社会化、继续职业社会化两个阶段;职前培养、入职培养和在职培养三个时期,同时,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戚新坚 《体育世界》2010,(12):28-29
采取文献资料法、信息查询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终身化的机制进行讨论,文章重点对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分离多因素进行分析和论据,提出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终身化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特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进行研究.目前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面临的困境为:师资培养院校少,国家经费扶持力度小;课程计划不适应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要求;特殊体育教师素质偏低,专业化意识薄弱;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模式滞后;教师资格制度对推进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不力.建议:扩充特殊体育师资培养院校,国家给予经费扶持;构建特殊体育教育"双专业"课程;明确特殊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建立自适应专业化发展体系;进行专业化模式改革;建立特殊体育教师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8.
1.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理论的构建 (1)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理论内涵是:在体育教师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方法、考核评估等环节上要通盘考虑和周密计划,使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这3个阶段的工作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以整体优势、整合模式、最佳效益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合并、合作等形式打破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机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局面,建立使两者在功能上能够耦合、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协调、在资源上能够共享的体育教师培育模式。该理论背景是:提高体育教师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需要;实施终身教育的需要;配合师范教育“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面对体育学科的学科特性,在我国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意见征求稿)的背景下,在全面地了解了国内外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现状及专业标准的内涵等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于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是体育教师教育的需要,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趋势,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升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拓展体育教师就业市场的门路.我国教育法规政策、国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现有的有关体育教师素养要求的理论研究和现实需求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邹师 《体育科学》2002,22(6):29-33
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信息查询法等方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历史轨迹,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机制进行讨论,文章重点对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分离多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看似相同,其实内涵截然不同,它们决定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机制。当前推行的“教体结合”是在“体教结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情形下提出来的,“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的“教体分离”模式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培养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付建民 《体育学刊》2006,13(6):75-77
依据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结合我国大学体育特性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用科学发展观,将“绿色、科技、人文”与大学体育的“健康、知识、素质”结合起来,构建“多元整合教育模式”,并从它的必要性、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内涵和特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与"诚信"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有着其独特的方式,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论述了高校体育中诚信教育的特性、教育原则及实施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身体的角度看体育的"智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而"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维度,与体育运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身体"出发,阐述了体育之育的真正目的与效用--开发生物脑体以及发展身体智慧,把体育从"纯粹的无法思想的身体教育"中解放出来,视"身体"为可以思考、充满"智慧"的身体,说明了体育在"智识"教育上的真正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脱离了身心"二元论"并有力反驳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以求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高等体育专业“项目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体育专业术科教学"重物轻人"问题,提出变运动"项目教学"为"项目教育",即将运动项目的工具理性与育人的价值理性统一起来,以求将教学的重心由"物"转向"人的培养",这是国内体育专业建设的文化自觉,是抵制体育异化现象、建设体育强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专业教育中的"术科"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专业教育中"术科"课程的概念、特征、性质、结构和类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术科"课程目标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获得知识并承受相应的运动负荷,具有学习空间、教学环境开放性特征."术科"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课程,思维方式属于求异思维,知识内涵具有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学入手,以名实论为理论基础,对"体育"这个实词的"名"与"实"(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体育"的名与实不符的逻辑错误,提出了"应该把与‘体育'一词对应的‘实'归为‘教育'这一临近的属"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The "professional" work of experienc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experienc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ceive the same frustrations and negative orientations as beginning teachers. Furthermore, it considers if the professionalization-deprofessionalization tension is a useful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perspectives of experienced physical educators.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1 experienc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Data suggest that in many respects their working conditions and orientations are more supportive and positive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beginning physical educators. After presenting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s in terms of their sense of commitment, competence, and pow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fessional satisfaction of these experienced teachers can be instructive for improving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all teachers.  相似文献   

20.
辨证分析"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确认"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动态的体系,且遵循学生身心变化的规律,不应冠以"传统落后"的名分而遭遗弃.建议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机动组织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畅通教学反馈途径、引入教学反思等方式,促进"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科学、合理地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