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方式也是物质生产方 式与精神方式的有机统一。同理,作为反映社会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也是对社会物 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就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 作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及其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2.
社会基本矛盾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着具体的时代内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历史时代的不断变迁,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认识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内涵,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本点,即推动历史演进的各种力量构成一个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力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是历史发展的强大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主体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现代科技革命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几个主要观点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历史趋势 一、主要概念 1.经济危机 二、主要问题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整是由它的基本矛盾决定的。第一次大调整,是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大调整,是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确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相似文献   

5.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多种原因复合作用的结果 ,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存在和发展 ,表明资本主义被更先进、更优越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取代仍然是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社会进步的概念是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总的概括和抽象,它总是通过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和它们的发展水平具体表现出来,因而又具有多方面性和历史性。这种多方面性和历史性告诉人们,社会每一特殊领域的进步都有其特殊的标准,对于不同的领域不能使用同一把尺子;每一特定历史时代的进步也都有具体的时代的特点,不能把这些特点普遍化、绝对化为一切历史时代的进步标准。历史唯物主义指明,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生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的走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深层把握,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是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则;要正确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矛盾”方面,使改革有的放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些思想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一 历史,广义来说,是指一切过去的客观存在和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归入它的范畴。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历史,通常是指狭义的历史。这种狭义的历史是与人类同时存在,即地球上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的历史。所以,历史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它首先要具  相似文献   

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变化发展,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唯物辩证的历史观还进一步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对立就一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里要说明,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它内部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交互作用下),推动了生产方式、从而也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五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不断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基本适应中的不适应,其根本途径在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贯彻落实;体现了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动力系统认识的重大进步,体现了社会发展价值取向上的重大转变;构建和谐社会是辩证运动的社会历史过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长期奋斗;其动态性、全面性昭示了发展前景的无限性。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知识经济及其基本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关于知识经济的概念,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来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6年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该报告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应用。 (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区别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历史上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1.农业经济(自然经济)——人类的生存经济。在农业经济时代,水、阳光和土地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自然资源,农业,畜牧业和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生产方式,90%以上的社会成员从事农业生产。争夺土地、水和劳动力资源是农业经济时代发生战争的原由。农业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和封建制三种社会发展形态。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主要依靠生产实践和少数僧侣、哲人对自然界的观点。在农业经济几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尽管科学技术有所发展,生产工具有所改进,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当时的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广大劳动者生活十分贫困,很难抵御自然灾害,教育只是少数贵族的特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作的简明而完整的概括,是世世代代想要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人们都不能不研读的经典论述.马克思在<序言>中说明的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同时也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运用和得到证明的过程,这一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序言>阐明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原理,阐明了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结构,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的规律,阐明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产生的。它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具有自己质的规定性。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根据这一原理,邓小平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质之一:解放…  相似文献   

14.
认识社会历史各个时期的特点和本质,必然涉及到将社会历史过程划分不同阶段的标准问题,文章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用生产为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作民尺度划分社会生产时代的思想,并将其概括为社会生产时代和经济形态两个基本概念,这了两者之间的和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理论意义及人们认识社会历史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产义的基本矛盾中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并勾画了未来社会的基本轮廓和基本特征;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思想,但仍然没有达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是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科大概念是从历史事实中概括提炼出的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历史教育者希望学生通过历史事实的学习形成的历史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史事作价值判断、概括历史阶段特征、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大趋势。在教学中,历史学科大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聚合历史事实,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特别是党执政以来的历史经验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作了新的提炼和概括。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和精神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坚持用“三个代表”来建设党 ,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真正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战斗力和创造力。一、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其中…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认识论是研究现实的历史认识运动及其结果,探讨历史认识运动机制与运动秩序,揭示历史认识的本质与性质,发现历史认识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1]。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是历史认识,即研究历史学家如何用概念、论断概括和提升历史内容,以及历史学家所使用的概念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要求,其目标要求的实质是如何培养学生获得科学的历史认识。例如,  相似文献   

19.
"世界体系":20世纪研究的一个中心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学术热点.作为20世纪研究的新趋势,主要表现为总体性研究的展开.与总体性研究相适应的理论解释系统的建构和研究范式的创新将为历史学意义上对20世纪的"再发现"奠定学术基础.总体性的系统研究应着力于结构的研究,因此,反映"世界历史"结构特征的"世界体系"概念可作为20世纪研究的一个中心概念.从"世界体系"的发展、演变着眼,20世纪世界历史运动的本质及其特性能得到新的解释,并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时代”具有特定内涵,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时代变迁的基本标志。社会阶级分析、实践性、策略性、革命进取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特点。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共产党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性质进行了不倦探索,提出了种种时代定义。邓小平的时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性质的最直接、最贴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