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现实中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强调工具理性,研究从工具理性和表达理性的视角出发,对家庭教育观念及其"窄化"问题进行探讨.经过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民众家庭教育观念由子女发展观、子女特定能力观、家庭观、国家观等组成,并有内在运行机制,即子女观、家庭观、国家观是动态的、交互影响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产生顺应或偏离主流社会的可能.家庭教育观念表现出混合理性,"窄化"是指过于追逐工具理性,中下阶层家庭具有"窄化"的教育观念;精英阶层有较强的表达理性,且不具有明显的"窄化".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表达理性具有文化趋同性,相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工具理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中下阶层父母"窄化"的教育观念限制了教育选择,强化了工具价值.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善,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多边联动,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2.
目前,教育正呈现出一种逐渐趋于幼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行为举止,将是孩子在教育启蒙阶段最好的范本,因此,在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也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理性精神是学前教育存在和前进的动力,是批判、反思乃至建构学前教育终极理想的精神家园,两者在价值理念上是同一的.自启蒙运动以来,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理性精神自身逐渐膨胀乃至分裂,工具理性、科技理性逐步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并渗透到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价值理性日趋式微,儿童的生命和精神需求被放逐、儿童发展单向化、学前教育远离儿童生活,儿童逐渐消逝在学前教育之中.学前教育回归“育人”本性,让儿童在自我生成与自我创造中彰显自我的具体生命,是克服理性精神危机,让儿童回归学前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家庭支持"取向是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中最突出的特点,这种取向对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如今,我国隔代教育普遍,家庭教育缺失严重;教育治理呼声高涨,家庭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学前教育政策执行效果不佳,迫切需要家庭支持。在此背景下"家庭支持"取向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破口,以家园合作管理、学前教育费用分担、家庭教育指导为出发点,探寻"家庭支持"取向的实现路径,对未来学前教育政策制定及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继全国第二届幼儿家庭教育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以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于1998年11月8~14日又在沪举办了全国第二届幼儿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洪曾发布了“‘九五’中国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的百余个课题,并作了"中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的系列报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谢光庭作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的专题报告;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李生兰作了"幼儿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干部、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还观摩了李洪曾研究员指导的虹…  相似文献   

6.
一、陈鹤琴生平与《家庭教育》的产生陈鹤琴(1892-1982)是中国现代著名学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学前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和"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出生在浙江上虞百官镇一个破落小商人家庭。他6岁丧父,19岁时转入清华学校高等学科学习,期间先后开办校役补习夜校、  相似文献   

7.
周莹  牟映雪 《时代教育》2010,(2):277-277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本文以颜之推、司马光及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为例来阐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及学前教育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39):9-10
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当前高中生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而家庭教育更是难以引起足够重视。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教育模式发生改变。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高中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探讨有效的措施与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10):167-168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我国学前教育开始不断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更加趣味化和知识化的学习。为了解决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家园互动不充分的问题,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多元化沟通渠道,共同打造家园共育环境,使得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一股积极的"合力",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常亮  曾彬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116-119,129
中国当前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以学前社会教育为轴心,这种办学格局有其优势但并非完美,一种以家庭教育为中心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或许会成为将来发展的趋势。转变当前的学前教育格局的核心思想为:转移重心,改革原有家庭教育并以其为主体;发展小规模的集体教育,弥补儿童社会性发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学前教育格局模型设置构想为:以改革后的家庭作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主阵地;开展适当的非正规的社区学前教育组织;现有幼儿园转变教育对象,实施家长教育;健全与完善社区中的监管和指导部门;在高校中开设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课对学生实行初步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