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树新 《精武》2003,(3):36-36
大成拳浑元桩有三种层次:一、初级浑元桩,它是一种换劲桩,又名养生桩或健身桩;二、中级浑元桩,它是一种摸劲桩,又名技击桩;三、高级浑元桩,它是一种包含了矛盾桩、降龙桩、伏虎桩、撑抱桩、托宝桩、扶按桩、提插桩、推托桩等综合桩法内容的,融人体筋肉、骨骼、气血、精神与身外假借等综合因素于一体的浑元桩法。  相似文献   

2.
"膺",胸也。古人讲胸有成竹,义愤填膺;这个"膺"有思想的意思。大成拳的核心思想是矛盾对立统一,因此晚年王芗斋宗师自称矛盾老人。天寒地冻,一望无际的旷野,猎物稀少,猛虎好不容易碰见一只鹿,捕食失败,就意味着自己或者连累孩子一起饿死,它会对猎物产生怜悯之心吗?接拳训练的必要条件:练习浑元桩要趋于两个半到三个小时之间,没有任何疲累感,技击桩如矛盾桩或托宝贝桩功臻两小时左右,并且受击打部位,能够瞬间产生极松到极紧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4,(2):13-13
桩功,是大成拳的核心功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四种桩功必须修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基础桩法:浑元桩、矛盾桩、托婴桩和浮云桩。 一、浑元桩 立正站好,身体正直,后脑、颈部与脊椎成一条直线。抬右脚向右侧轻移半步,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手轻松上抬环抱胸前,掌心距胸口15厘米~30厘米。两膝微屈,十指自然撑开。全身放松,两眼向远方平视。两手有  相似文献   

4.
大成拳桩功     
赵杰 《武当》2009,(11):21-21
练好大成拳,首先要从桩功练起。高楼万丈平地起,练武与盖楼一样,桩功是大成拳的基础功夫,非常重要,不得马虎。 一、浑元桩 练者先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立正站好,然后双足平行分开站立,腰脊正直,顶头竖项,下颏微收,舌抵上腭,鼻吸鼻呼,  相似文献   

5.
黄景文 《精武》2009,(9):20-23
技击桩有很多种,为方便研习,我们将其归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基本桩,如浑元桩、矛盾桩、托婴桩、降龙桩、伏虎桩、独立桩,这是大成拳入门常练的六个桩法。第二类为应用桩,如撑按桩、托天桩、小天星桩等;这是供个性不同、喜好各异的习者选择研习的各种桩法,有的适用于某种拳技,有的适用于推手,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过健身桩的锻炼,逐步对站桩中运用意念活动统帅周身有了一定的认识,下一步就要从事技击桩锻炼。技击桩是学习技击的基本功。它是在健身桩的基础上运用意念活动使全身建立争力,进而使身体与外界建立争力,求取拳劲——“浑元力”。传统意义上讲,“浑元力”是指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的意力达到平衡均整的状态。求得“浑元力”的桩法叫技击桩。  相似文献   

7.
杜新春  李照山 《精武》2005,(10):22-23
浑元乃浑厚、圆满之意。所谓浑元力,则是一种笃实、内整的爆发力,它属于大成拳“内劲”体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笔者在向恩师王选杰先生学拳之前,对浑元力的内涵一直不甚明了。后来,经过先生的讲解、演示,我刻苦研练,终有所得。浑元力实质上也是争力。所谓争力,就是要求几乎在瞬间发出方向相反的两个力。比如前后二争力,当发一个向后的力之后,再利用反弹作用,发一向前的力。由于发出二力的时间差极短,所以从外表上看,仍然是一个力。对于浑元力而言,则是多面争力,即前后、左右、上下的六面争力。根据其发力的特点和作用效果,也可把它叫做振荡力。发浑元力之时,就是几乎同时发出六个方向的力。  相似文献   

8.
李杰  李照山 《武当》2014,(6):40-42
一、功力性格斗法 功力性格斗法全凭功力而致胜。在经过相当的桩功积累与相关的核心功法修炼后,“肌松力拥”的“内劲”感受已臻大成,力量的蓄积形成了完美的“内整”,“金刚体验”的修为已达上乘境界。此时,自身的劲力浑整沉实而又能瞬间爆发,不论躯干的前胸后背,  相似文献   

9.
王仁杰 《精武》2003,(1):46-46
真劲就是大成拳的自然力,或者称内劲,浑元劲,自然真劲的主要培育方法就是站桩。  相似文献   

10.
心意拳桩功劲力对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戴氏心意拳的桩功叫“浑元势”,也叫浑元桩,是拳法母架,是修练“丹田”功能的外形构像。那么桩功有几种,桩功与劲力是啥关系,这就鲜为人知了。 从事任何事业都有它的目的,心意拳也不例外。修练“浑元桩”旨在滋养丹田功能,达到由内催外,  相似文献   

11.
李照山  张毅弦 《精武》2004,(5):26-27
发力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任何形式的技击方法,都必须靠力的传递才得以实现。根据力的运行模式和打击效果,大成拳有整体力、穿透力、二争力、浑元力、螺旋力等。这些发力一般都是在定势或定态状况下进行训练。但在实际的推手或断手中,要求肢体能在各种非定态的情况下发力,就是随意态发力。此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浑元桩入静态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影响规律。方法:记录比较受试者12次正常态、浑元桩撑抱式站桩入静态及入静后三种状态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峰间期的变化。结果:①受试者从事浑元桩撑抱式站桩入静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升高(P<0.01),入静完成后5分钟舒张压仍高于运动前正常态。②受试者入静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的潜伏期较正常态显著延长(P<0.05);入静后Ⅲ波的潜伏期仍处于显著延长状态(P<0.01)。③三态下峰间期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浑元桩撑抱式站桩入静态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升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潜伏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3.
李康 《武当》2003,(12):43-44
大成拳学首次提出了“养生是技击的基础,技击是养生的究竟”这一崭新的拳学观念,也引入了让学人很好地做到养中练,练中养的拳学思路,并创设了一系列功效卓著的具体桩功,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练习大成拳在入手阶段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健身阶  相似文献   

14.
贾新建 《武当》2013,(2):29-30
大成拳包含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七步功法,简称为大成拳的"奇妙法门"。"奇妙法门"中的站桩是重要的基础功法。站桩分养生桩和技击桩。其中,技击桩的第一重要桩法是"矛盾桩"。矛盾桩不但以培养锻炼"内劲"为见长,而且还具有独到的技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成拳养生桩法,是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于晚年,综合了儒、释、道、医、拳五大派别气功的精华,结合自己多年练功经验创编的,是一门科学而有效的养生术。它是通过调节大脑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充分发挥人体的内在潜力,来达到预防与战胜疾病之目的。锻炼养生桩应掌握下面三个原则: 第一,姿式正确,达到要求。姿式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养生桩的姿式可分为卧、坐、站、走四大类,每一类又包括几种不同姿式,总计大约有三十余种。尽管姿式的种类很多,但对于每一种姿式的原则要求是相同的,如不管练哪种桩法,都必须做到头直、目正、身端、气静以及胸虚腹实,虚灵挺拔,舒适均整等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良 《中华武术》2007,(6):36-37
浑元桩作为拳法的基本功虽然存在历史很早,但在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对传统拳学融会贯通的点晴之后,才大放异彩。正如芗老在《意拳正轨》之《桩法换劲》中所言:"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力为根始,所谓使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若禅学者,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犹然。盖初学时桩法甚繁,如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桩等,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日浑元桩,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于打顾,兼通气血,学者锻炼旬日,自有效果,亦非笔墨所能表述其神妙也。"  相似文献   

17.
所谓大成拳桩功的内调,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大成拳的桩功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意念诱导使桩功运动合乎原则要求,以达到大成拳桩功运动训练目的的活动。每位大成拳修习者都知道大成拳桩功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每位学者都能通过正确的桩功训练,来促进自己功夫的进程。不少人在运动过程中,不是忽视了  相似文献   

18.
赵继锋 《精武》2004,(4):28-28
所谓大成拳桩功的内调,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大成拳的桩功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意念诱导使桩功运动合乎原则要求,以达到大成拳桩功运动训练目的的活动。每位大成拳修习者都知道大成拳桩功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每位学者都能通过正确的桩功训练,来促进自己功夫的进程。不少人在运动过程中,不是忽视了  相似文献   

19.
王奇勇 《武当》2000,(5):29-29
内家拳法之桩功,是以修炼精神、意感、形体五弓等,使之统为一体而产生出浑元整体劲力为要义。其修炼程序是先静炼,后动炼。静练为功,动练为拳,动静互合为真拳。也就是说,内家真传拳法是由“静桩”和“活桩”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法。其特点是:拳中有功,功中有拳,拳功互合,内外兼修。形体五弓,指的是两臂、两腿和整条脊柱。五弓的修炼,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方法,使五弓挺拔舒展,张蓄饱满圆活,处处蕴含有弹性而具备阻挡或反弹敌方的来力和具备松活弹抖及其它发劲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红宇 《武当》2003,(12):22-27
摩擦步 摩擦步又称之为蛇形步、摩擦步试力,既是步法,又是腿的试力,乃大成拳中最基本的步法。选杰先生曾有诗曰:“身形端正头顶悬,步若鸡形体略偏;进退自如凭肩胯,膝纵足兜起波澜。” 目的: 通过身体及手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移动,将桩功的规模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