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洋  张炜  徐水 《新闻爱好者》2010,(5):172-173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文学是一种认识,是社会人生的一门艺术。大学生在选择与确立人生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广阔的参照系,文学审美就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好的文学作品是可以供大学生欣赏和审美的,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生和社会,由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接受文学艺术带来的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2.
我早就走出了《白鹿原》——陈忠实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晋瑜:陈老师您好,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您的写作经历吧. 陈忠实:我的写作经历可以分为两部分,没有发表作品以前和发表作品以后.1957年我初二的时候开始在作文本上写了几篇小说,纯粹是爱好,当然也有客观上的诱导.那时也搞教改,把语文课本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部分.汉语讲语法,文学课包括古今中外的名篇选段.我对现当代文学的作品中农村题材的作品很感兴趣,读赵树理的作品尤其感到亲切.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作品把我有限的农村生活的经历都印证了.  相似文献   

3.
李笑然 《青年记者》2016,(23):50-52
文:学是人生的审美反映,体现着一定时代、一定人群的人生精华.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一种生命的感动和召唤,蓄积了文学艺术家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具有真诚的、令人感动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极具求真、向上、律动、审美的情致. 文学本质的生命追问 林语堂先生曾在散文《做文与做人》中说:“世人常说有两种艺术,一为为艺术而艺术,一为为人生而艺术,我却以为只有两种,一为为艺术而艺术,一为为饭碗而艺术.不管你存意为人生不为人生,艺术总跳不出人生的.文学凡是真的,都是反映人生.”文学的起源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文学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文学的本质,从而阐明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中外文艺理论家众说纷纭,影响较大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非虚构的真实生活电视纪录片是从真实生活中采撷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阐释生活,抒发情感,升华哲理。"纪录片表现的问题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存在、一个流程、一个片断,以此来反映活脱脱的人生现实,给予观众一个评价生活的基点、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①这是电视纪录片的美感所在。电视纪录片是对生活的一种发现和有选择的再现,"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  相似文献   

5.
双雪涛的作品给人一种久违的阅读体验,类似于最初对“小说”这一门类产生兴趣时的愉悦和兴奋。人们多关心作家如何成长,但文学的读者正同作者一样,都必经一种成长过程。一个读者,在了解文学研究方法、接触相关批评话语之前,总会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毫无理论武器、赤手空拳地突然爱上看小说。很多时候,这并不是因为小说反映出何种社会历史内容,也无关与某种理论或文学传统的暗合,而出于一种朴素的事实:它讲出了一个以前没听说过的故事,分享了未曾经历的情感,使人在掩卷之后对生活感到新鲜。换言之,小说提供了一些有新意的、因而让人感到愉悦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文学     
于芳  张婷 《大观周刊》2011,(22):96-96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美。静与动。很难真正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同样,文学与体育.一个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一个是身体运动方面的学科.看起来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7.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今天,俗艺术力量显得异常强大。当社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尚不能使人们在欣赏共时性艺术多有选择时,俗艺术的观众最终总是多数。最近,作为艺术的主体文学已经发生了三种倾向的分化:一种倾向是走向新闻文体。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纪实文章强化了文学反映现实的职能;一种倾向是走向哲理文学,大量的现代风格文学作品追求生命的真谛,人生的玄妙,世界和宇宙的不可知;第三种倾向是俗文学的潮流。当文学的另外两大职能反映生活和认识生活均为新闻文体和哲理文学所体现之后,文学便以余下的娱乐职能为宗旨,以满足人们的休息需要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怎样捕捉、筛选素材和题材?对于我们文学作者来说,首先要克服“熟视无睹”。一些初学写作的朋友看到别人发表的作品时,往往叹息:“这样的人物我们单位也有!”“这个事情我也听说过呀!”是别人写了,而自己却没有写。问题就出在“熟视无睹”上面──让很好的素材白白地从眼皮底下滑掉了。 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不论工农商学兵,不论老中青,谁没有生活呢?而且我们还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社会突飞猛进的新时期,新鲜事物天天发生,丰富多彩。关键在于敏锐地发现和提炼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使它成为能够建造“…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生路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进入新闻媒体,成为学者型(或专家型)记者、编辑;二是继续攻读博士、留校任教或去科研单位,踏上学者之路。无论哪种选择,研究能力都是很重要的素质。那么如何着手进行研究呢?一、定位法国印象画派大师保罗·高更有一幅反映土著人生活图景的作品,我十分喜欢,但更欣赏它的名字:“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状如何?我们将向哪里去?”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这一问题一直伴随着人们。对于一名初涉研究生生活的学子,我们可以将这一问题移到研究领域的选择上。尽快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  相似文献   

11.
赘语     
古今中外的小说,千姿百态,流派仿星。但势如百舸争流的小说流派。归根结蒂只是两派:反映派和表现派——持文学是社会生活反映论并以之创作出来的作品,称反映派;持文学是作家心态自我表现论并以之创作出来的作品,称表现派。我看吴若增的小说,似属后者。当然,作家是不愿别人称他是什么派的,吴若增也未必会同意我的看法,但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他走着自己的路。文学贵在创新,作家应当在众人挤着的踏遍了足迹的小路上,踩出自己的清晰的脚印儿。赘语@林辰  相似文献   

12.
我常常对文学很不自信了,因为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对文学都没有兴趣了,年青人对唱歌呀,更小的人对漫画呀,成年人对挣钱呀这方面的兴趣可能更浓一点,而文学自从进入九十年代后,大家已经不是那么热爱了,或者说是对有一些作品,一些像我这样的人写的作品没有多大兴趣了。所以我经常会有点不自信。但其实做过一些讲座后,我觉得还是可以慢熳找回一些自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陈邕 《出版广角》2014,(9):14-16
正能够获得良好市场反响的外国文学作品必定有着新颖独特的一面,能够契合当下的阅读热点,具备一定的时尚因素,能反映可以引起共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人生。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世界各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学,它是外国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促进我国国民的深邃智慧、  相似文献   

14.
注意,搞砸的精神将在这个叫《模拟人生2》的游戏中得到很好的表现——踢倒花园里的粉红色仙鹤.用旧报纸折纸飞机……只是小儿科。不过,这种微不足道的淘气欲望放到游戏中来实现,也算是一种快感上的创新。最令每个玩家觉得新鲜的将是:和一般的搞砸游戏不一样,现在我们有了固定的对象,就像一个玩家说的那样——以前。我总是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灵魂的一部份能够摆脱我的身体,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窥视一个躯干的生活,而我的大脑悬在空中,控制这个躯干的行动。这整个就像一场恶作剧般……现在,太好了,《模拟人生2》满足我们把一个想象或存在的人物克隆进屏幕的需求。从职业喜好到性别发型,从星座到内衣颜色,从尖下巴到宽下巴。全权为他(她)打理。毫无疑问。我们搞砸“他们”很开心,“他们”自己也开心。《模拟人生2》满足你控制他人生活的需求,正经的或者是不正经的。虽然制作人一再强调,这是一种有深度的行为,《模拟人生》只是提供了一个“完成更多美好生活梦想”的捷径,但是。对玩家们来说,它最大的魅力还在于“美好”生活的前提下。我们的某些阴暗心理也得到了满足。好在这还不是《模拟人生2》之所以被热衷的完全理由.  相似文献   

15.
历时3年.拙作《河南农民工影像实录——滑县民工闯天下》终于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关于滑县农民工在全国各地工作生活的全景观式的影像记录.也是我尝试用影像从一个方面反映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见证历史发展的一次初步的实践。在拍摄和编著过程中.随着不断的思考.我对用影像记录社会生活、见证历史发展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陈熹 《新闻前哨》2009,(5):52-54
什么是美?什么是新闻审美?美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各不相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新闻界有一种定论: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新闻传播工作者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受众出于实践和认识的需要来接受被传播事实,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陆三强 《中国出版》2022,(S1):211-215
儿童文学不是对童年生活表象的描摹,是要能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深入社会实际,进入到孩子们的生活,这是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也是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和表达的要求。未来出版社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蓝格莹莹的彩》,就是一部关注现实儿童生活,抒写时代发展巨变的作品。缘起:积极主动挖掘作品资源如何书写中国式童年,是儿童文学领域广泛讨论的话题,也是我一直追寻的选题。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我是一个例外。我开始学习写作,年龄很小,说到处女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发表在报刊上的许许多多不成气候的小文章。倒是也常看到有些作家说起早在50年代就在什么什么报网上发表过什么作品,其实那时候大家都是那个状态。50年代步入文坛,和30年代步入文坛截然未同,30年代,作家们都是以一篇引起社会哄动的文学作品而开始步入文学创作道路的,这和如今的日本相似,一篇获得文学大奖的处女作,推出一颗文学新星。这位作家的处女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文学写作,也是种推动。50年代,一个作家的步入文坛,有几种f同…  相似文献   

19.
严荷菱 《新闻世界》2008,(11):147-148
人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同是温柔贤淑,平儿与袭人是不同的:同是粗鲁豪放,鲁智深与武松也是不同的。对于客观世界中人类如此复杂的个性.文学影视以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反映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分类越多,塑造的人物形象越多,愈能真实而逼真地反映客观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艺术设计在这一点上与文学影视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0.
张文超 《大观周刊》2011,(23):232-232
1充满激情的背景介绍,诱发学生的兴趣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心声的流露,但许多作品的创作年代距现在可谓遥远。时代不同,生活不同,体验不同,感情不同。对此,住学习课文之前,充满激情地介绍时代背景,营造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代氛周,把学生引到这个情境中来,必然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