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改革:从外围向中心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阻力,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变革机制、传统学校角色的根深蒂固及学校变革能力的缺乏.要走出课程改革的困境,需要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课程变革模式相结合,实施转型的学校领导,发展变革性质的教师文化,超越学校范围的课程变革.  相似文献   

2.
学校课程领导在国外早已备受关注,并逐渐成为课程发展和学校领导变革的核心。课程领导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意在摆脱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的"监控"和"管制"。与传统的课程管理体制相比,学校课程领导显示出了更为优越的特性,具体表现为领导主体多元化、决策过程民主化、领导动力内在化、领导职能自由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的实施要求深化课程改革,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对学校课程领导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学校自我诊断在实践中与学校课程领导具有内部驱动、价值追求、实现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基于学校自我诊断进行学校课程领导,需依托有效的课程领导路径:诊断课程图谱,编织课程发展共同愿景;诊断教师课程情意,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诊断文化渲染,营造积极课程改革氛围;诊断课程开发实施,改进课程效果;诊断常态化实施,变革传统课程评价生态。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发展之根基。校长是学校变革的领导者和学校文化的缔造者,校长课程领导是学校变革和文化生成的“引爆点”,校长必须正视来自多方要求的变革任务;充分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引领学校变革,在学校变革中发展学校文化,使学校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有关对校长课程领导力这方面研究的情况来看,吕国光指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重新定位学校领导的角色;塑造专业;参与和分享的学校文化作为校长课程领导的主要职责。于泽元认为,学校课程领导是在学校情境下课程领导者影响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历程,通过这一历程,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动机,提升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能力,以达到促进课程发展,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孙向阳 《教育导刊》2007,(10):24-2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通过学校课程的革新来实现,要想使学校课程变革继续走向深入,校长必须要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服务与支持是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定位。过程与质量是校长"课程领导"把握的重点。学校文化变革与重塑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有效追求。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通过学校课程的革新来实现,要想使学校课程变革继续走向深入,校长必须要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服务与支持是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定位.过程与质量是校长"课程领导"把握的重点.学校文化变革与重塑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有效追求.  相似文献   

8.
朱正邦 《现代教学》2012,(10):48-49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到了关键的全面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课程领导凸显出独特的地位和难以取代的作用,其成效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影响着学生、教师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强对学校课程领导体制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构建课程领导的有效模式,能够为学校课程领导提供科学的指引,提升学校课程的实施质量与效率。以下将本人在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过程中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采取的变革策略予以呈现,与各位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9.
校长如何提高课程领导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课程发展(School-based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近年来极受重视的课程改革观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对各校的行政领导者而言,实属一大难题与挑战。笔者认为,提高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前提和当务之急。本文提供下列落实SBCD的校长领导策略,供大家参考: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提高学校管理者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必须从建构特有的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学校,置身于变幻多端的信息化时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学校的管理变革呈现出新的文化发展态势。一是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常常取决于领导的管理哲学;二是学校管理变革的精髓,在于打造鲜明的学校文化精神;三是若想与未来通赢,必须懂得同时经营眼前与未来。  相似文献   

11.
学校课程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运作及成败直接关联于其保障支撑体系的诸多因素。它包括:由学校的教师发展体系、课堂教学变革体系所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核心支撑体系;由学校发展战略体系、学校文化体系、学校管理体系等所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内在保障体系;由教师教育变革体系、教育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教育财力投入体系、社区文化及环境支持体系以及课程改革各参与主体责权利再分配机制等因素所构成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外在保障体系。要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健康运行,则必须优先致力于整个课程改革发展保障支撑体系的建设及优化。  相似文献   

12.
学校领导如何引领学校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革的时代需要学校的变革,学校领导可以在个人、组织与系统三个层面引领学校的变革。个人层面的学校变革要求学校领导成为变革型领导、关系型领导和道德型领导;组织层面的学校变革要求学校领导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以学校发展规划为抓手全面推进学校变革;系统层面的学校变革要求学校领导处理好学校之间、学校与国家地方之间以及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可采取的策略有区域联动、分权改革和家校合作。  相似文献   

13.
"新高考"改革之际,各地高中学校迫切需要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实现转型性变革,以围绕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潜能、发展程度规划教育、构思教育系统,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学习有更多的范围选择和不同的时间选择。多层次、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面向全员、全科范围内的分类分层走班已进入学校改革的视野。如何实现区域、学校及学校内部成员之间"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联合行动,是学校突破自我、适应大环境变革要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在实践中已呈现三种趋势:维持新课程改革现状、回归到传统教育和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是合理的选择,但需要生成学校的变革动力来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学校通过政策调整来营造良好的变革环境:通过领导转型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机构;通过教师发展来培养具有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师资力量。促进新课程的“深度变革”需要:通过学习与探索来发展教育理论与变革理论;通过交往与对话来整合学校系统的变革力量;通过评估与调整来逐步完善新课程。  相似文献   

15.
王艳玲 《现代教学》2011,(7):158-159
成功的课程改革需要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加强课程领导机制变革是有效进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托马斯·杰斐逊高中的课程领导组织下——课程咨询委员会的运作机制为例,阐发一些对当前我国学校课程领导观念和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下学校课程改革正在引发学校管理的深刻变革,学校管理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学校发展目标服务。当代学校管理呈现了新的发展走向,即从学校管理走向学校领导管理,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致化管理,从集权性的纵向组织结构走向分权性的横向扁平化组织结构,从规模化管理走向内涵式管理,  相似文献   

17.
课程领导的管理思想已经成为学校改进的重要内容.课程领导可以对教育产生强大而有建设性的影响,校长在学校课程改革中的领导角色与功能是多样化的.学校改进是教育变革的一种独特方法,学校改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恰当的、得力的课程领导.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和领导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学校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校长要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学校文化领导。如提炼学校精神,实行学校组织文化领导;变革管理体系,实行学校制度文化领导;建设绿色学校,实行学校环境文化领导;建设绿色学校,实行学校环境文化领导;开发校本课程,实行学校课程文化领导。促使学校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打造学校卓越品牌。  相似文献   

19.
对于国家课程改革在学校中得以落实与学校实施自身的课程变革,校长的课程领导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层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包括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缺乏课程领导,尤其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欠缺。校长要历练自身的课程素养和课程领导能力,统领和规划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校课程,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要树立科学的现代课程观念,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应该不断地实现课程创生。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校长要与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形成共同体,着力科学、合理研制和开发校本课程,建构一个立体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系统的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蕴涵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一所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文化变革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引起学校文化的自觉与重建的努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优秀文化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