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先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某县,一专职新闻干事写了篇针对本县弊端的批评报道,见诸报端,不想竟引起县委书记勃然大怒:“胡闹!我们拿钱养着你们这些新闻干事,难道是让你们戳屁股的吗?”言者,“理直”气壮,闻者哭笑不得。然而甭管是哭是笑,我倒觉得这位县委书记的“道理”是从另一角度(且不说“从反面”  相似文献   

2.
记者采访,免不了要接触通讯干事,尤其是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因而对他们的苦恼有所了解。现在,各县委宣传部都设有通讯组,少则两人,多则几人。县里头头们对他们的训话常常是:“养着你们干啥?”《新闻战线》1988年第10期刊登的袁建达文《县委宣传部应该干啥?》,实际上问的就是宣传部通讯组应该干啥。面对这样两问,我想肯定会有通讯干事委屈得流出泪来的。委屈缘何而来? 大家知道,通讯干事实际上是新闻单位的专职通讯员,主要负责向新闻单位提供本县的信息和新闻。大多数地方的通讯干事规定有上稿指标。黑龙江省某市(县级)宣传部有两位通讯干事,每人每年规定要在各种报刊上发表60篇新闻稿,超过对一位驻地记者的要求。在名义上,两位通讯干事是搞专职报道的,实际上却常常三天两头被  相似文献   

3.
当我得知获得县里好新闻奖的消息时,首先就想告诉您:《新闻爱好者》的编辑老师,是你们的帮助使我有了较快的进步。我1985年就迷上了新闻写作,当时热情很高,不分昼夜地写,由于不对路子,收效甚微,急得向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请教,他说:“我没功夫讲得太多,你不如订份河南日报社办的《新闻爱好者》,里面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4.
记者采访,免不了要接触通讯干事,尤其是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因而对他们的苦恼有所了解。现在,各县委宣传部都设有通讯组,少则两人,多则几人。县里头头们对他们的训话常常是:“养着你们干啥?”《新闻战线》1988年第10期刊登的袁建达文《县委宣传部应该干啥?》,实际  相似文献   

5.
1993年9月的一天,军区首长来到某团六连检查工作,首长间站在身边的一位身着作训服,脚穿旧胶鞋的中尉军官:“你们连今天的训练课目是什么?”陪同的师领导向首长解释说,他是师里的新闻干事,叫高立海。首长笑了,接着说:“今天看到你的这身穿着,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是的,他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常常为一个好的新闻线索风里来雨平去,在基层连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小散远单位和执勤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基层官兵说:“咱们师的新闻干事像连长。”他来自基层,深知基层有许多闪光的人和事,也深知脚板底下出新闻。他不靠坐…  相似文献   

6.
基层战士报道员能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并干出一番业绩,大多得益于新闻干事的传帮带。可以说,新闻干事就是他们走上新闻路的启蒙老师。新闻干事的风和作风,对他们新闻路上的成长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新闻干事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负起责任,当好基层战士报道员的领路人,当好他们新闻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7.
“支队新闻干事每年下基层采访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这是江西总队为22名支队新闻干事和总队新闻工作站记者所制定的措施。针对部队新闻干事缺乏到一线抓“活鱼”的基本素质和个别报道人员下不去、蹲不住、掌握一手材料少的实际,组织大家开展了“新闻干事要善当官兵知心朋反”等讨论,使大家摒弃了过去靠电话采访、看材料写稿和坐在机关想点子、拿起吃话找例子的做法,理清了写好连队新闻的工作思路,分别制定了单位和个人年度定搞计划。目前,这个总队的记者、新闻干事和报道员都纷纷深入到基层进行实地采访。提高新闻干事写好连队新闻的…  相似文献   

8.
炎炎夏季,参加市广播电台新闻工作会议。大家看到我手中拿了一本今年第一期的《新闻爱好者》杂志,纷纷要过去看。谁知,读着读着竟都上瘾了,先后有多人借阅。没办法,会议临结束时,只好把杂志借给了邻县宣传部的一位新闻干事。 10天后,下部队采访路过该县,特意找这位新闻干事讨要,他说:“杂志被组织部李部长借去看了。”4天后,这位新闻干事到市报社处理稿件,我听说后就打电话问他杂志是否要回。他抱歉地说:  相似文献   

9.
刘晨 《青年记者》2004,(5):31-31
在部队实习期间,听一位同志讲了这样一件事:某部报道组一位新闻干事,在审读下级报道人员采写的9名干部战士捐款,为驻地一户遭火灾的村民修缮房子的稿件时,觉得稿件结尾“村民×××接过钱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句不够劲儿,便大笔一挥,当即改为“×××热泪盈眶地说:‘你们真是雷锋式的好战士啊!’”稿  相似文献   

10.
新闻干事,是穿行在新闻工作一线的排头兵,是机关干部中普通一员,但他的工作生活又受新闻工作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工作方式以及开展工作所依托的环境与条件又不同于一般的机关干部。新闻干事与电话新闻工作实际上是信息工作。与外界联系是信息工作最本质的特征。就新闻工作而言,获得新闻线索需要联系,采访需要联系,汇报线索、获取宣传要点需要联系,稿件角度的选择需要联系。有人说,新闻干事离开电话就寸步难行。话虽有所偏颇,但可以肯定,新闻干事没有电话,必定会走不少弯路,做不少无用功。各级领导要看到电话给新闻干事带来的诸多…  相似文献   

11.
从“指派”到深入南充市高坪区委报道组胡小平搞新闻采访,难免会遇到很多尴尬。特别是作为处在基层的新闻干事。因为指派新闻干事的,往往不是新闻发布单位的领导,而是地方或单位的党政领导,他们从工作的需要出发,指派下属也就是新闻干事去采访报道某件事,而这件事本...  相似文献   

12.
“给新闻干事设个座”在该部党委会议室,有一把沙发椅,被同志们称为新闻干事的“铁交椅”。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段小故事哩。有一次,党委召集营以上领导在会议室开会,请新闻干事殷正勤列席。当新闻干事带着采访本进来时,已经没有空位了,只好折身回办公室抄了一把木椅带进去。这时,部队长陈为如开了腔:“除研究干部问题的会议外,其他会议都需要新闻干事列席,所以应该再给新闻干事设把椅子。”陈部队长一句话,便有了这个同会议室内其他沙发椅一模一样的新闻干事“专座”。“等一等报道员”今年年初,该部组织工作组下连蹲点、这天,…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中国国防报》编辑老师:你们好!我叫辛振乾,是河南省武陟县人武部政工科一名干事。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激之情给你们写信,真诚地说一声: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感谢编辑老师对我的辛勤付出!我于今年初从野战部队调到河南省武陟县人武部,被分配到政工科当上了一名干事。上班后,科长武利军就给我介  相似文献   

14.
在近日许昌市表彰优秀通讯员的会议上,一位市领导在给一对长相相似、个头相当的获奖者发奖时,看看这个,望望那个,笑着说:“你们是亲兄弟吧!?”两人不置可否地一笑。这兄弟俩就是许昌军分区政治部副营职宣传干事张燕军和许昌建设银行办公室宜教干事张国防。今年30出头的张燕军比张国防年长5岁,兄弟俩一个排行老三,一个位居老四,哥哥张燕军1982年10月入伍,起初在北京军区某坦克旅当战士、车长,1984年8月考入蚌埠装甲兵学院,毕业后回部队当排长、指导员,1990年底调许昌军分区当干事。他搞新闻从摄影开始。上高中时,郑州一位同学送给他一架玩具相机,乐得他整天爱不释手,不停地摆弄,后来居然用此相机给别人照出一张张像模像样的相片来。当兵后,受部队新闻干事的启蒙,他涉足并迷恋上新闻摄影,拍摄反映连队官兵生活的照片,上了《中国青年报》和北京军  相似文献   

15.
新闻窗     
德州军分区党委忝员带头参加军报新闻函授本刊讯尹延桥刘希盂报道:山东省德州军分区党委成员已连续两年带头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委员们人人结合本职工作带头搞报道,已在军内外各级报刊见稿数十篇,从而带动了分区的新闻报道工作,使其名列山东省军区之首。某师注意提高兼职新闻干事素质本刊讯牟善高报道某师党委针对兼职新闻干事业务素质低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兼职新闻干事提高业务素质。师政治部刘同福主任亲自给兼职新闻干事上课,讲授新闻写作知识,师宣传科还组织兼职新闻于事下连进行采写练习。通过一系列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空军某部新闻干事颜新文,确是位搞新闻的人才。在军内外报刊上,时常可以看到他写的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作品。从军18载,他从文学爱好者、业余报道员、师专职新闻干事到军区空军专职新闻干事一路走来,壮怀激越地为当代军人放歌。他发表各类作品1800多篇,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7.
李习文 《军事记者》2007,(11):31-32
部队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有经验的记者或新闻干事一到基层,在连队走走,跟官兵聊聊,就能抓出一篇好新闻来。可是,有的记者或新闻干事在基层采访的时间不少,座谈会开得  相似文献   

18.
在部队当新闻干事的10多年历程中,笔深深体会到,作为新闻干事.与新闻记比较而言,在能力素质上,既有共同的要求,又有着一些独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7岁的共产党员、河南省商水县人武部政工科干事付永岭,任职三载多,留下了一串新闻爱好者闪光的足迹:县委树立的“模范通讯员”,地委、军分区表彰的“优秀人武干部”,连续晋职,成为当地党报通讯员羡慕的新闻人物。 1986年5月,县(市)人武部移交地方之际,付永岭担任了商水县人武部政工科新闻干事职务。“文化低,资历浅,从未进过新闻写作这块田”。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报道:2003年12月11日,从济南军区某炮兵旅传出一条喜讯:该旅原38岁的新闻干事李金宝去年底自主择业后,没有因年龄偏大而找不到工作,相反,顺利地被连云港旅游局招聘为新闻干事,并于当天正式上班。李金宝是济南军区《前卫报》的特约通讯员,曾连续十几年被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1981年10月,他从江苏沭阳入伍,在新兵连时,因有一个“火柴盒”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新兵下连后,就被挑到团报道组当上了业余报道员。对于新闻写作,无论是当战士,还是当新闻干事,他都没有停歇过,一干就是20多年。李金宝去年底自主择业后,一度担心自己年龄偏大,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