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梅州城区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教材的学习和了解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有一定的认识,个别学习领域目标学生认识还不够全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仍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有待转变;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标准》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校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器材的购置、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97年版(高中部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进行研究。认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提出贯彻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体育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引下,将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身体练习的学习,并在学习中愉悦身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注重采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加强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完整体验和理解,提高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对此,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正确理解体育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厘清价值、明晰路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钟海春 《新体育》2024,(8):43-46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而篮球大单元教学则是解决学生在篮球课堂教学中学不会、学不透、学不热、学不乐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练、赛、评”一体化的重要保证,是帮助学生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有效形式。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核心素养下初中篮球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效果五个维度进行全面剖析。为进一步做好初中篮球大单元教学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研究表明,开展篮球大单元教学,对帮助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结合国际田联推出的《青少年趣味田径运动发展规划》的要求,采用调查法、实验法对小学段田径类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整体设计、改变田径运动规则进行实践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健康 《体育学刊》2003,10(5):107-108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的实际效果,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一、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无锡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从水平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出发,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掌握锻炼的方法,并力求充分体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修订后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教育功能,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练,培养学生坚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体能的要求,结合笔者对初中体能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和理解,认为设计时应遵循系统性、合理性、预见性、创造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涪陵城区10所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情况,掌握城区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现状,分析影响武术活动开展的不利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师资状况;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认真制订武术教学计划;通过多种渠道丰富武术教学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06-07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等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和督导学生实现健康目标,促进学校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课程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2.
江苏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就当前江苏省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进行探索与研究,从江苏省2002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全国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部分评价指标、项目设置及评分标准尚存在某些亟待改进之处。按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的评价指标,测试样本在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偏态分布,严重偏向于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的学生一侧。在进行二选一测试和评定成绩时,不同项目及男、女生同一项目评分标准之间的相关度不高,造成项目评分标准之间差别较大,导致评定等级不一致。建议加强不同测试项目评价标准之间的相关度研究,加强男、女生相同项目评价标准之间的相关度研究,同时,对体重的评分标准及比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充分体现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陈冲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2):234-23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60分下的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作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增强我校这一特定群体对象的体质健康提供对策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郭红艳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40-41,50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数据统计等手段,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职业院校女生进行健美操专项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是职业院校女生最喜爱而且是最有效的运动和锻炼项目,学生的耐力素质、身体机能、身体柔韧性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显然,相较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健美操专项训练对提高职业院校女生健康体质具有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学生体质健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旨在通过《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在吕梁学院的实施情况分析,提示大学生的体质变化规律,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体育创新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这是一种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去设计课程目标,为培 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体育素养,在观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以适 应健康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武术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以及学生类型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对207名武术特长生、249名武校学生、168名其他体育特长生和246名普通中学生发放《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武术特长生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好于普通中学生和武校学生,略好于其他体育特长生;(2)2类学生类型对练习年限在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适应总维度上起调节作用,练习年限对武术特长生各维度的预测力不显著,对武校学生在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适应总维度上良性发展的预测力显著。该结果说明:(1)体教融合对发展青少年社会适应效果更加显著;(2)武术特长生社会适应略好于其他体育特长生,武术运动的"难美"特征,及贯穿始终武德与传统文化熏陶应是主要的原因;(3)随着武术训练年限的增加,武校学生的不良社会适应会显著下降,良性社会适应会上升。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郑日昌教授编制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随机抽取1 0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跟踪测评,对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大学生SCL—90的各因子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差异,且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存在差异。结论: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新时代学生的升学压力大,人们看重分数,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良好品质等"隐性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下降,导致难就业。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学生的难就业问题,通过体育榜样影响学生,培养"隐性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研究表明:学生因体育教师"身正学高"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学中学生因敬佩老师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教师积极向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处事态度;教师是一本生动丰富的人格教材,无声无息的撼动着学生心灵;教师在体育比赛中引导学生多关注比赛中的击掌、鼓励、安慰,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