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阿来的长篇小说《格萨尔王》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为基础,采用新历史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个新的格萨尔王及说唱艺人晋美形象.同时,小说在叙事结构上让英雄之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沟通了历史、现在与未来.阿来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文学回到了自身,即通过梦幻表现人性,突出了藏族文化生态想象,在流动的情感中潜隐着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吁求,表现了阿来的理想主义诗性追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重述神话”这个世界性大型国际图书项目在我国的启动,藏族作家阿来的《格萨尔王》也在全球亮相,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藏族奇异的民俗风情和传奇故事,给重述之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但该作品也有其局限性,如想象力的缺失、英雄形象的偏差以及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中消极思想的残留等,这些问题尚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阿来长篇小说处女作《尘埃落定》中的傻子与藏族民间机智人物阿古顿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就二者身份来看,阿古顿巴的流浪汉身份和傻子视角的功用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藏族民间传说中的机智人物阿古顿巴到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傻子,藏族作家阿来熟稔地运用汉字诠释了他的创作与藏族民间文学间的关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从创作至今已有1000多年,是目前仍在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口耳相传的活形态史诗。目前,《格萨尔王传》已流传到世界上大约40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研究的人遍布全世界,已形  相似文献   

5.
关于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是否有原型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且众说纷纭。笔者在对已有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即《格萨尔》不仅仅是一部藏族民间文学的巨著,而且还是由藏族人民自己创作的一部反映本民族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伟大史诗。史诗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是有其原型人物的。这个原型人物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在多元的原型人物中,又是以一个原型人物为主,其他原型人物为辅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文学,一般都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一是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我国各兄弟民族的文学,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文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许多民族地区和兄弟民族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其中不少优秀的作品已早有国际声誉。为我国多民族的文学增添了光辉。被誉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格萨尔王传》(藏族)、《江格尔》(蒙古族)和《玛纳斯》(柯尔克孜族),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海南是多民族省份,同样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学,它所展示的情景,也是使人深感自豪和欢喜的。海南的民族文学,是宝岛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7.
阿来善于运用互文性的创作方法,通过不同文本中的故事、人物、情节之间的互相补充、阐释,形成丰富的、开阔的互文性关系。藏族民间人物阿古顿巴作为原型,不仅出现在了短篇小说《阿古顿巴》中,并与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和《格萨尔王》产生了深刻的关联,构成了有效的文本互文间性,不仅彰显了阿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民间立场,揭示了丰富而复杂的人性,而且使人物具有丰厚的底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获得了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学教育(上)》2010,(1):159-160
著名作家阿来日前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正在酝酿新的小说,已经有3个选项在考虑中,不过要正式动笔创作的话,则需要等到2010年下半年。他坦言,还会在藏族题材上再进行2至3部小说创作。作家阿来曾经还有这样一个身份:《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  相似文献   

9.
阿来的《格萨尔王》是对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的重述,除了篇幅减少外,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略有改变。特别是对几个主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阿来对神魔时代女性美的想象,并表达了自己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中,东方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与西方基督教《圣经》中的耶稣,有许多相似性,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某种共同的文化心理,显示出在一些相似的民族境遇中一些相通的民族心态。同时,这两位人物在"神性"与"人性"的各自展现上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却能映射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异同点对于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美学思想等具有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他的作品作为类型化小说,其真正的文学价值在于:在通俗的离奇的故事背后,蕴含着较为丰富的现实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2.
阿来的《尘埃落定》在表现人物的时候,把人物发展的连续性进行拆分、并置和叠映。傻子和翁波意西是同一个体性格的两个极端,而两个卓玛和两个塔娜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与很多“书斋式”的生态写作不同,《野猪王》是走入现场的。满族作家胡冬林长年累月扎根于长白山,亲身实地寻访那里的动植物,并特别叙写了野猪这一稀有种群在大森林中的生长、繁衍与濒临灭亡,给人以直接而真切的情感震颤与生态启示,是在场性生态写作的典范。胡冬林还能以“长白山作家”的地域文化身份,随时随地将东北文化真切鲜活地融入生态表达之中,充分实现了“文化的在场书写”。  相似文献   

14.
论文认为阿来的《空山》,是作者的精神乌托邦建构,在这个意义上,《空山》的写作是一次精神还乡。这种封闭式美学和挽歌式写作,在美化过往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劫持”了西藏;西藏成为作者的创造物。作者用“六个花瓣”来结构自己的长篇巨制,显示了作者建构宏大历史的愿望,但是由于作者固型化的思维,历史被极其简单化处理,小说在历史书写方面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15.
阿来的诗歌创作,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和读者的重视.但诗歌却是阿来文学创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后来创作的重要开端.本文主要以他的诗集《梭磨河》为蓝本,探讨阿来诗歌创作的母题.阿来在诗歌中书写了藏地生活和文化,抒发了他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和热爱,继而藏地书写成为阿来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母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更多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其柔情缠绵的一面,然而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同样表现出爱国、忧国的铮铮铁骨。抗战时期,张恨水的民族意识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7.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自出版来一直受到评论家的热切关注。评家多数观点侧重其艺术表现技巧的分析。本文则以民族特色为支点,以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作品的灵魂人物傻子所表现的傻与聪明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民族文化土壤造就了傻子多重人格与心态,透过傻子我们烛照到这个民族的性格心理。  相似文献   

18.
台湾作家赖和既是台湾新学运动的先驱,又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他在五四新化运动催发下,为台湾的新诗和白话小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赖和为新学探索的一生,丰富了祖国的化宝库,他的创作实践,体现着两岸化血脉的汇流与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