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宠儿 ,在学校里和他人交往时常会发生一些摩擦。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他们一方面渴望对自己肯定的评价 ,一方面又在片面、不够客观地评价他人。因此 ,怎样看待他人是小学生心理成长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与他们交往、合作 ,以及自身个性健康发展。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心理导向课《怎样看待他人》 ,就通过表演、讲故事、看录像、体验等活动 ,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进行了这方面的辅导。  相似文献   

2.
自我概念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相对地应能引起自身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态度、行为。有良好自我概念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而会认为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和别人一样,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喜欢“我”自己。一般说来,一个人自己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他就能表现成怎样的一个人;自己认为  相似文献   

3.
投射自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射自我是人们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由此产生的自我认知,它在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与自尊有着复杂关系。符号相互作用理论认为在自我概念形成中,人们观察他人怎样看待自己,然后将这些观点内化。而更多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有着特定的看法,这些看法造成了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认知偏差。此外,可以从跨文化角度对投射自我做进一步的探讨,对脑机制的研究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自我意识就是人们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关系的认识,人对自己认识的深浅,直接影响着人与社会相适应的程度.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只有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只有具有相对独立自主的(不顾别人怎样评价)道德观念和信念的人才会有既超脱外部环境影响,又超脱个人冲动欲望的这种主动性、"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对青年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还只是近几年的事,大多属于描述性或理论性探讨,对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研究比较多,比较研究尚未见到.本文旨在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作横向的比较研究.人的一生或早或迟地要有生理的我向社会的我向心理的我  相似文献   

5.
为鲁庄公翻案邓州市文曲八中张宗成总结《曹刿论战》人物形象时,大家一致认识到曹刿是一个有远见卓识、能见义勇为、沉着冷静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怎样看待鲁庄公?多数参考、评论文章一致认为,他是个无能、冒失、短视、愚蠢的典型,是反衬曹刿的。我启发学生,这看法固...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学生是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根本问题,而怎样看待学生,绝不仅仅是一个方法和技术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这也就是说,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是从他的“学生观”出发,由他的“学生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了自我意识,人才真正成为人。儿童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获得对自己的认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同于别人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具有良好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儿童,更能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信心;也更能了解别人,易与他人相处。  相似文献   

8.
殷钰 《黑河教育》2014,(8):45-45
正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功者。"杨飞龙教授曾经说过:"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这里他阐述了也强调了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成功更有价值。小学生正处在从他人教育力量向自我教育力量逐渐转变的成长期,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期望成功的欲望特别强烈,这种心理品质虽然十分可贵,可如果无法唤醒它,无法将它们释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就是"我是怎样一种人"的自我概念。你把自己想象成怎样一种人,你就会怎样行动。所以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学生的"自我意象"紧密相连,由此决定学生的个性、行为。二."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有的学生说,他没有"英语细胞","在英语学习上很笨",他已经努力了,但英语还是挂"红灯"。其实这个学生的问题并不在于他迟钝或缺乏基本能力。他的问题在于他有一个不适当的"自我意象"(例如我没有"英语细胞")。他不说"我那次考试失败了",而是下结论地说"我是个失败者","是个不及格的学生"、于是一种恶性循环便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育背景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免不了和他人产生冲突和矛盾。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以成人自居,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当成孩子,渴望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被认同。当自己的看法不被他人认同时,有时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就会故意采取与对方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即出现逆反现象。我所带学生正处初二,学习任务加重加难,在面对家长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微哲学     
《高中生之友》2014,(11):48-48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出息,关键看他怎样对待自己的时间。你和时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你自己。如果你每天让大把大把的时间白自流失而不知道心疼,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你根本不喂养你的大脑,那么它自然也不能实现你的愿望。你让自己时间更有价值。时间就会让你的生命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会导致教出"同一规格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可能经不起细究.教师本人可能会有一些写作路径,但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可教?可能没有.比如怎样描写,教师可以点拨,可以用实例启发,但是具体怎样"教描写"—— 教师只有一些可提供的"经验",毕竟人与人不同,而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写作.  相似文献   

13.
论个体自我认同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体自我认同危机:"我是谁?"的困惑 人作为一个能思维的存在,不仅能够把自己与周围世界区别开来,而且能够把自己和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简而言之,就是人在观念中确定"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情景再现这是寓言《南辕北辙》(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师:你认为楚国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因为他不听朋友的劝告。学生2:我觉得这个楚国人很有主见,因为他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3:我认为他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他朝北走,是永远也到不了南边的楚国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求得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新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创新精神。从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然而学生的学习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下面就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活动理念】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他人或自己犯的一个小错误,而对于他人及自己的优点却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从而不太在意甚至忽略。这使得我们在认识自己和他人时发生偏差,从而影响自我评价,形成不正确的自我概念,也影响对他人的评价,以至影响人际关系。本次心理健康活动课旨在通过行为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赞美他人、发现他人的优点,感受被他人赞美的喜悦,并学会接受赞美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学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生活。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要求了解自己,并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该时期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先学会评价别人,以后才逐步学会评价自己,也就是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以别人为“镜子”来评论自己,懂得用正确观点来看待自己。学生评价自己只能在同他人对照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所以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  相似文献   

20.
巧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承绶 《师道》2005,(8):19-20
美国心理学家威纳(B·Weiner)认为,归因就是一个人对其活动成败原因的看法。他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原因主要归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帮助、情绪等,并发现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对成败有不同的归因,并对其后继行为产生巨大的动机作用,而起动机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能力和努力这两个内部因素。如果取得成功的学生把成功归功于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足够的努力,那么他今后学习上就会更加刻苦勤奋;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学得好是因为自己聪明,不努力也会取得好成绩,那么,学习上就会不够努力。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