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山遗书>的重刻发行,是作为组建"理(礼)学经世"文化秩序这一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曾国藩的高度重视.通过重刻<船山遗书>,不仅引发了曾国藩主持重刻中国传统典籍和翻译出版西方书籍的兴趣,而且对于传统中国图书出版业在近代转型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出版发行机构的繁荣促成了书业目录的产生,书业目录在编纂形式、书目类型、内容结构、图书分类等方面都体现了清末民初出版业紧跟市场变化、关注读者需求的特点。由此,清末民初书业目录为研究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史料。  相似文献   

3.
《船山遗书》的重刻发行,是作为组建“理(礼)学经世”文化秩序这一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曾国藩的高度重视:通过重刻《船山遗书》,不仅引发了曾国藩主持重刻中国传统典籍和翻译出版西方书籍的兴趣,而且对于传统中国图书出版业在近代转型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州因其具有悠久的刻书传统和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西文近代印刷出版业传入的前沿,从而大大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以铅活字印刷为先导的西文近代印刷术,伴随着西文传教士尤其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的东来传入中国,广州的印刷出版技术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而书籍广告作为重要的宣传手段,被一些刻书商充分利用,以报纸和其他公共场所为载体,策划出一些颇有影响、受读者欢迎的书籍。  相似文献   

5.
辽金两朝虽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其统治者较重视汉族文化,大力推行教育,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因此辽金时期的刻书业也不容忽视.而山西地区作为辽金两朝的文化中心,其刻书业更是技术精良,市场繁荣,还有稀世精品留传至今,对后世图书文化事业影响深远.推动辽金时期山西刻书业繁荣的原因在于:一是辽金统治者重视儒学、利用宗教、发展教育,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二是山西地区文人辈出的人文环境;三是山西地区特产丰富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6.
清后期徽州刻书业的衰落表现在:徽州官刻的式微、徽州本土私刻的衰微以及外埠徽州私刻的衰变.清后期徽商的衰落,造成了徽州刻书业发展的窘境,使徽州官刻、私刻以及刻工失去了资金支撑.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知识经济促进了出版业的繁荣,其主要特征是使出版业从手段到产品形式发生深刻变化,高新技术与传统图书业联姻,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网上书店迅猛发展,为了出版业的繁荣,编辑的信息意识,策划意识,市场意识以及发展意识,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版市场。  相似文献   

8.
主编寄语     
赵麟斌 《闽江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书棚到处贪翻刻,俗本麻沙遍学堂。” 宋明以来,福建一直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地区,刻书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为全国之仅见,刻书业的繁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福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达,也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时至今日,福建刻书的文化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研究价值亦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前 5 0年 ,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激烈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北京 ,即使在辛亥革命后也仍然继续保持着它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地位 ,而同时又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北京的这种历史特点在书业发展中 ,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方面 ,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古旧书业 ,并没有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而消亡 ,反而在一定阶段又呈现出上升趋势 ,形成了动荡与复兴起伏交替的发展过程 ;另一方面 ,与近代文化相联系的新书业 ,伴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和城市的近代化过程 ,开始崛起并有了较大发展。本文只就 2 0世纪上半期北京书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福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在宋元明三个朝代七百多年间,福建一直以其刻书种类、数量居全国首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也以福建刻本为多。目前海内外学者研究宋元明古籍,无不研究福建刻本;出版家重刊宋元明古籍,无不以福建刻本为底本或校勘本。历史上福建刻书业高度发达的原因,除了自然地理环境和发达的文化诸条件外,就是福建各级官吏积极倡导。今人谈及闽刻书史,往往对闽坊肆刻书和私家刻书的情况谈得较多,而对于官方刻书(以下简称闽官刻)的情况却谈得甚少,尤其是闽官刻在闽刻书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几无涉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宋代兴化军之所以人才辈出,著作如林,且有可观的科举成就,除其特殊的生态、人文环境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外,该地域的书院、藏书楼及刻书业的兴盛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浙江教育家在近代教科书出版中地位显著.受浙江藏书刻书传统的影响和近代教育改革的推动,他们以务实的态度投身近代教科书出版.他们中有的积极创办近代著名教科书出版机构,有的主持或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出版,从而填补了科学教科书的空缺,促进了国文、修身教科书的现代转型,加快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出版业进行整顿,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以及新生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郭平兴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1):46-48,54
近代早期(1840—1919),对湖南出版事业来说,是一个快速发展和转折的时期。先是湖南书局的创办,接着思贤书局一跃而起成为清末我国著名的雕版印刷书局:无论是官办的书局、民办官助的绅办书局,还是坊刻,私刻,都出版了大量书籍,而且刻书质量精致。毫无疑问,刻工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本文试着通过对近代早期湖南刻工与技工考查,探讨近代湖南印刷技术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张元济与陆费逵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叱咤出版界数十年,创造了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大出版神话,为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作为出版人张元济和陆费逵,在教育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他们从早期教育救国的鼓吹者,继而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最后投身出版业,成为出版与教育完美结合的实践者,彰显了一代出版人的教育情结.  相似文献   

16.
近代徽州和安庆地区人才荟萃,形成了安徽乃至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区域人文地理景现.两地在近代文化人物的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和类型分布这三个方面形成的既具共同特征又具鲜明区域特色的结构和特征,不仅折射出两地深厚的区域文化积淀和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图景,而且反映出近代文化发展、历史传统、社会变革及教育发展等诸多因素在其中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革命先行孙中山,从革命斗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领悟到新闻出版业的重要性,对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宝贵的探索和指导。孙中山将“宣传主义,启牖明”作为新闻出版业的总纲,是极具实践意义的战略性举措,革命派所开创的中国近代出版史的一个高峰,也是与孙中山的具体指导分不开的,而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后所人物有关出版业的总体构想,也成为近代中国极具价值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8.
福建刻书业与区域文化格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刻书业兼具化与商业的双重属性,拥有商贸基础和人学荟萃的化中心能够为之提供几倍于其他地点的发展概率,本以福建历史上刻书业的地域变迁为典型个案,逐一剖析刻书中心从闽北建阳到闽西汀州四堡,再到省会福州与区域化格局演变之间的密切联系,证明书访兴衰是化发展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9.
当基督新教在第十九世纪传入中国时,正值中国面临千古不曾有的巨变。西方国家挟着工业及科技革命带来的船坚炮利的优势,以压倒性的力量冲破了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被我们长久以来称之为“文化侵略”的大量传播基督教教义以及西方思想著作的广泛出版,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传教士的来华,中国近代出版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图书、期刊借西来的先进印刷方式而大量出版,那么,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拟就此问题探讨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刊是近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变革力量。近代知识分子的几个主流群体在变革现实的斗争中,历史地递进地认识到报刊的重要性,他们群起办报刊,使之成为手中撬动历史的有力杠杆,既推动了社会现实的改造,实现了报刊的变革,带来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群体力量的凝聚和壮大,催生了新的文化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