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评】如果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那么大自然里的一切事物都仿佛变得有了生命,变得鲜活起来。作者正是在用心灵去与大自然中的景物交流,听它们轻唱,与他们交谈.欣赏他们的表演的。作者拟出四个小标题,较好地表现出小溪、树木、鲜花、白云的特征,进而共同展现出大自然的美。通篇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令文章生辉。  相似文献   

2.
【单元教学要求】春夏秋冬婀娜走来,一年四季尽展风姿。大自然以缤纷的形象、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声响、芳醇的气息感召着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走近大自然,物我相融,心灵回归,是人们切切追慕的意境。本单元应人们精神的需求,收集了一组文情并茂的散文、诗歌,创设了美的氛围,荟萃了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醇美意境,闪烁着构思精巧、语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奥妙无穷,语文老师要时时告诉学生用慧眼观察自然,用心灵贴近自然。带领他们走近大自然,他们会在大自然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写出只有他们这个年龄才能写出的佳作,让我们当老师的欣慰,我们会发现人生的哲学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处都体现着美,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的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形象美、人性美,进而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镜子     
要想了解大自然,就要和人类十分亲近一那时大自然将成为一面镜子,因为人类的心灵里包含着整个大自然。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13,(Z2):37
乘坐风景列车,在雨季里去触摸大自然的心跳,让我们带上心灵来一次长长的远足吧。春日的明媚、夏季的火热、秋天的清爽、冬雪的无瑕,我们一定会被大自然的风景风物的美丽所迷住。眼睛在看,耳朵在听,各种感觉器官都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大海、高山、湖泊、草原……大自然中的景观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美丽。在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之下,人们总是不惜用各种优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理念提倡教师要走近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总有一个问题困惑着他们:教师到底该不该走近学生?如果该走近,该走的多近?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认为师生之间要有合适的距离。师生之间,玩得太熟悉,没有距离,会影响教学秩序,过分远离,又不利于教学进行。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语言、意境.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都是美的结晶。就课文内容而言.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一张张美的画面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有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灵美,借助课文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儿童稚嫩的心灵会感到一种震撼,对心灵美的认识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里的很多种美都是通过色彩来呈现的,可以说,色彩是大自然的语言,是大自然心灵的写照。如果失去了色彩,大自然的美就会逊色很多。大自然是绘色的高手,它用绿色泼洒出大地的生机,用湛蓝渲染出大海的深邃,用五彩调配出花朵的娇艳。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它的绚丽多彩吧!  相似文献   

10.
选编入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古典诗词作品不仅具有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而且有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意蕴,还蕴藏着先人的品格操守、志趣情怀。古典诗词教学,应让中学生从中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之美,提升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中学生的精神成长打好底色,润泽中学生的心灵。2022年9月,自实行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来,虽然有一些教师提高了对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视,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在简析了古典诗词的重要性、初中古典诗词教学问题与成因后,尝试从古典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价值美四个方面结合新课标要求来初步探索改进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是农家孩子出身,从小热爱大自然。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大自然是一首读不尽的、永恒的诗。能够感知、发现并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的人,他的心灵也必定是美的。”作为一个出版过十几  相似文献   

12.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园尝试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艺术情趣活动与主题、一日生活、艺术项目活动等融合的尝试。让幼儿走近艺术,在艺术活动中尽享自主与快乐。一、融合主题特色活动——让幼儿走进艺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自然,我曾经写过这样几句话: "大自然是一首/充满魅(mei)力的/读不尽的/永恒(heng)的诗。/能够感知、发现和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的人,/他的心灵/必然也是美的。"  相似文献   

14.
观察点击之一民主平等的氛围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首要条件。音乐、大自然都能给学生一种的美的享受。本课一开始就借助多媒体在学生欣赏《同一首歌》及大自然的四季风景中进行。随后 ,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观看有关录像 ,无不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感。教师一直注重学生讲真实事例、谈真实感受 ,这本身是美的前提。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学生感受了美、理解了美、体验了美 ,并愿意从做一件好事开始塑造美好心灵。本课最后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情感”一线贯穿始终。本案例中学生没有按照传统的座位安排 ,而是排成了八字形的座位。学生也没…  相似文献   

15.
文字,可以是从口中冒出的叮咚作响的音符,也可以是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一首歌。我们每个人从牙牙学语中长大、开始接触文字,也开始有了自己对文字的感悟和情愫。对于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奖者——那些文字高手们来说,文字之于她们又有怎样的意义和故事呢?就让我们走近她们,一起阅读她们笔下所描绘的心灵文字吧。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聆听自然之音,观察自然之景,感悟自然之美,表达心中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2.指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自然之声,想象作品意境,培养搜集、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3.在大自然的乐声中,生成和强化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活动过程一、走近自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它自身就蕴含着许多美学元素.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哲庄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古训,启示人们要考察天地之美,通晓万物之理.现代美学理论更从本质上揭示了自然科学的美学属性,揭示了物理教学应遵循的美学原理,也揭示了物理教学与审美教学之间的关系.物理教育中的美育应根据学科教育目标,结合中学生审美心理特点,通过揭示物理学的“真”与“美”使广大中学生开阔视野,和谐关系,陶治心灵,增强情趣.  相似文献   

18.
罗利平 《教师》2010,(5):72-73
“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小学语文课堂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山水田园的诗歌、散文,领会其中的自然画面美、生活情趣美以及意境音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领学生走近作者身边.让田园之乐走入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9.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 ,情感是丰富的。随着他们生理上的变化 ,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 ,逆反心理也产生了 ,开始不满父母的教育 ,不愿与父母交流 ,与父母之间有了隔膜。如何才能适应中学生变化了的心理特点 ,通过作文课堂教学这一媒介 ,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遵循着这一原则 ,我们上了一堂作文指导课———架起心灵的桥 (与父母沟通 )。一、创设情境 ,设计活动 ,让学生去体验新课标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 ,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 ,它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每年都要看不少中学生的作文。看着看着.就觉得现在的中学生都拿作文当小说来写。半数以上的作文都是虚构,都抒发着小小的情感.而缺少内心的真实.都有一看就是编出来的情节,雕琢得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