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乡心理是中国当代一个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对这一本土化课题的研究,是顺应中国跨区域人口流动的现实提出的。《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是一部涉及中国区域文化背景下人们心理发展变化的著作,本文仅透过其中"老乡心理"这一独特视角对其进行了一个微观解读。通过相关概念的引介,着重讨论了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人独有的"老乡心理"会成为个人在异乡时维系个人情感的纽带,以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社会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13,(1):4
引言群体参照效应是Johnson等人首先提出来的,指与自我参照记忆优势效应一样,与自己所在群体相联系的形容词同样具有显著的记忆优势效应。采用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研究老乡心理效应是非常有意义的。老乡心理是中国当代典型的社会心理,对这一本土化课题的研究,是顺应中国跨区域人口流动的现实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在第三届中国品牌与传播大会上,中国饮料行业领导品牌王老吉荣获“最具消费者信赖品牌”奖。可以说,这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奖,核心在于“信赖”二字。当前品牌危机不断冲击国人脆弱的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诸葛金斐 《职业圈》2013,(3):134-136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围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为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它不仅构筑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还构成了各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民族学家和民族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实验围绕老乡的定义,采用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比较了在本地和外地的大学生对不同参照条件下信息的加工。结果显示,被试在外地时,参照本省(市)人加工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其他参照条件,对本省(市)人表现出了群体参照效应;在本地时,各参照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没有差异。同时,被试在外地时,对本省(市)人相关的积极信息的记忆显著高于消极信息,对本省(市)人表现出了积极偏差。文章将被试在外地时表现出的群体参照效应和积极偏差称作老乡效应。  相似文献   

6.
拼死吃河豚     
孙武 《生态文化》2005,(3):17-19
前阵子在外地与一老乡偶遇,见面话没说上两句,老乡就拽着我的衣袖一脸神秘地说:“走走,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我说:“什么好地方呀,金銮殿么?这样急着去。”老乡说:“先别问,去了就知道啦。”  相似文献   

7.
思辨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培养中国学生的思辨能力需首先明确思辨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内涵意义。基于此,本文对46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对思辨理解是多层面的,其中认知技能、智识的自主性和对立面的普遍存在是定义思辨概念的三大常用主题。研究发现,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思辨内涵受到中国本土哲学和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正确的态度是应当给“国学”一个准确的定位。“国学”既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独特的学科,也不应使其庸俗化。“国学”的提出,是中国学人在西风东渐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学科重新划分中的应对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国学”的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国学”应当是一种学术的定位,讨论“国学”的范围,是学术的范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对出于商业目的的大众传媒的炒作应当保持警惕。给“国学”一个定位,给传统文化一个“度”,对近二十几年的文化热进行反思,乃至于对今后的文化取向的选择,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的规模日益庞大,这对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该文从来华东盟留学生的教育情况和生活现状出发,结合跨文化适应理论,阐述来华东盟留学生在社会文化、心理和学术适应方面的障碍表现。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推进汉语与专业教学改革、加强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使用新媒体促进双方沟通、开展多层面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大数据提供精准帮扶、提升管理队伍国际视野与服务水平六大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教学人员提供帮助,对来华东盟留学生解决跨文化适应障碍问题、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从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及面子问题等角度对反生产行为进行了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光棍”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镜像,社会文化是语言的管轨。一定的语言,忠实地记录着、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活。近几年,随着“光棍节”的流行,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步产生了一批与“光棍节”密切相关、富有鲜明特色的“光棍”族新词。这些“光棍”族新词的出现,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自从Argyris1960年在其《理解组织行为》中首次提出“工作心理契约”这个工作术语,到后来施恩在其《职业的有效管理》中最早定义心理契约的概念。心理契约一直是过去十几年国外人力资源发展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及特征。施恩在《职业的有效管理》书中最早定义的心理契约,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心理契约由于其动态性和主观性,组织和雇员在对彼此义务和期望显然不能通过固定的一纸契约载明,但是组织和雇员却依然能各自找到对方期望中的“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而且这一建立好的契约仍在不断动态的变化中。心理契约除具有主观性和动态性的两个基本特点之外,还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心理契约与期望之间存在差异,二是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真正的健康必须是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目前,人们对生理的健康相当重视,但对心理的健康却重视不够。孰不知,人一旦心理不正常,就会危及到躯体健康。最终造成疾病;同时。不正常的心理,还会使人产生神经官能症或人格障碍。严重的还可能形成各种精神疾病,从而破坏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给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对彼此权利和义务的未公开的信念组合.目前关于心理契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的组织责任方面,并发现其内容具有依赖于对象和时代的动态变化.心理契约可从时间和绩效要求两个维度分为四种类型.当前已存在的两个心理契约违背的假设模型,可以从理论上对员工的心理契契约违背过程做出解释.目前,心理契约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孝利 《职业圈》2008,(36):43-43
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对彼此权利和义务的未公开的信念组合。目前关于心理契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的组织责任方面,并发现其内容具有依赖于对象和时代的动态变化。心理契约可从时间和绩效要求两个维度分为四种类型。当前已存在的两个心理契约违背的假设模型,可以从理论上对员工的心理契契约违背过程做出解释。目前,心理契约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博用户呈几何式增长的态势和微博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微博在中国风生水起。文章从个案出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微博个人用户的使用心理进行探究,并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为了解微博用户的受众心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0月至1993年2月,我应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邀请,在那里讲了一个学期的课。他们要我开三门课。一是“中国诗歌史”,由于时间太短,我刚讲完唐诗,学期便结束了;二是“京剧研究”,除简单介绍中国戏曲与京剧本身的发展史外,主要对京剧表演艺术以及所谓“梅兰芳艺术体系”做了一些分析,让西方学生大体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特点究竟是什么;三是“近代文学作家研究”,我讲了黄遵宪和林纾这两位代表人物,并对他们的学术和创作的重大成就和历史地位做了新的评价,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新保守精神:价值转型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商品化与大众传媒的支配性作用已经表现得非常清楚,而整体性的追求和文化对终极目标的承诺已退向话语的边缘。人们将这一时期概括为“后新时期”。所谓“后新时期”也就是对目前文化所出现的超出新时期文化的状况的描述和归纳。它既是一个时间上分期的概念,又是一个对当前文化特征进行表述的阐释代码。“后新时期”文化正经历着多重的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引发了不同的描述、阐发及研究,但人们都已注意到的一个文化现实是:一种新保守精神正在崛起,它已超越了八十年代我们所熟悉的激进的文化话语,在新的话境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文化抉择,而且也渗入了社会的一般心理与无意识之中。因此,这种新保守精神是如何在话语层面上发挥作用,是如何取得自身的合法性的,这一过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孟建  董军 《对外大传播》2013,(11):34-36,43
本文运用国际传播的研究方法,在注重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传播构成巨大障碍的“中国威胁论”进行了全球背景下的分析和研究。尤其对美国、西欧、日本、印度四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看似同样的“中国威胁”论调下,隐藏的其实是各个国家的不同想象和各种诉求。本文认为,我们要迅速改变以往“大一统”的对外传播格局,应立即实施区别化、区域(国别)化、精准化的对外传播战略。通过迅速实施这一战略,大大提升我国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回家     
过年了,回家看看自己的亲人,这本是人之常情。可是,2003年元旦前夕,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从北京前往32年前我们曾经下放过3年的河南卫辉市(原名汲县)上乐村去看望那里的老乡,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回家”这两个字比平时不知要深刻多少倍的涵义。1969年11月,在林彪要将“不受欢迎的人”都赶出北京的“第一号命令”威慑下,我们这些外文局的“牛鬼蛇神”,全家被扫地出门送到了上乐村进行“劳动改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派有一个红卫兵驻村“监督”。但是,农民是最朴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