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马牛不相及”一语出自《左传·僖公四年》:“(齐侯)逐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何谓“风马牛不相及”?据《辞海》、《辞源》、《古文观止》等书记述,至少有以下四种解释。一说“风”是走失的意思,谓齐楚相去甚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一说“风”乃行走之意,在起风的时候,马总是逆风而走,而牛却是顺风而行的。通过这种有趣的现象,民间产生出“风马牛不相及”一说。第三种解释是,兽类雌雄相诱叫做“风”,马与牛不同类,故不致相诱,以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最后一种解释看来最全面…  相似文献   

2.
一、风马牛不相及《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齐桓公率军进攻楚国,楚成王派使者责问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牛马牝牡相诱而相逐谓之风。”这是沿用了孔颖达的观点。其实,孔颖达的疏解与杜预的原注并不切合,“风”本身并没有与马牛牝牡相诱的意思。杜预原注曰:“牛马风逸,盖未界之微事,故以取喻。”  相似文献   

3.
“风马牛不相及”一语究竟是什么意思?自来有不同的说法。关键所在,就是一个“风”字。新《辞海》在[风马牛]一条中说道: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放逸、走失的意思,谓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一说兽类  相似文献   

4.
风马牛不相及。风,放逸、走失,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系。《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清,遂代楚。楚子使与师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  相似文献   

5.
“风马牛不相及”是《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中的一句外交辞令。对于它的原义,前人诠释不一,主要歧异在于“风”,见清阮元的《经籍(?)诂》:一为“走逸”;一为“牝牡相诱”。今人注释仍依据这两说,或取一,或并存,或发挥之,例如新版《辞海》:“风,放逸,走失的意思,谓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叙述句中有这样一些句子: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将虢是灭,何爱於虞?(《左传·僖公五年》) 秉国之钧,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句子: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诗·小雅·小旻》) 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相似文献   

8.
牛年说牛     
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称为「牛年」。我国古时以农为本,牛是人们的最得力的伙伴,耕田,拉车(老子乘坐牛车过函谷关)都少不了它。孔子有七十二个得意门徒.有个门徒叫冉耕(字伯牛),还有个门徒叫司马犁耕(字子牛)。可见牛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阅读古籍,有关「牛」的成语着实不少。「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此后,「风  相似文献   

9.
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齐桓公伐楚》(选自《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  相似文献   

10.
“行李”是古今通用词,它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出行者所携带的衣箱、铺盖等物”(1989年版《辞海》)。而在先秦时期指“使人”或“行人”,即外交使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也。”又《左传·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预注:“行李,行人也。”又写作“行理”,《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杜预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即掌管聘问、接待宾客的使者。  相似文献   

11.
<正> 先看下列例句: (1)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左传· 僖公艹八》)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3)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晏子  相似文献   

12.
一、从一组例句说起在著名的语言学前辈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古汉》)“词类活用”中,有这样一组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句(见1980年修订本P34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左传僖公三十年)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战国策·赵策)  相似文献   

13.
先哲名言     
1、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恒公十一年》It is the unity of a troop,not its numericalstrength,that ensures victory over the enemy.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僖公十四年》With the skin gone, where can the hairadhere?  相似文献   

14.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时的五霸之一,卒于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这没有问题。在《左传》、《国语》和《史记·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均有明确记载,且完全相同。但是,他生于何年?《左传》、《国语》和《史记》却都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在记述重耳出亡的过程时,《国语·晋语四》载僖负羁对曹共公说:“……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史记·晋世家》却云: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权勋》:“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东汉高诱注云:“车,牙也。辅,颊也。车辅相依凭得以近喻也。”《左传·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晋杜预注云:  相似文献   

16.
亡,无、没有、失去。牙,古代称门牙为「齿」、大牙为「牙」。意谓,嘴唇没有了,门牙就露在外面,感到寒冷。比喻互相间关系极其密切,失去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损害。典见《左传·僖公五年》。春秋前期(公元前  相似文献   

17.
一、牛的典故[风马牛]:春秋时,齐国进攻楚国,楚国派人去责问齐国说:“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想不到你们会跑到我们的国土上来!”(见《左传·僖公四年》)“风”走失,意谓齐楚两国相去甚远,即使走失牛马,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去。后喻事物之间互不相干。宋代陆游《春愁》诗中曰:“醉自醉倒愁自愁,愁与酒如风马牛。”  相似文献   

18.
辟(bì) “辟”有“君主”的意思,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皇王维辟。”“复辟”一词最早就是“恢复帝位”之意。策“策”是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如《木兰词》:“策勋十二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受策以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  相似文献   

19.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部影响深广的高等院校古汉语课的教材,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注释中的问题,提出来商榷,以就教于方家。 (一)中寿《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这段话《公》、《谷》两传是  相似文献   

20.
“缩酒”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又名“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关于“缩酒”,旧时有两解。 1.沃酒说。郑兴《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注》也赞成此说:“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