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视新闻杂志打破了固有的电视新闻模式,融合电视与杂志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了电视新闻杂志化这一全新的节目形态。这种节目形态诞生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日臻成熟。从分析美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编排方式入手,揭示其给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启示,对拥有巨大受众市场规模的中国电视新闻制作业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一、引言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分散了电视媒介的受众数量,为把电视观众重新聚拢到电视机旁,电视从业人员必  相似文献   

2.
电视在现代化传播媒介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新闻编辑创新是基于电视新闻节目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目前,电视文化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受众需求有了较大的改变,成为电视新闻编辑者以及各个电视台竞相追逐的焦点。基于此,主要围绕受众需求相关阐述和基于受众需求提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探讨,希望对于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有所帮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彭海涛 《视听界》2005,(1):15-18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以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遍地开花,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代表了新闻事业的新成就,而且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在此情况下的新闻观念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所特有的品质,是新闻在电视上的优良表现形态和类型。从新闻在各种大众媒介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向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化首先在操作上起始于新闻语态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其新闻语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重新建构了新闻的语态,展现了新闻的高端发展方向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变化日新月异,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也在这些年中明显加快,在画面剪辑、配音、在线包装效果以及新闻内容编排上越来越注重节奏效果的变化与节奏感的营造.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更具节奏感,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在与网络新闻、手机新闻等新媒体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受众,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得关于电视新闻节目节奏的探讨具有了更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历程 自1980年,中国大陆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观察与思考>开播以来,我国的电视深度报道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十年:发展初期,艰难起步.  相似文献   

6.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出现是少儿受众需求和儿童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还处在起步阶段,制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少儿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以"少儿为本",坚持一切从少儿的角度出发,"说孩子的新闻、让孩子说新闻、为孩子说新闻",让孩子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在国内出现,该类型节目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者的特点分析、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信息流的构成以及电视受众对新闻谈话节目话语的认知与理解,解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效应,并提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孙炜峰 《传媒》2018,(4):37-40
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起,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经历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再到归于平淡的过程.在发展初期,电视民生新闻"平民化""在地化"的节目内容迅速吸粉,使受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电视节目形态.同时,报道百姓身边事、解决百姓身边难,也变成民生新闻吸引受众非常主要的因素.一时间,"东家长、西家短"的新闻内容在荧屏蔓延开来.曾有学者指出,在民生新闻发展的最初阶段,所播出的内容多为"三鸡新闻",即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飞狗跳.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者开始意识到仅仅凭借这些内容并不能使节目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于是开始向更高级阶段迈进,实现由"小"到"大"的升级.在这一阶段中,节目开始更加关注涉及普通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如全民就医、城市机动车限行等,一系列真正涉及大民生的问题都在这一阶段获得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文化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不断转化,也预示着电视文化以受众为消费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引起了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研究看来,人们打开电视是寻找好看的节目的娱乐方式,而节目的好看包括了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就人类接触事物的规律看来,首先要有好的形式才能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好看的内容,强调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文章就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在电视欣慰传播中的地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进行简单分析,重点阐述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经过1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是广播电视改革的一大成果。但是,作为广播电视改革的突破口的新闻改革,在主持人的理论和实践上没有得到应有的突破,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中国出现还是“姗姗来迟”,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也是“步履艰难”。这与飞速发展的中国电视新闻事业很不相适应。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呼唤着节目主持人,新闻节目的发展呼唤着电视新闻界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大力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遵循电视新闻媒介自身特点的需要。电视新闻传播是一种人格化、口语化的大众传播。电视人格化传播强调的是具体活生生的个人而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党和政府很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800多个台办有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有8亿多人,这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而且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新闻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写在前面     
今年是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本刊推出专稿以誌纪念。胡智锋、周建新的《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将中国电视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节目创新的视角,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回顾和反思中国电视半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并为其未来的发展予以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各种娱乐性的节目大行其道,为了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市场份额,电视新闻节目也迎合了市场发展的潮流逐渐呈现娱乐化趋势,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新闻娱乐化”也将带来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弱化、公信力弱化、导致电视受众思想品位的低俗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洪功兵 《新闻世界》2012,(10):49-51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冲击,传统电视媒体如何改革以适应局势的变化?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的改版为例,探析在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如何以受众中心,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自从电视在我国家庭生活中普及之后,电视新闻作为传播资讯的主要载体,其在公众中的影响力迅速发展并逐渐加深,但由于近几年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公众获得新闻资讯的途径增加,电视新闻作为必要条件下才能触发的信息获取渠道,影响力和受众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该形势下,若想获得持续的关注度,那么在新闻节目采编等特色环节中,增强电视采编人员和节目采编人员的专业技巧和共情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中采编人员的工作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简述其在节目中必备的采编技巧和情感,最后针对采编人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等采编人员的工作技巧有所启发得到学习提高,增加电视新闻受众度和影响力,促进电视节目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波维 《出版广角》2018,(13):71-73
中国内地电视综艺从发展至今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节目形态、内容、受众参与度等都有各自特征.电视综艺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由于同质化严重、制作粗陋、受众审美疲劳等原因,导致电视媒体受众逐渐流失,加之受新涌现的网络综艺影响,我国电视综艺走上了垂直细分之路.文章通过分析垂直细分综艺节目的特征,探讨其如何定位于小而专的竞争策略,通过建构集体仪式吸引受众,并通过网台跨界联动传播,取得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从《直播中国》看电视现场直播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萌 《现代传播》2001,(3):62-65
本文以<直播中国>现场直播节目的设置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现场直播观念的演变过程,并指出中国电视传播观念的更新,给电视新闻报道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带动了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的融合,这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从实现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引导负责任的舆论导向;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时代背景,经济发展愈加迅速,使得电视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对于电视行业而言,受众是关键的组成部分,电视新闻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利于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其发展需要迎合人们的心理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能够为社会与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新时代需要电视新闻编辑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