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7月25日,各大媒体刊登或播出了“三湘女巨贪”一审被判处死刑的消息,但《中国青年报》对此的报道却与众不同,当日的一版刊登了我写的“蒋氏家族腐败触目惊心”这篇通讯。新华网立即转载作为当日的头条新闻,新浪网等许多媒体也作了转载。这篇报道体现了作者的独家视角,这也是独家新闻。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反腐新闻层出不穷,如何不落入写侦破过程、审判侧记、判决结果的俗套?怎样写出新意?如何在众多媒体记者拚抢新  相似文献   

2.
媒体脸谱     
看客 《青年记者》2004,(4):36-36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青年报》1992年的两会报道曾有不少闪光之处,如《两会:高层公关行动》、《尺子?尺子?尺子!》、《拿来?拿来?拿来!》等,之后,就很少有能让人记得住的作品了。今年的两会是一个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的会议,如会期缩短等,还有,今年两会清新的会风,也为媒体的报道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那么,媒体今年的两会报道有哪些亮点呢?  相似文献   

3.
刘萱  张静璐 《采.写.编》2021,(11):107-108
《中国青年报》在国学版块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古代女性人物,并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模式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解读.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对于古代女性人物的内容报道,总结出其建构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分析《中国青年报》在建构古代女性形象时呈现出的特点,以期为其他媒体在报道相关内容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谢麦祥 《新闻前哨》2010,(10):86-88
从7月6日起,武汉晚报推出了"大义老板刘锦成10年两助员工换肾"的连续报道,在武汉、广州等地引起强烈反响,广州当地媒体纷纷介入,国内媒体先后转载推介全国。《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刘锦成事迹,《工人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肯定其善行。武汉晚报通过"大义老板刘锦成"的连续报道,推崇乐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知,倡导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发挥了良好的舆论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一时期,媒体上多次出现“刑不上×××”的报道,并引起强烈争议。《中国青年报》11月26日载文《刑不上企业家?》说,11月24日《时代商报》报道,沈阳市检察机关日前出台了保障经济发达、宽待企业家的20条新措施,给沈阳企业家“松绑”。如,今后企业家在改革当中出现了失误,触  相似文献   

6.
牛媛媛 《新闻世界》2010,(8):177-178
本文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形象呈现、报道内容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青年报》的相关白领报道,分析影响白领媒体形象的因素,提出媒体如何平衡白领报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的《中国青年报》和《重庆晚报》两份报纸中包含专家意见的食品安全报道内容分析,考察全国性媒体和地方性媒体的食品安全报道如何呈现专家意见,从而探究我国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如何建构专家形象。总体来说,近年来,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报道都比较重视专家意见,利用专家意见对食品安全进行深入报道。主流报纸中的专家形象呈现出专业性、权威性、领域广泛和意见多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的大学生就业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认为媒体对报道大学生就业存有框架,媒体选择性地呈现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期前沿报告选取近期的几个热点,对媒体的报道是否客观中立、专业深入等进行集中监测。7月,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高铁故障频发,由此引发对高铁的彻查和降速,媒体也应对之前的高铁报道进行总结反思。5月,李娜夺得法网冠军,媒体之后的报道和评论是否适度?对中小企业倒闭潮,媒体的报道是否在同情中缺失了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10.
方博  方刚 《今传媒》2011,(8):35-37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的媒体议题,媒体通过自己的报道框架对大学生就业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框架究竟是怎样的?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又是怎样通过框架来呈现的?对大学生就业,什么样的报道框架是合理的?本文利用台湾学者对框架的高、中、低三层分类方法,以《中国青年报》2006-2010年对大学生就业议题的框架为例,探索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框架议题的变化过程,为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寻找合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对这一新闻,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以及各地方媒体如陕西的《华商报》、山东的《齐鲁晚报》等均做了及时跟进的深度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期间,笔者正在英国剑桥游学,通过网络,笔者对50多家媒体关于这次特大暴雨的报道进行了统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前,本刊最先独家报道中少总社将在全国招聘局级干部的消息,引起业内外极大关注与反响,多家新闻媒体予以转载报道,同时希望“好事办好”,落地有声。招聘广告在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刊出后,全国有68人报名。通过严格笔试,初选出18人面试,再选出6人进行考核后,筛选出3名优胜者上报团中央书记处。7月初,来自湖南省委  相似文献   

13.
"80后"这一概念从一出现就被贴上了标签,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认知有一定的偏颇,媒体的报道当然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关于"80后"报道的分析来探讨其报道特色,以及报道中是否存在对"80后"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和《华盛顿邮报》两份报纸对韩亚空难事件的报道分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两报在该事件报道中的异同点及原因。我国媒体在对此类事故的报道中还有一定的向国外媒体借鉴的空间,使中国的传统纸媒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伍柯 《新闻世界》2012,(3):122-123
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备受瞩目,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随着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媒体对调查性报道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面为对象,重点分析调查性报道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6.
若文 《今传媒》2005,(10X):32-33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大型媒体以及省级诸多媒体,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报道。与以往相比,其着重点有了明显的拓展,报道策划理念也随之刷新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2012,(9):45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曹林在2012年7月号《两岸传媒》刊文,认为需要警惕媒体设置的伪冲突议题。面对一条新闻时,媒体和记者习惯于发掘事件的冲突点,来提起舆论的关注和讨论。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和臆造冲突,为了营造争议氛围而扭曲事实本身,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多元的价值和复杂的事实简化成一个虚假的两难冲突,然后在"虚假两难"的伪议题中赢得点击率。有的刻意夸大冲突,选择性地报道两边最极端的观点,制造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受自身利益的驱使,报道上有迎合受众消费需要,降低报道品格的倾向,在都市类媒体上表现突出.党报虽然保持着严肃的风格,但对一些事件的报道过于严肃而使新闻看起来太硬,折射出人文关怀的缺失.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能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其无论是选题,还是采写方式和记者的职业素养都对人文关怀这一内涵做了深刻诠释,这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素来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它的创新性尝试应该说一直走在国内各主流报纸的前列,这一点可以从其在重大题材的报道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这里所说的重大题材报道,是特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限内,由相当多的媒体参与报道,引起最大多数受众关注.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如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党的“十五大”报道,三峡工程截流报道.抗洪救灾报道等等。众多媒体的普遍参与使得重大题材的报道必然成为一场激烈的竞争,而这场竞争又无疑是对各参入媒体的战略思想、战术谋略、人员素质、报道水平、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最好检验。因此…  相似文献   

20.
刘亚萍 《青年记者》2009,(18):38-39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受自身利益的驱使,报道上有迎合受众消费需要,降低报道品格的倾向,在都市类媒体上表现突出。党报虽然保持着严肃的风格,但对一些事件的报道过于严肃而使新闻看起来太硬,折射出人文关怀的缺失。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能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其无论是选题,还是采写方式和记者的职业素养都对人文关怀这一内涵做了深刻诠释,这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