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安全、信息主权已成为国家安全议程的重要议题。在维护网络安全过程中,存在绝对安全、相对安全与合作安全三种不同的逻辑。绝对安全逻辑主导了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而中美网络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安全困境与战略互疑。因此,增信释疑、加强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的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应积极建构防御性网络空间战略,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避免深陷网络军备竞赛,增加网络国防透明度,努力与美国建立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互信,共同合作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犯罪、建构网络空间行为规则从而维护国家信息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83):156-157
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削弱,以及受到网络空间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我们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力和凝聚力,通过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安全观,提高网络空间的防御能力,清朗网络空间等,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3.
当前频发的网络安全事件是网络空间脱嵌于社会约束的表现,将网络空间重新嵌入于法治背景中成为了重要的国家任务。基于共同的网络安全利益基础、一定的国家能力和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这一适当嵌入点,国家实施了对于网络运营者的制度嵌入。这一策略通过改造网络运营者的经营架构来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是借助网络运营者自主性的治理活动所采取的间接治理措施。在此过程中,国家基于对防御体系的控制加强了国家建构。运用配套制度、模板示范和行政指导等手段,国家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嵌入网络运营者,实现了以网络运营者为中介的嵌入式治理。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但传统的意识形态安全观念与应对措施已经无法适应网络环境及其运行规则。在网络空间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正在从网络空间快速向现实空间渗透。由此可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势在必行,而首要任务便是建立区别于传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从正确的危机观、科学的防御观、系统的发展观等层面科学解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校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结构出发,从传播过程、传播体制和传播环境结构出发探索新时代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新时代下维护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应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推进安全管理体制制度建设,提高信息价值质量,提升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质素与能力,以应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回应新时代对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于2022年发起设立,结合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以“汇聚专业英才,共建网络安全”为理念,围绕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推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全社会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意识。2022年大赛分为创意作品赛、揭榜挑战赛、实网对抗赛三个赛道,我们团队参加的是实网对抗赛。团队一共有四名同学,  相似文献   

7.
网络安全忧患意识是习近平关于网络治理与建设理论的重要体现。习近平网络安全忧患意识的现实缘由,源于网络技术滞后的重大隐患、网络阵地争夺的日趋激烈和网络舆论信息引导乏力。网络安全忧患意识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空间乱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和网信人才培养等问题的思考,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网络安全忧患意识坚定的人民立场、严谨的辩证思维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8.
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目前未有完备体系,尚在起步初期。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一方面抓紧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逐步建立相对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与网络安全方向相关的课程建设,提高专业综合实力,为以后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培养网络安全生力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开放、复杂且包容的全新场域,其生成的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聚合的引领力,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不仅有利于高效地治理网络和进一步维护国家安全,又有利于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营造一个清正的网络社会,而且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网络社会比现实社会具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给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新的现实困境.因此,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应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传播范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吸引力,以此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具有一定的网络作战能力,有56家公开发布了网络空间的安全战略,可惜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战略,这对我国的网络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如何及早解决受制于人问题,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强国,已成为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网络和信息技术高度普及和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网络和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乎网络空间安全秩序的构建,是高校各项事业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网络信息技术相关的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文在简要梳理高校网络安全工作内容的基础上,从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网络安全工作角度出发,提出对高校网络安全工...  相似文献   

12.
战略互信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摒弃强权政治心态和冷战思维所形成的信任关系。中关战略互信有利于中美双方减少战略意图、战略能力、战略决策等方面的误判,促进双方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国际安全、地区稳定等方面的合作。应从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等差异出发,分析中关战略互信的现实困境及历史机遇,在此基础上为培育及建构中美战略互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网络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多元化复杂信息和西方异质性意识形态的侵染,致使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空前加剧。因此,必须在政治传播层面理直气壮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全面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指导;在文化抉择层面寻求文明基因的道义支持和价值支撑,厚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在场域空间维度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优化网络空间监测体系的舆情控导。从而与时俱进地勾勒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三维向度,切实有效地维护我国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特征表现为目标化、符号化、图像化;网络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间的矛盾张力表现为话语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与草根性并存、话语传播场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话语传播内容的一元性与多元性并存、话语传播速度的时效性与滞后性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的优化路径,要通过构建多元有序的网络协同治理格局,健全意识形态网络场域传播的安全防控机制,以内容生产为保障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加强政府的意识形态网络治理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全面规划了美国未来的网络空间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指针意义.解读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近期网络外交行为,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美国霸权的本质,即通过创新运用和发展网络技术,维护国际互联网主宰地位,同时,不断兜售“网络自由”主张,利用信息技术干预他国内政,为美国现实国家利益服务.长期来看,美国试图进一步革新信息技术,整合国内资源,主导国际合作,谋求战略主动,继续保持在国际网络空间的技术和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战场,牢牢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刻不容缓。正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正确分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契机,从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加强内部监管等方面,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形成清朗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家的高度和全球化的视阈观察思考国内外网络安全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挑战,就网络安全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国家总体安全中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网络核心技术突破及保障、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问题,形成了网络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网络安全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网络安全是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要求。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于2019年4月发布《部分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参考目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职业名列其中。2022年9月,《网络安全人才实战能力白皮书》指出:到2027年,我国网络安全人员缺口将达327万,而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仅为3万/年,  相似文献   

19.
网络空间是价值激荡的主要场域.西方通过网络文化浸染、网络舆论抹黑、网络社交渗透、网络利益输送和网络勾连策动等手法在我国网络空间进行价值渗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要深入分析网络空间西方价值渗透的手法及其危害,有的放矢地做好应对工作,更好地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多元文化传播,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性影响社会主流思潮对社会群体价值观的引领,特别是青年学生受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更大。增强网络空间社会意识形态凝聚力有助于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塑造文化共同体,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思政教育要加强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识,理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逻辑生成关系,认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明确网络空间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价值,促进青年学生在行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