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视整合中的"统"与"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台分离.台台合并其目的在于对电视现有的频道资源。节目资源。人才资源。广告资源。设备资源、受众资源以及无形资产——媒介品牌等进行重新组织.以便理顺关系.消除内耗.良性运作,进而多层开发.形成合力.促进发展。从行政的角度看,整合首先就意味着统,但光“统”无疑是理不顺关系的,还需要有必要的合理的“分”。可以说.“统”与“分”的合理性问题恰恰是电视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之后.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离“三农”最近.或者说每天都生活在“三农”中。县级电视台这个最大市场在农村的媒体.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挥区位优势.提高对农宣传水平.起到解决“三农”问题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队伍的不断壮大.新闻活动的社会化和法制化,新闻工作者职务“触法”现象也随之屡屡发生.新闻诉讼正呈上升趋势。新闻工作者因法律知识贫乏而导致职务“触法“的现象不断出现。我国55万新闻工作者中.精通法律的不多.绝大多数对法律一知半解,因此,在新闻实践中.经常出现“触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显光 《新闻知识》2005,(12):40-41
作为消费权益保护日的“3.15”,随着大家消费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而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大家需要“3.15”。近几年来假新闻泛滥,屡禁不绝。笔认为,新闻界也需要“3.15”,好好搞一搞新闻打假。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认为,如今的新闻从业人员中,好多人没有“精气神”,比起晚清和民国的报人来.普遍缺少理想性。没有“精气神”的新闻从业人员.当然办不出有“精气神”的报纸。这应该是合乎逻辑的推理。  相似文献   

6.
有句话说:“看本地丑闻.请订阅外地报纸;看外地丑闻.请订阅本地报纸”。有个成语叫隔岸观火.上面所述的新闻界相互“瞄准”的怪现状恰合其意。早些年.《南方周末》一纸风行的时候.也是“隔岸观火”的老手.比如报道张君杀人案.湖南本地媒体甚至连轻描淡写都不够格,可《南方周末》居然可以做好几个大版.甚至连民间小饮食店广告招牌“张君包子.吃了解恨”这样的照片都见了报。这是典型的隔岸观火,让湖南媒体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7.
广播改革一直步履艰难,对于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而言.每一次改革因影响面大.微调微动的谨慎调整一直是改革的主要特色。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改革的步伐不得不加快.力度不得不加大。此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以第三套“音乐之声”.第二套“经济之声”.第七套“华夏之声”为代表的频率专业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几个月前,我看到一张小报上登了这样一条标题——《我看“职称英语统考”这东东》。初见“东东”一词,如入五里雾中,全然不知其为何物.尽管我已经吃了许多年的文字饭。看罢文章.方知这“东东”乃“东西”之意。于是我断定这是笔误.甚至抱怨那些编辑、校对怎么连标题上的错字也没有看出来。  相似文献   

9.
作为各大媒体上的高频词汇.“流氓软件”近月来备受关注.并果真“人人喊打”。除了群情激愤的用户之外.越来越多的安全厂商也加入其中,还有相关监管部门的关注.三方合力.誓将流氓软件一举绞杀。  相似文献   

10.
王丽歌 《青年记者》2007,(14):48-49
2007年4月7日,国家衣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声明香蕉枯萎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澄清“海南香蕉致癌”的传言。当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就“蕉癌”风波做了调查分析。4月8日,自3月下旬以来一度十分低迷的海南香蕉价格,开始从跌破成本价的每公斤0.24—0.30元回升到0.9元。4月9日,收购价有的达到每公斤1.6元。至此,一场突如其来的“蕉癌”风波得以逐渐平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秋瑰 《新闻记者》2005,(11):39-39
持续攀升的房价让太多人“望房兴叹”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各样的牢骚也已经发得很多了。让我再次发出感慨,感慨“住房梦”难圆、“住房梦”遥远的却是源自大众媒体,源于不久前在媒体上看到的两则简讯。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2日开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已经度过了它的初创阶段.开始步入一个成熟发展期。一年多来.“音乐之声”作为一个现象,在频率专业化改革研讨中.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同时也引发了全国广播界新一轮的频率专业化改革。在剥离了成功光环之后,再来解读“音乐之声”的改革历程.侧重评估它对传统文艺广播经验的颠覆.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13.
吴辉 《新闻记者》2006,(11):37-38
最近.由著名影星蒋雯丽代言的上海家化美加净修护系列产品广告遭到各地网友“炮轰”。该广告片在CCTV-6热播时.因其中有“儿子长大了想娶妈妈”的设计,被指有“乱伦”之嫌。围绕该广告的争论也颇为激烈,有人认为,该广告违背了传统伦理,败坏了社会道德,污染了公众视听,应该停止播出;也有人认为,广告片中的孩子天真可爱.童言无忌,情况并不像所批评的那么严重;专家亦指出,网友的言论可以理解,但指其“乱伦”并无根据;厂家则回应说,“绝大多数目标消费者对该广告所表达的无忌童言和母子之爱都有正面和美好的感受…….希望更多的网友以包容、健康、阳光的心态去理解这类广告片”。并表示“尚无停播或全面调整美加净修护系列产品广告的计划”:不过,后来CCTV-6事实上还是停播了美加净这个版本的广告.厂方对停播表示理解.觉得媒体还是要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4.
涂渝 《新闻记者》2006,(11):7-8
1981年10月,我参加新民晚报招聘考试后正式调入副刊部工作。复刊伊始,指定我负责群众来稿和“灯花”专栏,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 复刊之初.夜光杯的群众投稿每日高达200至300篇.8小时不停地“手不释卷”,地板上摞起厚厚的一大叠。但当时来稿质量不高,每日能选出的仅一两篇而已。后些年,媒体日多,群众来稿呈减少之势,至今百篇左右(现开电子信箱,各版面信箱中的来稿未计此数)。但今非昔比.如今因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来稿质量大增.每日里选出五六篇已是常事,所以已“不患寡”,而合格的稿件要排长队了。  相似文献   

15.
陈新 《新闻记者》2005,(6):51-51
《报刊文摘》今年2月25日摘登了台湾作家龙应台《(四郎探母)显示文化的力量》一文,说龙的父亲16岁在湖南乡下“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从此70年不曾再见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但《知识文库》今年第2期摘自台湾《中国时报》的文章是.父亲“在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与龙应台的原文是一致的。《报刊文摘》将“跟着去”当兵,改成被“抓了壮丁”,意思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改动,我以为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6.
明铭 《新闻知识》2005,(5):24-26
从2005.1.2~1.12,广州的强势媒体《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连续11天推出了一个系列年鉴,即“2004娱乐年鉴”(占6期)、“2004体育年鉴”(占2期)和“2004化年鉴”(占3期)。其中,化年鉴分别题为“演义”、“说”和“评书”。《南都》的系列年鉴成为了岁末年初广州报业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这个系列年鉴影响颇大,不少读每天都候着阅读当天的年鉴呢!  相似文献   

17.
"政治家办报"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7年6月。毛泽东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这是毛泽东对政治家办报的首次阐述。1959年6月,毛泽东对吴冷西谈话时。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思想的重要性。他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8.
张玲 《新闻记者》2006,(12):45-47
一、Web2.0时代“把关”理论的发展 从1950年怀特将“把关”的概念正式引入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到上世纪90年代初.休梅克(Shoemaker)和里茨(Reese)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面“把关”模式(个人层面、行业规则层面、组织层面、媒介制度层面和社会体制层面),“把关”理论已经从个人层面发展到了体制层面。当然,五层面模式是一个普遍性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并非针对网络(更非Web2.0)传播提出.缺乏对它的个性化思考,而这种思考便是五层面“把关”模式之于Web2.0的运用及指导。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消费遭遇陷阱,有3.15热线来维权;那么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个特殊意义上的“IT消费”来讲,遭遇欺诈之后,该怎样维权呢?生活中的陷阱五花八门,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是八面埋伏。社会公众在喊出“天天3.15”的口号之后,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脑子里也要绷紧根弦:信息化建设不忘3.15。  相似文献   

20.
英雄无畏,是因为其有真本领。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是一种客观现象。不分职务.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领域.存在于每个个体之中。它鞭策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曾专题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可以看作是对新时期另一种“本领恐慌”的警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