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涛  冯文华  孟复 《科技风》2014,(10):226-226
由于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差,职场新人面临的主要三大问题有"个人发展空间小,找不到发展方向"、"经济压力大"、"工作压力、强度大"。研究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原因及培养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后顺利适应社会、减轻从业压力,提高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完成,引导他们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3.
董娜 《科教文汇》2009,(32):96-96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大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并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快速变革。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依托农业院校独有的学科与专业,营造高品位的"农"文化氛围,创新素质教育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爱农意识和知农动力。笔者对"茶十德"、茶艺师职业道德等中国茶文化理念传播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以茶艺技能和茶道精神等茶文化为载体,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王珠 《科教文汇》2009,(34):102-102,112
在大学德育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深入普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并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效果。以"广东财经大学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财经类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职业指导的"双联结";加强硬件设施配备;制度保障;搭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平台,推动"全员化"的职业指导模式;利用互联网;利用现代训练技术和手段等推动措施。  相似文献   

7.
《华夏星火》2008,(6):71-73
大学生"村官"大有作为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到任后,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摸爬滚打、锻炼成长,干事创业、实现抱负,既有利于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的结构,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就业,为社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现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引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为了求职的重要砝码,一大批外资企业、大型国企均十分看重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由此可得,大学生英语能力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学好大学英语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探讨"为题,重点探寻出帮助大学生学好大学英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邓验 《科教文汇》2008,(21):58-58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会遇到爱情等人生的重大问题。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恋爱观、加强恋爱观道德教育,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各种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才、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0.
杨叔子说:"大学的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才,我们的教育是去了解人,忘记了人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其实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如此,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贯穿各方面及其始终,何况是直接培养人的教育。"青年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太少,心理发展表现出不稳定性等,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和精神支柱不牢靠的问题,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需要得到真正的帮助和关怀,就更加需要高校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然而,随着继续教育不断发展,"网络教育注水"、"出租大学教学场地给中介培训机构赚钱"、"混文凭"等问题也不断增多。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的当今,加强继续教育内涵建设,提高继续教育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积蓄就业能量"加油站",是值得国家、社会和高校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最后一道"关卡",这段时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刻,大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充分的选择和成长空间,大学生应该充分把握大学时光,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学会学习方法,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做好职业规划,明确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大学、企业、政府三者的共同责任。本文基于"多重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探讨大学、企业、政府三者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路径与方法为着眼点,对专业知识与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关系进行研究,着力揭示大学、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协作机制,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已经基本成型,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拓展第一课堂教育的重要形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利于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仍需进一步加强。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发挥其功用,是今后开展此项工作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20)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并且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来叙述高校大学生的感恩现状,分析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在择业过程中存在更多的困惑,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择业困惑,找到合适的调适方法,加以引导,消除误区,有利于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健康成长和就业,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95后"大学生已然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日渐凸显的典型特征对传统的大学适应性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者,如何在大学生适应性教育问题上不断创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而适应社会需求,是我们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吴敏 《科教文汇》2011,(13):16-17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它具有重要的党建功能,大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其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能有利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文章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具备的党建重要功能的探讨出发,结合目前大学生党员的群体特点,来分析社会实践与加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适切性。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校内校外多种途径的研究,从而来探寻构建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做好大学生新生班级建设工作,给大学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文章立足于大学新生班级建设现状,主要分析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是大学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而大学文化的本征则是育人文化特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与确立大学办学理念,其最终目标是构建高校完整有效、底蕴深厚、特色显著且符合社会需要的育人文化.本文仅就某高校大学生成长访谈调研结果,对大学育人文化的几个理念进行再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学习趣味引导、个性化特色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等观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