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客观原因,常常容易成为"放羊式"的课堂,浪费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自主性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坚实基础,要在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有效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2.
孙克坚 《教师博览》2023,(18):68-70
合理搭建信息技术支架,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情境性支架、任务性支架、工具性支架以及创新性支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需求,缩小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跨度,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质量,优化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形式。基于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学习支架搭建,能助推学生把握信息技术学习重点、攻克信息技术学习难点。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有效整合,可以有效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目标与教学的重难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入信息技术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及具体学习情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堂不但要关注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式学习不但让学生乐于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而且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每个人通过科技改变生活。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要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体验到科技的无穷力量,从而热爱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尽力展现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对学生而言,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更容易理解,从而更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合理的学习场景中。  相似文献   

6.
初中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学好信息技术是以后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学好信息技术,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缺乏了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缪秀 《考试周刊》2010,(51):149-149
新课标提出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工具。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如今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庄健 《学苑教育》2023,(27):91-93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明白学生学习特点,考虑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探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信息技术课最终教学目标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纯计算机理论知识,而是要老师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工具,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如果明确了这一点,信息技术课就不该是简单教会学生几个简单的基本操作,而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技术下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遇到技术困难,再去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学本课堂"是一种回归人本性的课堂。建构"学本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深度思考、探究,积淀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经验。在建构信息技术学本课堂中,技术是基础,思维是核心,创意是特色。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三个关键点,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目标,建构学本课堂,让学生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的"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合作学习不但尊重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有效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掌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获取信息、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必须要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奠基。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年轻且发展迅速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已经与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有了一定的区别.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从创新整合的角度,让学生从应用以及创新的方向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有目的、有方向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增强学习能力,提高综合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实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要十分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点评,通过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6.
<正>提到"评价",人们往往把它简化为"考试",重甄别与选拔,轻诊断与激励;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信息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  相似文献   

17.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学习任务的驱动,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学习情景,努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课,不应该仅仅在课程内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有丰富的其他学科知识作支撑。一方面在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情境中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理念 1.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变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转变为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是课程内容的变化,而且也是教与学方法的变化。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强调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本单元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2.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局限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时的分配,将学生能力的培养细化在一个知识单元具体课堂教学中。基于单元的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