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案头上放着著名诗人、作家、学者邵燕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邵燕祥诗选》。这本诗选集,在全国新华书店及当当网、卓越网等网络销售火爆。当今已到耄耋之年的八旬老诗人邵燕祥,新诗和旧体诗综合,字字珠玑的、如此多的好诗、好作品汇集一起,确实十分珍贵!这部诗选集,收入了他从1988年到2010年这二十余年间的诗抄,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长诗和组诗;下编为杂诗。该诗集是按写作年月顺序排列的,读者可以追随岁月回眸历史,跟随邵燕祥的足  相似文献   

2.
我读邵燕祥     
当今文坛,邵燕祥成了"作家精",他差不多天天在各种报刊上和读者"见面",发表一篇篇随笔、散文、杂文。我曾多次与邵燕祥说过,要全面地写一写他,但他总说不要写我,我不是新闻人物,何必费笔墨!于是,我老老实实听了他的话,十多年过去,几次提笔但都作罢了。  相似文献   

3.
一位很要好的文友向我推荐郭爱东以及他这部将要付梓印刷的《心语》,并且非常恳切地请我作序。我开始有些犹豫,甚至还有隐隐的不安。我觉得凡能为一部作品作序,首先应该比较熟稔作者的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因为文学的感觉是以人的生命意识为依托、以人的心灵律动为底蕴,以人的情感传递为表达方式的。我和郭爱东素昧平生,此前也从未阅读过他的作品,现在竞贸然作序,岂不是雾里看花不负责任么?  相似文献   

4.
以著名作家叶文玲的名字命名的"文玲书院",11月5日在玉环县楚门镇举行开馆典礼。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刘枫,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贺龙元帅之女、著名军旅作家贺捷生少将以及张胜友、赵和平等众多作家莅临祝贺。叶文玲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经过50多年辛勤耕耘,出版作品50余种,文集16卷,创作逾千万字,作品曾数十次获海内外各类奖项。她1998年以自己的稿费捐资在浙江大学设立"新叶文学奖",为国内唯一在高等学府设立的文学类专题奖项。  相似文献   

5.
《俗海三部曲》是叶大兵先生的三部文集,汇集了他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文章150多篇共130多万字。对这样厚重的三部文集,他自己说:“这在历史长河和民俗  相似文献   

6.
丁寺钟:一年多来,美术界都在热谈你的《沧海》。据说,这部洋洋一百三十余万字的巨构,因为涉及大多当事人的隐秘,一出版就很走俏,所以市场上几乎买不到。谢谢你送了我一套书。老实说,超过100万字的大部头我很少能读完,而《沧海》却是一口气读完的。现在这部书不在我的手里,朋友间传来传去不知道传到哪里去了。读完《沧海》,我首先被其真实性强烈地震撼了。这次你为了修订《沧海》,专程从美国回来,我想问你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作为一位画家,又身处美国那样一个物质至上、金钱决定一切的国度,你中断了绘画和一切社会交往,历时5年,闭门写作,可能有你的初衷。简繁:实际上;这件事情我已经准备很久了。我自1979年跟随刘海粟攻读中国画硕士学位;1982年研究生毕业经刘海粟提名留校给他做助手,至1985年调去深圳大学,前后长达6年时间。此后,1988年陪他十上黄山。1990年又在美国洛杉矶相遇,一起“走一世界”。从成为刘海粟研究生的最初一刻起,我就有明确的使命感,要记录下与他的每一次谈话,接触和他周围的人和事。最初没有条件的时候我做笔记,有了条件之后做录音同时做笔记,前后做了二十多万字的笔记;录有刘海粟谈话128盒磁带。1995年的9月我专程从美国洛杉矶返回中国访问夏伊乔,先在香港,后  相似文献   

7.
我和余秋雨     
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在新近出版的《借我一生》和接受凤凰卫视陈鲁豫专访时,都谈到他的老师盛钟健先生在他处于困境中对其的帮助,为此本刊约请作者撰文披露他们之间的一段交往,文章充溢着师生之情——我和余秋雨相识在1963年。1963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研究生班结业后,被留在系内任教。那年夏天,余秋雨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院党组织分配我担任新入学班级的政治辅导员,余秋雨是班干部,所以我和他接触较多。高等艺术院校的招生时间是在全国高校统考之前,余秋雨入学那一年,报名考戏剧文学系的学生特多,据说将近3000…  相似文献   

8.
阿英 《文化交流》2017,(8):50-53
正一很早以前我就知道王学海的大名,他写诗歌、小说,是"疯癫式创作"的作家。所谓"疯癫式创作",只是概念罢了,指作品中的意象具有文化批判力量,于"过去"而言具有颠覆性,突破各种束缚,触及生活本真,揭示历史本质,从而开掘作品的深度。那时的我,是一个喜爱阅读的半大不小的青年,对王学海颇有些崇仰,认为邻县的他代表了我们地区的成就和  相似文献   

9.
玉茗 《职业圈》2014,(19):125-125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长篇纪实文学《我的兄弟,我的姐妹》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级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王晓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余华"活着"美国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峰 《文化交流》2004,(1):71-74
2002年深秋,中国著名作家余华应邀来美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并且为配合《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英文版(兰登书屋出版)的发行,到美国东、西部普林斯顿、耶鲁、哈佛、柏克莱、杜克、纽约大学等20来所名校巡回演讲。以《十八岁出门远行》崛起的先锋派作家余华,至今已发表100多万字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等多国文字。美国“蓝登书屋”出版社是美国最有名的出版社,它第一次出版余华的著作就出了两本,这是比较少见的冒险行为,因为对美国读者来说,余华是位“新作者”,推出新作家要花很大气力。不过这也显示了“蓝登书屋”对余华作品…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2006,(6):F0002-F0002
李振南,浙江乐清人,研究员,系中国林业文联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东清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多年从事林业,园林,风景,旅游,文化等工作,以其对生态的倾情与关注,发表生态文学作品90多万字,发表论文26篇,并先后出版了《雁荡山印象》、《乐清树木奇观》、《雁荡山风景研究》、《大地印象》等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12.
初识耿明     
初识耿明,只见他满头花发,清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交谈之 中,我觉得他是个热诚和蔼而又严肃认真的长者。我要求看他的作品,他爽快的答应了。 耿明先生擅长工笔重彩花鸟和水墨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以及在省美展中获奖。看耿明先生的画能悟出两个字:真诚。有一种恰似音乐的旋律直灌心灵的感动。从耿明先生的画中还能看到两个字:激情。他的画有着迫人的气势,苍厚、劲健、丰满、凝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严谨的艺术表现展示了耿明先生的画品和人格。  相似文献   

13.
王建中 《文化学刊》2008,(1):148-152
著名学者彭定安先生用3年时间写出一部百余万字三卷本的长篇小说《离离原上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形象地表现了这部小说的主旨,因为它讲的是当代知识分子"枯"与"荣"的故事。作品主人公欧阳独离是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透过他的欢乐与痛苦、奋进与挫折,作品反映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在当代文坛,像《离离原上草》这样多角度、全方位表现一代知识分子的佳作,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14.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杰"之一,其独特的移民身份和跨越东西方文化的成长环境,使石黑一雄的小说带有天然的"跨文化"基调。在石黑早期作品中,他时常将作品的背景设置在他的"故乡"日本。但在出版于2000年的第五部作品《上海孤儿》中,石黑却将作品的背景设置在了20世纪30年代战火纷飞的"上海",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上海形象"。本文从形象学角度入手,分析石黑一雄笔下"上海形象"背后所体现的"东方主义"与作家个人身份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大地之华章——略论李广田先生的散文章无忌李广田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教育家。作为作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教育家,他为祖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他是三十年代文坛上著名的“汉园三诗人”之一,由“诗”入“文”,他的散文真可以说是别具一...  相似文献   

16.
春节放假前一天,全家约定一起去书店淘书,书架上陈列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生命对我足够深情》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连续一个多月时间,班后茶余饭后我尽情地陶醉在中国当代善于塑造中国情感的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民族史诗"《白鹿原》的作者、著名文化大家陈忠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索洛古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为著名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五四后的中国亦较有影响。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即与其有过接触,他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收有索洛古勃的作品。以后鲁迅仍对索洛古勃多有关注和评论,直至其生命的晚年。鲁迅揭示了索洛古勃作品艺术特质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他是“死的赞美者”;表现“无可挽救的哀惨”是索洛古勃作品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索洛古勃的寓言也给予高度评价。鲁迅不时运用索洛古勃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描写参与现实生活,或规劝青年,或批判社会,从中亦显现出鲁迅对索洛古勃的某些方面的评判,鲁迅在对索洛古勃某些作品的评论中表明他不赞成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还指出了索洛古勃与苏联新政权的格格不入,创造力迅速衰退。所有这些均昭示出鲁迅深刻的社会的历史的和艺术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8.
绽放中的《莲花》——安妮宝贝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妮宝贝的长篇小说《莲花》,首印 量50万册,天价稿费200万元,曾经被 媒体报道得沸沸扬扬。 我特意去书店跑了一趟《。文化交 流》一位资深编辑向我推介《莲花》,并 告诉我作者安妮宝贝是你们宁波人。 这样,一本《莲花》就摆在我的面 前了:装帧是如此的素洁,浅白的封面 上仅仅莲花两字。 翻开阅读,简单的故事结构中蕴含 着人生之旅的探索,这是一本内涵深刻 的书。与作品热销相映衬的是安妮的低 调。她隐匿,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如今 《莲花》盛开,却仍然难觅安妮的影踪和 声音。 我采访她,是故乡之情的牵连。安 妮是真诚的,在伊妹儿中,我们彼…  相似文献   

19.
给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机会。"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  相似文献   

20.
王泉根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格局中占有着核心的位置,其学术成就集中表现在从儿童文学思潮史论、基础理论问题、学科建设、作家作品研究、儿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等多个层面建立起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整体观。他的学术研究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原创品格、中国话语",从而使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全局发展的任一学术问题的关注都打上了深深的开拓者的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