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龚自珍的散文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启蒙思想,对近代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年来,论者对其诗作研究较多,对其散文则较少涉及。梁启超、刘师培、齐思和只取龚氏散文之一端,持论并不恰当。本文论及了龚氏散文主张,再以“寓言体散文”、“近于‘实录’的记叙文”“‘尊史重道的’议论文”三大类,概括了龚氏散文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生活在中国古代社会即将向近代转型的时期,所作诗文,反映了他对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民生的艰难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所构成的巨大威胁的认识与警觉,对民族前途的忧虑与思考。仔细研读龚自珍的诗文,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民族灾难即将来临时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3.
谭嗣同(1865—1898),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包括他的伦理思想,虽然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总体上没有超出改良主义的范畴,但又有所突破,影响比较深远。他不仅为近代一些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景仰和怀念,对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过积极的影响。〔注〕研究他的伦理思想是揭示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有着历史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喜言“剑气箫心”,视为自己人格及思想的形象符号,后代研究者亦颇看重龚氏“剑气箫心”及其具有的近代知识分子人格觉醒的意义。然围绕这个话题,尚有不少问题悬而未决。如龚自珍从何年计算“剑气箫心”意识的?与此相关的像《宥情》、《长短言自序》等文到底写于何年?“剑气箫心”的内涵如何理解?它对龚氏诗词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篇文章便围绕上述问题,谈谈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一种现实反映和折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汤鹏、包世臣、林则徐、魏源等.他们的对外贸易观是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他们的对外贸易观,具有利于全面把握其思想内容特质的历史认识意义和立足当前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现实认识意义.一、龚自珍的对外贸易观龚自珍(1792——1841)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先驱,作为一个爱国思想家,他在禁  相似文献   

6.
“尊史”思想是晚清时期名思想家和史学家龚自珍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龚氏指出:史官应“善入”与“善出”,又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龚氏的“尊史”思想及强调史学应经世致用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的文学思想与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转折期的思想家,其影响深远.但人们多关注其文学成就、今文经学思想以及社会批判思想,而对其文学思想与佛学的联系关注不够.本文着重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期望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教育家大多数人是以伦理为基础来论述其他们的教育思想的。 理学奠基人周敦颐,虽然没有直接从事过教育工作,但他的教育伦理思想却十分丰富。因此,很有必要从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目的伦理、道德教育伦理、教学伦理等方面对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些思想中尽管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总体上是瑕不掩玉。此外,关于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当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的诗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这与诗人的心路历程及艺术表现方式有关。龚氏心路历程的逻辑结构是焦虑——困惑——矛盾——超越,其艺术表现方式是自我体验的渗入。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社会转型前夕,龚自珍认识到当时国人所普遍存在的道德观念、社会心理的严重危机.他深入探寻了其政治、学术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呼吁提高人的主体性,开始冲破超验的纲常道德“天理”的束缚,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人的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欲求和内在心理情感,为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其人心风俗思想还不可能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一直被认为是清末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人们总是关注他对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启蒙作用,很少论及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散文思想(个性解放、忧世精神)的分析,并把原始儒学中相应现点与之对照,来阐述龚氏思想对原始儒学的反归。  相似文献   

12.
尊史思想是晚清时期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龚自珍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龚氏指出史官应善入与善出;又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龚氏的尊史思想及强调史学应经世致用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汤鹏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重要成员,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能面对现实、尖锐地批判和揭露封建专制王朝的各种弊端;勇于变革,提出以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富民政策为中心的改革设想;倡言平等,强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他和魏源,龚自珍等人一样,是对中国古代走向近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又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教育家大多数人是以伦理为基础来论述其他们的教育思想的,理学奠基人周敦颐,虽然没有直接从事过教育工作,但他的教育伦理思想却十分丰富,因此,很有必要从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目的伦理,道德教育伦理,教学伦理等方面对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些思想中尽管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总体上是瑕不掩玉,此外,关于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当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学界对龚自珍史学的多个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唯其族谱之学,鲜有人涉及。其以《怀宁王氏族谱序》和《徽州府志氏族表序》为代表的"欲其子若孙之贤"和"不以宗废贵贵与贤贤"的谱学观念,在迄今为止的谱学著述中实为难能可贵之见解。本文拟从龚氏所著的谱序资料入手,探讨其谱学思想及其举因。  相似文献   

16.
魏源与龚自珍是好朋友,他们都是近代经世派的领袖,但他们在宗教思想和创作风格上颇有不同。就宗教思想而言,如果说龚自珍是由儒入佛,由禅宗而皈依天台,那末魏源则是亦佛亦道,禅净双修而以净土为归。 龚、魏二人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魏源比龚自珍小两岁,他早年(嘉庆甲戌,1814)也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又于道光戊子(1828)游杭州,“晤钱伊庵居士东甫,从闻释典,求出世之要,潜心禅理,博览经藏。延曦润、慈峰两法师,讲《楞严》、《法华》诸大乘”,而钱伊庵和慈峰二人又都是龚自珍佛学上的密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龚自珍的诗文为例,分析他与传统文学的分歧、出现这种分歧的时代背景以及龚氏的新变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他留存的有关戏曲的著作不多,却明显反映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态度,对当时剧本的改编、演唱艺术、演员修养、人们对戏曲演员的态度、戏曲的社会作用等,都能从文艺学、社会学角度密切予以关注。这对我们了解当时剧坛,特别是昆曲剧坛的兴衰,了解昆曲的演出和传播,都有重要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盫,又名巩祚。晚清人,逝于鸦片战争的第二年(1841年)。按他生活,学术活动的年代来说,本不属近代;但是,由他开创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变易”进步的历史观,一定程度人文主义的觉醒和忧国忧民、反抗侵略的思想,却具有近代学术思想、哲学思想的浓烈气息。现在哲学史界大多数学者认为,龚自珍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位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史的前驱。  相似文献   

20.
“尊史”思想是晚清时期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龚自珍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龚氏指出:史官应“善入”与“善出”;又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龚氏的“尊史”思想及强调史学应经世致用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