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堆财经报刊中能成长起中国的《财富》、《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吗?新生代财经报刊没有培育期,少年老成。同其他领域类似,国内的报业发展也呈排浪式特点,继前几年的都市报热、周刊热之后,国内报界又迎来了一个财经报刊热。2001年4月中旬,报摊上花花绿绿的报刊丛中齐刷刷地又多了几个新面孔,单财经类的,就有《经济观察报》、《新财经》、《新财富》、《今日财富》、《数字财富》,一个个都收拾得那么齐整,容光焕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似的,都出来了。更  相似文献   

2.
经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具有更容易抓住观众眼球,更容易获得收视率的特点,经济新闻成为电视媒体参与竞争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媒体中,《21世纪经济导报》、《新财经》杂志等经济类报刊因为与市场贴得近,也较少受到体制的局限,办得活泼、新鲜,背景挖掘得也十分抢眼,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经济新  相似文献   

3.
张光 《新闻爱好者》2011,(11):81-82
本文以我国三大财经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网站(1财网、21世纪网、经观网)为例,分析我国财经报刊网站视频报道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财经网站的特点并借鉴《华尔街日报》网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三大财经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网站(1财网、21世纪网、经观网)为例,分析我国财经报刊网站视频报道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财经网站的特点并借鉴《华尔街日报》网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 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报团现象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央、省市两级机关报,多年来陆续创办了多种媒体,初步组成以机关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功能的报业集团。人民日报社,除了办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之外,还办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市场报》、《讽刺与幽默》报、《新闻战线》杂志等多种报刊。还组建了通讯机构,创办了出版社、新闻人才培训中心等,已是一个以《人民日报》为核心的报业集团。 各省市机关报多数已是拥有两家以上报刊的或大或小的报业集团。北京日报社办有三报一刊;陕西日报社办有五报一刊;浙江日报社办有五报两刊;上海解放日报社办有四报两刊;羊城晚报社四报一刊;文汇报社三报两刊,等等,均已初具报团的特征。 不仅报业在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也是如此。新华通讯社办有20多家报刊,还创办了出版社、新闻研究所、新闻学院。新华社已经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的、有着雄厚经济实力的庞大的新闻集团。中央和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少已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以来,金华市的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媒体品种增加,新闻容量扩大。报刊事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党报为核心,包括专业报、企业报的完整体系。其中,金华市区新办了《信息参考报》、《精神文明报》、《公安周报》,义乌、兰溪、东阳、浦江、磐安、武义、金华县等县市分别恢复或创刊了报纸,形成了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党委机  相似文献   

7.
傅魁文 《新闻界》2001,(5):45-47
我国加入WTO进入倒计时,“入世”一天天临近,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日渐明晰地摆在国内新闻界面前。作为地市级报如何应对西方各大媒体以及国内各大传媒日渐强劲地进入本区域,如何增强创新思维,牢牢地站在本区域舆论引导的主流地位?这是各地市报新闻传媒都要思考的时代课题。一、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加入WTO后,我国地市级报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演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竞争格局。加入WTO,从表象上看只是中国加入了一个世界贸易组织(这种加入,另一方面是外国资本的强势进入),而对新闻界好像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经类媒体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上升的阶段,近几年诞生了许多家纯商业化运作的财经类媒体,如《财经》杂志、《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新财富》等,这些新生类报刊同我国原有的经济类报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财经媒体阵营。但这些财经类报刊发展正面临着许多问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经济类报刊迅猛繁衍,从年前的单兵突进到年后的群体突破,表明新世纪到来之际,我国媒体竞争的热点已经转向财经类。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报摊上,大约有20余家经济类报刊激烈竞争。“抢摊”的绝大多数报刊都系新近创办或改版,典型的如《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家》等。这些报刊被称为新财经报刊。  相似文献   

10.
财经类报纸的兴起是近年来国内媒体一个突出的现象。但目前老牌的财经报纸发行不断下滑,行业报的衰落,新锐的财经媒体的发行和经营也不尽如人意。在所有的财经报纸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的影响力最强,代表了一种新的方向和趋势。他们以资本市场作为切入点,注重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三份报纸的目标读是高端人群,办得“太专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小众媒体。  相似文献   

11.
谭娟 《新闻三昧》2007,(8):55-56
林白水(1874—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白话报刊的先驱。他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办报实践。1901年,他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因文字贾祸,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财经类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报纸定位明确、贴近受众、专业性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态都成为报业市场一道抢眼的风景。国内报刊市场常见的财经类报纸不下10种,日报型的有《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周报型的有《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理财周报》《投资者报》等。这尚未将《证券  相似文献   

13.
如此人才     
听说袁世凯做皇帝遭到各方反对的时候,他的儿子袁克令专门办了一份给袁世凯看的报纸,把反对他的说成是拥护。把一张报办给一个人看,这个报业丑闻,听来荒唐可笑。想不到过了几十年,这类事最近又在北京出现。据《中国报刊报》报道,国家科委检查《中国人才报》的报告中说:“《中国人才报》确在6月11日出了两张同一报头、同一期数的报  相似文献   

14.
范玲 《新闻传播》2004,(10):34-35
新千年伊始,在国内报界掀起的新一轮改版浪潮中,“瘦报”是突出的特点之一。随着《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改成“瘦报”,各地的党报和都市报也纷纷“瘦身”以迎合这一潮流。  相似文献   

15.
1998年2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有这样一条广告标语:“数字化时代没有创造一个无纸社会,只是纸的革新而已”(Thedigital age hasn't created a paperlesssociety.Just a revolution in paper.)这完全可以借用来说明信息时代之于计算机报刊的关系。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持续多年的新办报刊严格控制、刊号资源基本冻结的情况下,1998年北京创办了《网络报》、《互联网周刊》等一批报刊,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围绕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潮流势不可挡,由此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范玲 《新闻采编》2004,(2):10-11
新千年伊始,在国内报界掀起的新一轮改版浪潮中,“瘦报”是突出的特点之一。随着《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等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改成“瘦报”,各地的党报和都市报也纷纷“瘦身”以迎合这一潮流。  相似文献   

17.
民国以来,陕西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其初创阶段在民国初年,发展阶段在抗日战争爆发和陇海铁路通车之后。这个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报刊,大体上又可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体系。一种类型是国民党派系、国民党政府或特务机关在西安办的《西京日报》、《西京平报》、《建国日报》、《黎明日报》、《战斗日报》和《正报》等;一种类型是爱国人士、进步青年或团体、商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办的民间报纸,如《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老百姓》报、《经济快报》和《民众导报》等。  相似文献   

18.
曹鹏 《新闻记者》2004,(5):43-44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中国传媒业已经有过几次高速发展。每一次的高速发展都有一个主打题材,先后出现了期刊热、晚报热、经济报热、电视热、广播电视报热、扩版热、周末版热、都市报热、卫视热、财经报热、集团热、网络热以及广播热。作为一个产业,目前中国新闻传播业迎来新一  相似文献   

19.
县市社区报开办的形势与条件 据《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投放年度报告》,近十年来中国报刊广告市场的数据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2012年报纸媒体广告投放同比跌幅达19.2%. 市场份额的缩水带来了区域市场更激烈的竞争,各报近年来均加大"向下拓展"的力度.如《钱江晚报》在宁波创办《宁波城事》,在金华创办《浙中城事》;《金华日报》在永康办了《永康金报》;《温州晚报》则直接把触角伸向了所辖县市的经济强镇,在永嘉县瓯北镇创办了《新瓯北》.县市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改革和企业发展双重动力把企业媒体牵引到了一个新的时刻。九十年代末,早于专业报、行业报等报刊先期整顿的企业报,开始了新一轮的攀登。《武钢工人报》在这期间作了两步大的跨越;第一步是1998年9月由四版扩展为八版;第二步是1999年9月由四开小报扩大为对开大报。如果说社会上很多报纸已形成报业集团或母子体系的话,那么,《武钢工人报》也初步有了两张“子报”,即《校园周刊》和《生活周刊》。 版面扩大了,形式变化了,怎么办?我们的作法是用一年时间学习京城经济类报纸和鄂地机关类报纸新风格,在新闻触角、报道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