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高职《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使当代医学与护理学不但关心病变的器官,更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体病人",这种趋势在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高职《精神科护理学》必须进行改革,以充分体现"注重整体"的现代护理专业理念。  相似文献   

2.
一、医学教育与美的启示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医学当然也存在着并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美,引起人们的审美体验。因此,医学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培育能力、养成职业道德,而且是展示美的过程。医学美是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诸审美因素的综合。医学以人为对象,人不仅是一个生物,而且有丰富的感情、复杂的思维,并生活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环境之中,这决定了医学有多方面的审美意义。首先,医学保健卫生、防治疾病的功能具有  相似文献   

3.
廿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从生物医学观转向了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内的整体医学观。一个人的生命表现,不仅是由躯体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决定,而且也是由精神、情绪等心理因素所决定。暗示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暗示本身是人正常的心理活动,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心  相似文献   

4.
李平  刘京艳 《高中生》2013,(9):44-45
医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法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等11个学科大类.共有几十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专业是医学中的核心专业,也是基础专业,被大家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护理学是从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演变为医学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现代社会的护士不仅是医生的助手,也和医生、药师等其他技术人更一样共同承担医疗保健任务,是医疗保健队伍中地位平等的一员.我们要构建和谐的现代中国护理医学教育体系.必须找出症结,统筹兼顾.尤其要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各层次护理学课程的整合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吴月林 《教师》2013,(15):103-104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的是内科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涉及范围广,与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以及临床各科护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融汇各科知识,还是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整体性、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然,作为担任这门课的老师也感觉到压力很大,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我分别从教师方面谈谈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和学生方面如何学好这门课,以及如何将"教"与"学"有效结合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专业标签目前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医学类专业主要有临床医学、儿科学、医学检验、麻醉学、护理学等: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医学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比较抢手。  相似文献   

8.
李平  刘京艳 《高中生》2013,(27):44-45
专业解析医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法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等11个学科大类,共有几十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专业是医学中的核心专业,也是基础专业,被大家广泛关注。临床医学的毕业生将来大多从事临床工作,也就是各个科室的临床大夫。基础医学比较接近临床医学,但更倾向于医学研究,以疾病研究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等护理学专业创新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将成为医学的主导技术 ,带动医学各个领域向前发展。医学模式将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 -环境医学模式转变 ;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 ,逐渐从单一的治疗型向预防 -治疗 -保健 -康复的复合型转变 ;这些转变对医学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目前我国在实施高等护理学专业创新教育实践中 ,尚需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和落实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界认为疾病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护理医学也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传染病护理学是一门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的专业学科,是医护高校必修课程之一,自从2010年被纳入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内容以来,更突出了其重要性,也对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要求。探索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传染病护理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护士资格考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广大医学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医学的发展,对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进入21世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广泛确立,医生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宽泛的人文社科知识。综观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医患人文沟通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这已引起广泛关注。古往今来,没有哪一门应用科学像医学科学这样顶天立地。说“顶天”,是因为它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宝塔之尖,还占据着自然科学的前沿地带,它的技术先锋性丝毫不亚于月球探险、卫星遨游太空。人们对医学的企盼不仅只是认识与祛除躯体、心理疾患,还包括认识与改善甚至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状况,从医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出发,分析医学发展在生物防治、心理压力和心因性疾病、社会性疾病、环境问题层面面临的挑战,发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亦未重视环境因素对生物因素施加的质的改变,进而从构建世界性的医学防治体系、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以及减少环境激素对人类的不良影响角度探讨构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赵月华 《考试周刊》2010,(4):193-194
现代医学正处在一个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医生除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外,还要更多关注人的社会因素,涉猎人文社科知识。医学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是一个值得不断追问的问题。医学院应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理念教育,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真正培养出专业知识精湛.有较强的医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新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的发病有上升趋势,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增加了沉重负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不仅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也是Alzheimer病的危险因素,这对于预防和控制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的痴呆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和医学意义。各种血管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脑血流而引起痴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医学类专业学科大致有临床医学、医学技术、中医学和护理学等几大类。下面介绍它们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本科专业。康复医学这是属于医学技术类的新兴专业,也是本世纪最具活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相关研究可以用来增进对精神健康及现代生物精神医学的理解。不论是重视疾痛叙事与主体经验,还是探讨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及其医疗技艺的形成;不论是挖掘精神苦痛的社会根源,还是将研究视线从疾痛延伸至照护;人类学研究在揭示精神苦痛真实存在的同时,反思了生物精神医学忽视疾病背后的生活世界与社会脉络的医学化单一思维。在以全部人口为关注对象的社会精神医学渐趋显现的今天,人类学研究既可为现代人理解精神健康提供一种有别于生物精神医学病理化表述的深厚叙事,又能以其在医疗现场展开的、关注个体经验的研究,丰富和修正将精神疾病完全视为社会建构的强烈建构论。回顾人类学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更宽广的语境中理解精神苦痛作为身体事实、医学事实、社会事实与历史事实的多重维度。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当前电大护理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独立设置医学基础实验课程,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优选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完善实验考核制度有利于电大护理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更趋合理性、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大护理学专业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76):147-148
健康是学生之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很重要。如何能让身体和心理并行发展,就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心理的发展,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过激的行为,不仅危害自身,也严重影响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能力,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生物课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待学习和生活,使其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并日益成为一种显性社会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不仅有诸如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等原因,更有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