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造假并非某国特有,以美国为例,近几年来发生了数起类似事件,美国一般将其统称为“学术不端行为”。美国相关机构对这类行为的处罚基本做到了不护短、不手软.尽管无法完全予以遏制,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学术界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2.
学术失范、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风不正……这一系列术语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大众视界似乎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样说,有以下两方面理由。一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学术界就已经纷纷涌起对学术不端行为曝光的事件,只不过这些事件多集中在“伪造数据”方面,如有名的贝尔实验室。这还只是停留在引用或盗用他人作品而未注明出处层面,换句话说,这种造假还是显性层次的,也是高端的学术不正。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抄袭剽窃等学术造假行为在瑞典有所增多,学术界的公信力有所下滑。为扭转这一势头,瑞典政府在该国学术界的推动下,于去年年底决定着手健全相关机制,加大惩处学术造假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红叶 《广西教育》2010,(21):1-1
近年来,学术造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6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到最近的“汪晖门”和“唐骏事件”,一系列学术造假事件被披露出来,不少知名教授和社会公众人物也未能幸免,社会舆论哗然。学术造假事件接二连三频频出现,我们不禁要问:当今中国的学术界怎么啦?  相似文献   

5.
学术腐败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深恶痛绝而又屡禁不止的难题。前不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对一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结果,仅有两例“点名道姓”,其余全是“内部通报”。管理部门的“心慈手软”,非但不能起到教育当事人的作用,还可能引发学术界群体性诚信失守。对此,专家指出,必须多策并举,重治严防学术腐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学术剽窃、造假事件在学术界屡屡曝光。为此,教育部提出,强调“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并且提出“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更多强调刚性治理,其实,治理学术不端,软环境也非常重要。处理学术问题更多还是要遵循学术的规律,采用学术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在学术界出现频率最多的词就是“学术剽窃”、“学术造假”等。回顾近年来有关学术腐败问题,真是令人痛心:2004年1月2日,北京大学英文系副教授黄宗英的《艾略特不灭的诗魂》被查实74%系剽窃;2005年年末2006年年初,生命科学界轰动世界的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  相似文献   

8.
对学术造假要坚决实行“零容忍” 在教育部近日组织召开的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就“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及处理结果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不断滋生的科研造假(FFP)和科研不当(QRP)两种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污浊了学术环境,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及科研环境的建设。通过调查数据及回归模型显示:研究生对FFP行为和QRP行为的道德判断水平不尽相同,且内部惩罚和外部惩罚对两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同的预测力。提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应该以提高研究生对FFP行为和QRP行为的道德判断能力为切入点,辅之以强化个体的内部惩罚机制遏制QRP行为的蔓延、加大外部惩罚机制杜绝FFP行为的滋生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术界造假事件接二连三地被曝光。居然有人做这样的“高空惊险动作”,原因是什么。笔者试图探明造假的原因,为遏制造假行为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06,(7):13-13
剽窃抄袭、侵占成果、申报造假……近来,学术界和文娱圈的诚信危机此起彼伏。一桩桩“造假”事件的背后,是一些人对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的急功近利。学术之心、道德之心的缺失正在危及我们的学术和艺术殿堂,重建这一殿堂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造假事件一再频发,学术腐败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惩治学术腐败、规范学术行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学术腐败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如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舍恩事件"、韩国首尔大学的黄禹锡造假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雷诺考古造假事件等均属此列。当然,针对学术领域的这些不端行为,世界各国均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其中有些  相似文献   

13.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有学者认为,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在于一系列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如同行评价制度的扭曲、异议制度不完善、监督和惩罚机制缺位等等。而笔者认为,研究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逻辑起点在于中国大学的组织特性,与西方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的组织特性在于:受政府集中控制,自主性差;大学内部崇尚行政权力主导的管理方式。基于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国际学术界行之有效的学术制度(如同行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4.
视点     
《广西教育》2012,(4):28-28
我国学术管理制度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大家都意识到必须改革,可是,改革却无从下手,学术界普遍等待自上而下的改革,同时将目前学者违背学术道德、操守的行为,归为制度性“受害”。推进我国学术从行政管理走向学术自治,每个学者个体的努力极为重要。不管面临怎样的外在压力,应该坚持内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浮躁之风是近年来学术界同仁普遍关心的问题。对这股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人人扼腕,纷纷谴责。学术期刊必须认清学风浮躁是学术创新的大敌,必须进一步端正办刊思想。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2009,(5):10-10
针对浙江大学曝出牵连院士在内的学术造假事件,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而学术不端的贺博士们则叫屈,可能还有这样的话外音:这能全怪我们吗?全怪大学吗?因此,笔者有必要问一句:对造假行为的“零容忍”,能否前移至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海外华人生命科学界,施一公是一个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鲁白这样评价施一公:他在国际学术界的水平和地位可以和当年的华罗庚、张香桐相提并论,是一个领军人物。“领军人物除了具有相当的学术成就和国际地位之外,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素质:第一,能够高瞻远瞩,并在学术领域和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化论坛》2011,(2):131-132
从上海交通大学“汉芯造假门”到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级大奖,学术造假愈演愈烈,惩治学术造假,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加大惩戒力度,用‘重典’治理学术造假,以儆效尤”,是很多两会代表、委员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学报作者在投稿中屡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如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这些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且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损害了学报的学术声誉,严重败坏了学风,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维护作者和刊物的权益,促进我省高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学报作者在投稿中屡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如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这些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且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损害了学报的学术声誉,严重败坏了学风,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维护作者和刊物的权益,促进我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