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爱     
一份亲情感动着你我。这份亲情也许没有母爱伟大,因为没有人像讴歌母爱一样讴歌它。但这份亲情确确实实陪伴你我的成长,这就是父爱。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哑巴父亲的故事。一个曾经被认为是自己屈辱的哑巴父亲,用自己独特的爱陪伴孩子成长。他用自己卖豆腐的钱供孩子读完大学,更让人感动的是当孩子遭遇车祸时,他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了孩子,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相似文献   

2.
圣洁的亲情     
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关怀照顾。是父母张开双臂迎接我们呱呱落地,是父母敞开胸怀哺育我们健康成长。可以说,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凝聚了父母无尽的心血,圣洁的亲情。  相似文献   

3.
袁跃红 《家长》2014,(8):47-48
成长路上孩子最需要的东西是关爱,是亲情,是能够与亲人分享、交流、诉说彼此的欢欢笑笑。  相似文献   

4.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亲所给予的关爱和呵护是无人能比的。然而,由于认识水准和文化素质的差别,不少家长对亲情的理解和施行存在着偏差。一些家庭以孩子为亲情核心,认为爱得越多越好,为孩子做得越多越好。这种亲情偏差主导家庭教育时,其效果无疑是消极的、有害的。日本作家齐川龙之介曾有过这样的论断:“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爱,但最无私的爱未必最适合培养孩子,这样的爱给予孩子的影响,或成为暴君,或成为懦夫。”  相似文献   

5.
父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给予的关爱和呵护是无人比拟的。然而由于认识水准和文化素质的限制,不少家长对亲情的理解和施行上存在着偏差。一些家庭以孩子为亲情核心,认为爱得越多越好,为孩子做得越多越好。这种亲情偏差主导家庭教育时,其效果无疑是消极的、有害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有过这样的论断:“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爱,但最无私的爱未必最适合培养孩子,这样的爱给予孩子的影响,或成为暴君,或成为懦夫。”作为教师,如何介入亲情世界,矫治某些家庭中的亲情偏差,笔者曾尝试作些策略设计,现举三个例案以说明。例案一:1.北京市11岁…  相似文献   

6.
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一直是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发现不良的家庭教育会引起孩子心理成长在精神文化方面、亲情沟通方面和建立自信心等三方面的缺失,并对这三方面缺失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父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给予的关爱和呵护是无人比拟的.然而由于认识水准和文化素质的限制,不少家长对亲情的理解和施行上存在着偏差.一些家庭以孩子为亲情核心,认为爱得越多越好,为孩子做得越多越好.这种亲情偏差主导家庭教育时,其效果无疑是消极的、有害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有过这样的论断:"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爱,但最无私的爱未必最适合培养孩子,这样的爱给予孩子的影响,或成为暴君,或成为懦夫."  相似文献   

8.
正亲情是人类所有感情的基础,是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前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洋溢着温暖柔美的亲情,让我们感到无比温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亲情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温暖的亲情情境,让亲情化作温暖的"手",引导孩子成长。要以教材为载体,传输文章中那浓浓的亲情,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欣赏中不断地回顾自己的过去,反思自己,从而懂得亲情、回报亲情。将学生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许多孩子对于亲情的感悟有所欠缺,学生的亲请意识较为谈薄,只知享受,不懂感恩。因此,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涉及的领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合理利用教材,开展亲情教育;结合传统美德感化亲情教育;关注心灵成长,理解骨肉亲情;以"亲情"为主题描绘亲情画卷几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相似文献   

10.
真情交流,亲子互动。想对爸爸妈妈说的烦恼事;想告诉孩子的知心话;家庭里的沟通小秘诀、交流大法宝;孩子成长中的快乐、烦恼和困惑;欢迎各位家长和同学加入我们的新栏目——“亲情对对碰”。我们可以一起商量如何处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建立和谐、温暖的亲子关系;也可以讨论我们共同关注的亲子热门话题。“亲情对对碰”:爸爸、妈妈和我——我们共同的亲情小天地。亲情邮箱:hekang75@21cn.com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本书以教给学生成长的36种能力为主轴,另附"用爱救回孩子"和"父母SOS"两个记录问题孩子成长的故事和老师与家长亲情互动的内容,为我们娓娓道来有关"希望教室"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而怎样疼爱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清醒的认识,有的甚至步入了亲情之爱的误区。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树立科学、正确的爱子观念,本刊特请胡东芳教授做指导。  相似文献   

13.
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而怎样疼爱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清醒的认识,有的甚至步入了亲情之爱的误区。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树立科学、正确的爱子观念,本刊特请胡东芳教授做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先看一个令人沉痛的事件.2012年11月16日,贵州毕节5名男童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全部死亡.他们的父母都在外打工.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者工作繁忙等原因,不方便将孩子留在身边抚养和教育,孩子的日常看护主要另由他人来取代,在这种转移性的代管环境下,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长就凸显出了"后亲情时代"的元素.本文孩子的"后亲情时代"(或者称之为"第二亲情时代")界定为:在较大程度上,孩子的日常生活与教育问题要由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代家长"来负责管理和担当,"代家长"要履行监护人的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与孩子建立起一段稳定、持久、实效性较强的亲情、信任或依存关系.我们称这样的"代家长"为后亲情者.  相似文献   

15.
走在菁菁校园中,过着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日子.每个正在成长的孩子,都会在亲情和友谊所无法企及的地方,种下一株希望,  相似文献   

16.
外出经商的父母多把子女放回原籍就读,本来是希望孩子能安分守己,但往往事与愿违,而且容易使孩子在“失控”的情况下误入歧途。这些特殊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这些成长在父母亲情“空白”中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本文将做简单分析,并阐述用爱心和激励来使他们保持自觉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7.
农村超生寄养儿童是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光明正大地生活,而是东躲西藏。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爱抚,严重的亲情饥渴使他们性格冷漠、孤僻、内向,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少超生的孩子还长期受到社会歧视,这些不良因素给他们的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其人格形成、个性培养尤其不利。因此对这类儿童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家教》2011,(12):2
关爱是清晨的露珠,是夏日的荫蔽,是丰收的果实,是冬日里的暖阳,是孤单时的陪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家人浓浓的关爱。家庭的关爱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孩子的关爱会使身为父母的您感到溢出的幸福。正是父母对孩子、孩子对长辈之间点点滴滴的关爱凝聚成家庭的永久亲情,才让我们得以拥有  相似文献   

19.
王晓尉 《成才之路》2014,(19):22-22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应该重视和关注的课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孩子的幼小心灵,我们更应该加强关注和呵护孩子的成长成才。"望",让孩子感受爱意;"闻",让孩子学会认错;"问",让孩子体会友情;"切",让孩子充满自信。"望闻问切",让孩子体验亲情。相信通过老师的帮助,一定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孩子的个性、习惯、品质、文化教养等方面无不打着家庭的烙印。因此教材在紧接“学校生活”单元之后,安排了“家庭生活”的主题单元。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反映了家庭生活中浓浓的亲情、爱意与乐趣,字里行间蕴涵暖融融的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