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教师教育制度伦理力求通过制度之善来积极影响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对制度伦理的不同取向,即制度自由、制度民主、制度平等和制度正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制度正义为制度伦理的主要价值取向。再从制度和正义的内涵入手,演绎出制度正义的根本是制度中"生命、自由、平等"三个维度。通过对教师作为"人"的生命关怀、"专业人"的自主尊重和"利益主体"的应享分配三方面分析,使制度伦理的正义取向蕴含于教师教育制度之中,从制度上关怀教师。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新时代劳动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抽象劳动、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等新形式劳动影响和推动劳动的公共正义、形式正义、生态正义和交互正义的发生与发展。新时代劳动、劳动教育的正义问题包括"正义何在""谁之正义""正义何为"等,其内涵包括正义的社会公共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劳动教育之正义价值蕴含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其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分别实现人人受教育机会、学业成就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的公正正义、交互正义、承认正义等。劳动教育的"具体的自由"是关怀边缘人群,回归生活世界和现实社会,成就个人自由、行动自由和社会自由;其"理想的自由"是基于人的类本质,通过自主劳动、自由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正义和"全球共同利益"的全球正义。  相似文献   

3.
正义与关怀是学校教育应有的两种核心价值取向,也是测评与分析学校道德氛围的两大基本维度。在测评学校道德氛围时,正义维度可以具体化为公平、正派、民主、自由、诚信、合作等量度,关怀维度可以具体化为尊重、友谊、归属、帮助、支持、宽容等量度。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来阐释了正义,这对于教师的人格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首先具体分析了人格、教师人格“、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的基本内涵。然后从平等自由原则谈教师人格化之价值观建设,提出教师应建立一切平等的价值观:从机会均等原则谈教师人格化之主体观和发展观建设,认为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行为的主体对待,在教育中实践创新的价值,并实现终身化学习的发展目标;从差别原则谈人格化之批评观和批判意识的培养,提出教师应具备理性的批评艺术和批判精神;从“正义”原则的善的“妒忌”和“平等”观点谈人格化之关系观的形成,认为教师应建立全面的关系观,实现教育的合力。最后,提出从以上这些方面来建设教师的人格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人类最基本、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情感素养,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基础。正义最基本的含义是平等、公平和公正。正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正义观念和正义感。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加强正义教育和正义感的培养更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成为新课程崭新的基本价值取向。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还教师与学生予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的课堂共建者身份,充分关注生命的自由和个性的张扬。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自由的内涵千差万别,存在主义的绝对自由观念对教育成"人"有重要启示,即教育成"人"视域中的教育自由可以理解为教育中的人排除各种任性的强制、干涉和规训,在教师基于正义和良心的正确引领下,学生自觉地实现自我潜在可能性的持续成长过程,最终指向自由个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指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现代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制度正义是指社会制度可以充分保障公民的安全、平等、自由等基本权利,有效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系。自由是人们对客观性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与制度正义关系密切,制度正义是实现人的自由的重要前提,人的自由是制度正义的价值目标。应从制度正义和人的自由出发,探究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师教育具有关注社会正义的传统,其核心是认为教师教育的本质是政治的、学校再生产了社会不平等、课程体现着统治阶层的政治和文化霸权.基于社会重建理论和批判理论,社会正义取向教师教育的倡导者将教师教育作为实现社会正义的主要路径:重建教师教育的公共领域职能,将社会学理论引入教师教育,关注语言和文本分析.社会正义取向教师教育对当前美国教师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但拓展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视野,也促使大学在教师教育实践中不断关注与种族和权力有关的社会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级教学案例引发了关于教育公平和正义的讨论,首先涉及到基本概念的澄清.公平意味着正确的对等性,而平等则意味着均等或等质.教育机会和资源配置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应有含义,但教育结果只有使人各得其所,才是公平.公正之于教育表现为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内在是指公正作为伦理准则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金规则”;外在体现于教育法规和法律,它们以一视同仁的原则为依据,是调节教育行为的规范和机制.市场经济和社会邪恶的存在要求我们从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人与人关系两个维度来理解正义,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还指向人的道义追求和人格要求——正义感.公平与卓越是并行不悖的价值,我们不能因倡导教育均衡发展而忽视英才教育,否则我们的教育将是平庸的教育,而不是优质的教育,更不是强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学德育应注重伦理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伦理关怀在本质上和功能上与大学德育是一致的,注重伦理关怀是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伦理本性的再现。大学教育是一种具有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道德共同体。这种道德共同体一方面以伦理关系为基础,以一定伦理价值为行为取向;另一方面,以社会价值导向和道德主流为合理性依据。它的对外关系是大学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对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特定道德价值取向是其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其基本特征是非功利性和非强制性。无论是教育关系还是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的主体———教师必定有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他们代表着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13.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和功能渗透入教学每一环节,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全方位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大学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教育首先应该是教育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这就是所有课程“思政”的着眼点。民法典是民事活动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而其基本原则是一切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制度的指导性内容,是道德自律性和法律他律性的结合,体现了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其平等、自愿、诚信、公序良俗和绿色环保等基本原则,从不同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平等”“自由”等内容则直接体现了民法典的基本价值取向,二者相互呼应,体现了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在教学活动中将二者融会贯通有效结合,将会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自由平等的真谛"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内容,主要探讨自由与平等的内涵。自由与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内容,其内涵丰富,学生理解和把握会出现许多疑问和困惑。问题交织、思考碰撞的课堂氛围,正是展开思辨的最佳环境。[教学过程]本框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和理解难度较大,《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建议用两个课时完成该框教学。笔者将本框关键词"自由""平等"分为两个课时分别进行教学,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围绕"平等"展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成为新课程崭新的基本价值取向。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还教师与学生予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的课堂共建者身份,充分关注生命的自由和个性的张扬。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下面就我在近年来如何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作一点抛砖引玉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正义是教育人性化的首要价值原则,那么承认正义则是教育人性化的根本法则。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是为了避免羞辱或蔑视,获得尊重和尊严,通过教育交往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的伦理形式,较之于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更具有核心的价值地位。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原则以互动正义和实践性正义为前提,以权利承认、社会承认和爱的多元正义为具体内容和形式,促进平等对待和道德关怀,保护学生的完整人格,维护学生的平等和尊严。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学生时代,而在这一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教师的观念意识、道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不断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对于促进学生主体按照和谐道德的基本要素适应和谐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平等保障每个人的基本受教育权是教育公平的底线,是社会正义的价值诉求。然而,在当代中国,公民的受教育权仍未实现实质平等,人人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仍然是21世纪的重大挑战。因此,秉承正义的价值,探寻受教育权平等的实现路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与人格发展的奠基期,学前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教育督导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学前教育督导彰显了办学行为评价的公正性,关乎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涉及学前教育关联主体的利益保障。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育督导应以伦理和道德精神为底蕴,指向社会共同体的公平、正义范畴。通过对学前教育督导面临的功利性、正当性和公平性的道德考量,可以看出其在人们的伦理期待中应具有公平、正义、效率、平等的特征。学前教育质量督导的伦理建设应该包括:浸润伦理关怀,拓展伦理交往空间,增强伦理自觉,实现教育正义。  相似文献   

20.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历来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探求新世纪、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和呼唤,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企盼和高扬,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