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曙明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音心对映论>,由此引起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这场争论对于中国的音乐美学界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不仅推进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及其原理的研究,同时也推进了中西音乐美学比较的研行究,促进了对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绚丽多姿,剧种多达三百有余,各剧种之间 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唱腔与音乐,因此,中国戏曲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各自的声腔发展衍变史。 黄梅戏是一个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从现有的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期间它也是随着时代的推进一直不断地在发展、衍变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地方戏曲如雨后春笋,发展得非常迅猛,黄梅戏的发展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它的音乐发展尤为人们所瞩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戏的音乐(包括唱腔、  相似文献   

3.
陶应在 《职业圈》2007,(4S):155-15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已经过去多年。而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80%的农村中小学里,却因各种原因,在实施这一行动纲领、深入教育改革方面没有做到足够的积极的贯彻与配合。故此中国的音乐教育应以加强农村音乐教育体系为重点,方能全面、真正实现全民族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西方的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文化习俗做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戏曲和音乐艺术等蕴含和谐之美的艺术精神与民族审美特征;西方文化重天人相分及其戏曲和音乐重视听愉悦与刺激效果的写实之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价值,而且开了德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戏曲音乐等艺术“中学西传”的先河。本文从艺术学和中西艺术史的跨文化视域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解读等方法对卫礼贤《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进行考释,阐发卫礼贤传播与研究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特别是隶属于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更多沿袭了音乐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注重学生音乐学科素质培养的倾向比较普遍,学生教育素质现状堪忧。而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把教师的“学术性”和“师范性”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素质在教师职业专业化及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在2016年3月7日《中国艺术报》刊发的《加大对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一文中认为:融合中外,和而不同。在传播音乐内容方面,要选择真实反映历史与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优秀经典作品,特别是那些既充分融合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又坚守保存中国核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作品,做到"融合中外,和而不同",方能真正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例  相似文献   

7.
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陈鼓应先生致力于道家的专门研究。1990年,他在《哲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一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而且这种争论渐渐从专业哲学领域扩延到大的文化领域。李存山、赵吉惠、张立文、涂又光、陈红兵等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撰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道家主干说”中,陈先生提出两个有争议的观点:一、道家是哲学,儒家是伦理学(特别是社会伦理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是宇宙论和人生哲学,道家是形上学的主干,在人生哲学上尤推《庄子》。中国的哲学突破始于道家。二、“知识产权”问题。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原创性思想”是道家创发的,“系统性理论”也以道家最完备。陈先生还指出,许多人认为儒家是积极的,道家是消极的,这种看法十分错误,他会在以后撰文论及这个问题。 1994年12月,陈先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道家在先秦哲学中的主干地位》的论文,首次深入而细致地回答了学术界几年来的争论。本刊征得陈先生同意,分两次刊登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乐记》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在战国时期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理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在儒家的哲学思想中,音乐从来就不单纯是一种娱乐的方式,《周礼》中就有这样的话:"以乐礼教和,则乐不乖。"又曰:"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中国古代很早就发展了音乐对于人的性情有控制作用和对民众的道德修养有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刊《发言人》栏目开办三年来。一直在追踪并记录着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进程。采访了主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高端人士、中央部委和地方的新闻发言人。对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也做了专访。另外,对于政府部门举行的重大新闻发布会,本刊也同样进行了深度地报道。 本文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兼全球新闻研究室主任。作为一位学者,他身体力行地在推进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1年至今,他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球传播系列高级研讨班和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联合主讲。编著和译作有《新闻发言人全书(三卷本)》《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运营媒体》和《媒体与权力》等。编者拿到这篇文章时,的确感受到专业的理论含量,更感受到了实践的热度——  相似文献   

10.
自鸦片战争后,外国公司从未向中国申请登记,同时中国法律也没有规制外国公司的必要。1929年的《公司法》仍然没有外国公司的规定。1945年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的《修正公司法原则》,其中涉及外国公司的内容占到一半以上。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大部分内容仍然体现在其后正式颁布的《公司法》条文里。1946年《公司法》对外国公司的规定比较全面,公司法实施以后,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登记数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展示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一文的作者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很多思考言之有理,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分析,颇有新意。例如,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国家形象调查中,由于美国的国家道德权威和国家信誉受到了空前损害,而导致现如今美国的形象欠佳,但日本的得票率却不低。反观中国,作者在思考之余,也发出了我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部像《辛德勒名单》那样的作品的感叹。  相似文献   

12.
学术文摘     
断裂与重建——对传统音乐文化复兴的思考雷永强在《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的焦虑中把中国落后的责任归咎于传统文化,他们抛弃了自春秋以降且一直为儒家所重的乐教传统,将西方音乐理论体系直接移植过来,解构了中国传统乐教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的研究对象是以刊载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品、音乐理论、创作作品等为内容的主要平台。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是引领人们关注、研究中国音乐的载体,对我国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对近现代音乐期刊刊载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相关期刊为中国音乐理论汇总、交融、变革搭建了平台,守护中国音乐根基,对中国音乐人才培育给予支持,坚守弘扬优秀音乐文化初心,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关注前沿动态,抓住发展机遇。该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解读,来审视近现代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体系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婵 《职业圈》2007,(10X):93-93,88
文章通过对《诗经》中拟声词的分析,分析了拟声词在《诗经》中可体现的画面美、音乐美与建筑美。阐述了拟声词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放 《文化学刊》2008,(2):108-111
曲牌,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及器乐这五大类当中都大量使用了曲牌。可以说,没有曲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将会失去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因此有关于曲牌的问题一直是音乐理论界相当重视的研究领域。许多前人在资料尽管匮乏的情况下,仍然在曲牌的界定、曲牌的历史发展等问题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教坊记》所录曲牌的发现,对曲牌形成历史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实学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实学思想史》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实学研究日趋深广,产生了一批学术成果。到九十年代,中国实学研究渐趋成熟,开始形成系统的实学研究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术成果,《中国实学思想史》便是这个时期中国实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从表面上看,音乐属于听觉范畴,似乎和视觉艺术关联不大。但是,有声电影的诞生却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音乐与视觉艺术空前的亲密合作,使两者之间的诸多共同点也一一浮现。然而,在对影视作品的赏析中,虽然影视评选奖项中包含最佳原声音乐奖,但学术研究中却往往缺乏对音乐的运用分析和总结。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通过研究三部外国电影《2001太空漫游》《恐惧的代价》和《新桥恋人》对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创意性的运用,借此探讨电影音乐和影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语》“五十以学易”章新证廖名春《论语·述而》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此章后人训解多歧,近代以来,疑古风炽,争论更趋激烈。“五十以学易”章的争论有二:一是所谓“鲁读”问题,二是对于章旨的理解。所谓“鲁读”问题,根于唐人唐...  相似文献   

20.
宋洋 《文化学刊》2011,(6):35-39
中国音乐文化是由各个不同的区域音乐文化组成的,对区域音乐文化进行梳理不仅能够彰显这一区域的音乐特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推进这一区域音乐事业的发展,对当下和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音乐社会学为视角,以辽宁区域内的音乐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特点,深度关注辽宁区域音乐作品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为辽宁区域音乐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