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9年10月建立的德奥同盟是在德俄关系恶化的情况下两国签订的双边条约.德奥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普法战争造成的欧洲均势失衡,各欧洲大国希望通过结盟来维持均势;直接原因是近东危机造成德奥关系破裂和德饿关系恶化.  相似文献   

2.
从德奥同盟的建立看俾斯麦的外交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9年的德奥同盟是俾斯麦外交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俾斯麦复杂交错的结盟体系的开端。在系统分析德奥同盟形成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德奥同盟建立过程的考察和德奥同盟建立影响和后果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输理出俾斯麦务实机变的外交风格、现实的外交态度以及始终如一的外交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1879年德奥同盟,史学界并不陌生。但两国何以结成金銮之好,原因有待探讨。作者以为,1879年德奥同盟的建立,经历了长期的酝酿过程,他是德奥两国传统的、历史的因素以及19世纪下半期国际关系不断变化所促成的结果。拙文试图从以下几点探究其成因.一 1866年至1875年前德奥相互政策,双方合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王新德 《历史学习》2001,(12):22-23
1893年法俄同盟的形成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开始对峙的标志,并促成了20世纪初协约国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失败告终。战争震动了整个欧洲,破坏了欧洲大陆上的均势,促成了欧洲各国力量的重新组合。战后,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曾声称“不须结盟”的法国面临被德国彻底摧毁的危险,开始积极寻找同盟。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晚期,意大利为什么要加入德奥同盟?一战中又为何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巴黎和会上,意外长奥兰多为何中途离席?本文试图对这几个教材未加阐述的问题作一说明。一、从19世纪晚期到一战前夕: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侵略土耳其  相似文献   

6.
均势实践与均势理论在西方很早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均势战略是近代才真正出现的。西方战略学界有一种把均势作为维护和平的最佳方法的倾向,主张通过自助、结盟、地缘均衡、军备扩张甚至诉诸战争来建立与维护大国间的均势。这种西方均势战略存在着严重不足,如信息的不完全性、决策的主观性和力量系统的复杂性,大国争霸的本质和强权政治的逻辑等,这些决定了西方均势战略不可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相似文献   

7.
政权更替、政权类型以及与政权紧密相关的军事利益集团对结盟政策产生影响。政权更迭后执政者优先考虑的是政权的生存、安全及合法性,而同盟是迅速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之一,两者存在互动。同盟承诺的成本影响同盟承诺的可信性,不同政权类型提供了对同盟承诺可信性的不同预期。军事利益集团通过提供较为清晰的本国、盟友及对手的军力实际情况与军力配置比较,通过军事利益集团内部与外部博弈、权衡,在结盟政策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德两国在1898年至1901年曾频繁地进行外交谈判,以图结成有利于自己的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发展中引人注目的事情,尽管最终没有成功,但对此后两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本文拟对英德结盟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失败原因作初步的探讨。英国在十九世纪最后几十年中,面对欧洲列强彼此结盟并逐渐形成两大同盟的新局势,凭借雄厚的经济力量和海上霸主地位,采取了自我孤立、不加入大国同盟的“光荣孤立”政策。可是到了十九世纪来,列强间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大英帝国开始遭到日益剧烈的挑战,迫使它改变不与其它大国结盟的对外政  相似文献   

9.
美日结盟文本的初拟、谈判、修改和定稿,既是美国军方、国务院和麦克阿瑟通力合作的过程,更是美日两国政府就结盟文本规制驻日美军功能和职责相互博弈的过程。美国军方积极采用国务院的意见,使结盟文本中包含了较多外交技巧和政治考虑的辞令,在满足了日本政府的外交尊严及结盟真实诉求的同时,淡化了深藏于美日同盟背后的美军长期驻日的真实目的。无论是美国国务院出于怎样的政治考虑,还是军方对国务院在结盟本文议定中做出何种让步,其真实目的都是在通过美军长期驻日来维护美国在东亚西太平洋战略利益。美日同盟只不过是掩饰媾和后美对日长期驻军的遮羞布和合法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权力平衡理论认为结盟行为在权力平衡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当A国家试图对抗来自B国压力的时候,动员自身力量是种选择.此外,和其他国家结盟通常具有立竿见影及快速有效的优点.有些时候,同盟具有地缘政治的意涵.例如,假设同盟将具有威胁性的国家团围住,这种手段称为围堵策略.冷战时期,美国曾经建立若干政治与军事同盟围堵苏联,阻止苏联向外扩张.  相似文献   

11.
均势和孤立主义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一贯立场,但二战的后果使这一传统政策在战后初期发生了转变。英国不但企图拉住欧洲,缔造“世界第三力量”,而且第一次在和平时期主动与欧洲国家结盟。这是英国欧洲外交在观念和实践上的真正变化。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政策调整促成了“三环”外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冷战时期土耳其与美国在对抗苏联这一共同目标下结成紧密而牢固的战略同盟关系。本文从探讨通常情况下弱国与强国结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土耳其选择与美国结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欧洲均势结构是欧洲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它建立在欧洲大国彼此牵制、宰割弱小民族和国家的基础之上。一百年来,均势结构由1793年之前的极为脆弱到19世纪末走向“稳定”,其间经历了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反复历程。从《彼得堡协定》、《肖蒙条约》,到神圣同盟、四国同盟,再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清楚地表明了这种历程  相似文献   

14.
由于欧洲同盟体系的变化,在1875~1878年的近东危机中,英国政府逐渐调整对土耳其海峡的传统政策,以此维持“欧洲均势”和确保通向东方之路的畅通,以适应新形势下英帝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土耳其与美国在对抗苏联这一共同目标下结成紧密而牢固的战略同盟关系,本文从探讨通常情况下弱国与强国结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土耳其选择与美国结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在经济领域迈出了德国国家统一的第一步。普鲁士是关税同盟的盟主,它利用该同盟控制了中小邦国,排挤、打败了奥地利的势力,以“小德意志道路”实现了德国的第一次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17.
春秋诸侯外交文化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其主要特征是 :天子主盟时期的诸侯对内寻求外交合理性、对外的同姓同盟和姻亲同盟性 ;诸侯主盟时期外交策略的成熟性、外交发展的成熟性 ;大夫主盟时期外交的黑暗性中所体现的结盟的暂时性和诸侯国外交私人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小国寡民的特性、地理条件、族缘与宗教、安全利益与霸权、波斯入侵与泛希腊主义五个方面分析了古希腊城邦同盟形成的原因。实际上,每个城邦同盟往往不是在某个因素单独作用下形成,而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影响同盟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最根本的一点,结盟的城邦都是以维护本邦利益为出发点,最终目的是保卫或加强本城邦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多元文化模式的统一体,美国政治文化的特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文化差异,其实是各文化模式按照不同比例排列组合的产物.纯粹单一的文化模式难以独自生存,它会适时选择与其他文化模式结盟、解盟甚至再结盟.在维尔达夫斯基看来,美国的“个人主义—平等主义”政治文化同盟(亦被他称之为“美国式个人主义”),因激进平等主义的兴起而转向“个人主义—等级制”同盟,便是遵循上述政治文化变化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英国长期以来坚持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推行“均势外交”,以欧洲为外交重点,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积极缔结同盟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之时,却游离于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之外,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宗旨,实施远交近攻战略,与亚洲崛起的日本谈判签订了《英日同盟协定》。这种“先亚后欧”的外交战略抉择,是英国长期以来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外交的重大调整转变,也是英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实力的具体体现和均衡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