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目前小学教育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成为了重要手段。考虑到小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小学阶段积极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针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努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成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考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应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应结合小学生特点,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和社会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品德和社会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把学生的社会行为向正确方向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一般都是从德、智、体、美、劳进行教育,在这其中把品德教育排在教学的首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品德,二是社会品德。本文先介绍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不足,从不足方面逐步找到更适合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的教学策略,为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开展品德课和社会课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品德和正常的行为习惯,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实践课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作为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两大关键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苏教版中有关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活动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是一个人学期的基础阶段,更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成长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教育方法的普及实施,社会对学生品质道德方面的培养也是越来越关注,相应的德育教育应运而生。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学生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如何促进小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学习呢?本文就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知"与"行"的角度来探讨"知行分离"对小学德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革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事业逐渐走向智能化人才培养之路,作为教育发展基础的小学教学课程的要求和标准也逐步得到提高。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观的综合课程,对小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经验结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达到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指出: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要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及社会技能为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学生道德和品质发展的特点来看,品德与社会课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是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生活的良好培养。教师将以新课标为大背景,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思考如何提高这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也愈发关注。特别是小学阶段,此时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和观念发展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和传统应试教育之间的区别,能够深刻领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念,落实好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角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品德与社会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为根本,探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课程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惠娟 《考试周刊》2012,(52):47-4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渐成熟,教育机制日渐完善,我国教育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质量逐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阶段,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训练与学习是重要的积累过程,是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作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对象,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品德与社会在小学教育阶段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主阵地作用,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一、以人为本,以知导行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原课程"品德"与"社会"二者的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近些年来开设的旨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的学科,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教学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这门课程的开设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生命意义的教育,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对小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及良好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阶段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品德与生活》是能够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一门课程,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宜新课改的需求,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策略,以期提升教学效能。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1.转变教学理念小学《品德与生活》在实行新课改之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素质教育关注的焦点。考虑到《品德与生活》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广,素质教育在我国教学领域实现了巨大成果。其中,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大部分学校的重点关注内容,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和创新意识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促成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局面。本文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策略,旨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品德教学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品德教育中我们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健全的人格首先需要良好的品德,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生的德育的同时是在有效推进社会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旨在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重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孙祥中 《考试周刊》2012,(48):175-175
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必修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重视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品德与生活课在苏北地区的农村小学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有许多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存在马虎心理,不重视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所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流于形式,空洞、抽象、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改变这种现状就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以下简称《品德》)课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加大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规划。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做出探讨,并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进行了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