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说文》首创540个部首,将九千多个词语悉归540个部首之下,体现了许慎在词汇系统建构方面的重要观念。全书以"一"部开端,以"亥"部结尾,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从编次原则和系统思维来看,《说文》部首体现了三个层面的系统思想:"始一终亥"的整体性原则、部首内部编排次序的语义系统贯通思想、以形符为标记的词汇语义系统观。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部首的编排很多学者都只是从"据形系联"原则加以研究,可是540部首的排序如果仅从"形系"考察,会发觉如此安排有许多的矛盾。许慎对部首的安排还受当时整个思想状态和水平特别是当时的宇宙模式的影响;许慎对部首的编排在其影响下,必不会仅从"形系"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说文解字》540部首的排序还有着思想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 许冲在《上说文表》中说到他父亲许慎的《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时,有如下一段话: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条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中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这里除了指出《说文解字》在单字编排上的一般原则——“同条牵属”“据形系联”——以外,还指出了这部书在首尾布局上的一个重要特色:“立一为耑”“毕终于亥”,即通常说的“始一终亥”。  相似文献   

4.
汉字全息律是根据宇宙全息统一论而发展出的一种汉字学理论,旨在对汉字的全息状况加以描写。按照汉字全息律理论,汉字的发明创造是对人与自然内在节奏与信息的全方位体认,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能起到调节均衡宇宙的具体范围的作用,即汉字的发明是精神对物质的全息重演;在汉字的字义体系中,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而部分与部分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从而构成了汉字字义的全息递归结构,汉字意象的内在信息,能引起人的思维深层次的全息共振,激发人的知觉、想象、领悟的协调运动。  相似文献   

5.
汉字部首自东汉许慎始创沿用至今已一千八百余年。自汉字部首创立以来,为了使它更加通俗化、实用化、科学化,人们在部首的简化、部首的排列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回顾和总结汉字部首改革的历史,对于我们当前的汉字改革和部首的整理工作,是有借鉴意义的。1.汉字部首的创立——《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许慎从汉字形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转注?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由于许慎对“转注”解说过于简略,以至后世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旨在比较“转注”诸说之优劣,并在此基础上谈谈笔者对“转注”的肤浅认识,以就正于方家.对“转注”的认识,学术界一般认为有“主形”、“主义”、“主声义”以及“主形义”诸说,下面分别论及.一、以徐锴和江声为代表的“主形说”南唐徐锴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谓老之别名有耆,有耋,有寿,有耄,又孝、子养老是也.一首者,谓此孝等诸字皆取类于老,则皆从老,若松、柏等皆木之别名,皆同受意于木,故皆从木.”①清代江声说:“立老字以为部首,即所谓建类一首.考与老同意,故受老字而老省;老字之外,如耆、耋、耈之类,凡与老同意者皆从老省而属于老,是取一字之意以概数字,所谓同意相受.叔重但言考者,举一以例其余尔.由此推之,则《说文解字》一书,凡五百四十部,其分部即建类也;其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首,即所谓一首也;下云凡某之属皆从某,即同意相受也.”②“主形说”认为“类”就是部类,”建类”就是建立部类.《说文》540部就是540  相似文献   

7.
“儿”是《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之一,统属着两个汉字,但许慎对其解释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古文字学的角度,以“儿”与“殳”之间的语音、字形联系为出发点,全面考察其能否构成部首、作为“殳”构件时的字形演变及许慎将其作为部首的原因。分析了许慎认为从“儿”部的字“儿”和“鳧”的构成及其归部问题。  相似文献   

8.
许慎创立了540个部首,将九千多个词语悉归540部首之下,体现了许慎在词汇系统建构方面的重要观念.部首不仅是联系汉字形体的线索,而且是词汇语义系统类聚的标记,是语义场理论的一种不自觉的实践和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语料价值.因此,探讨<说文>部首语义结构的特点,阐释秦汉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特征,对建构上古时期的词汇语义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创立了部首,并将其所收汉字分为540部。部首的创立为我国辞书编纂在字词检索方面,开创了一种习见常用据形分部检索的科学体例;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以楷书为正体,在继承《说文解字》部首的同时,编排上有所创新;金代韩孝彦、韩道昭父子的《四声篇海》首创部首加笔画的检字方法;明代梅膺祚《字汇》的214部,是对《说文解字》部首的大胆改革,它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部首检字法的形成;随着我国辞书事业的日益发展,改良部首相继出台,通过不断实践,部首检字法将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宇宙全息统一论的产生曾受到黑格尔某些思想的启发。今天我们反过来从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角度探讨黑格尔体系中的许多谜,或许会使其中的潜在合理性思想重新焕发出青春。这也可以说是对黑格尔的“回报”。一、宇宙全息统一论简介现代全息科技从光学全息术开始,已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1948年英国物理学家嘎伯发现了奇妙的光学全息现象,进而发明了全息照相术,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奖。我国生物学家张颖清在探索中发现生物体上也存在着类似的全息现象,从1980年以来逐步创立了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11.
文字作为人类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所记录的540部汉字蕴藏着古代丰富的社会生活景象,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的过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说文“示”部字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2.
“道”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关键字,先秦以来各家学派对“道”都有其不同解释。孔子提出“仁义之道”,开创了为后世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的传统,成为漫长封建社会经世致用的哲学。刘勰、韩愈、章学诚分别著有《原道》一篇,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三者宇宙观、人生观及政治学术思想的影响。把经世致用作为自己原道论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13.
数学全息方法及其在数学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宇宙全息律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规律,被反映到数学这种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上,形成数学科学的一种普遍规律,即数学全息律.以数学全息元为起点,利用数学全息律进行数学科研与教学的方法就是数学全息方法.利用周期研究时间函数和利用“生成元”研究数学结构等均是应用数学全息方法的生动事例;同时,数学全息方法还是促进数学创造的有力工具.数学全息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许慎文化不仅包括许慎其人、其书及以许慎墓为依托建立的景区,更包含许慎精神、说文解字学及汉字文化等深层文化要素。文章就此几方面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探索许慎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让许慎文化场景化、具象化、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产业化,把许慎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相似文献   

15.
“德”原为“施与”之义。《老子》中“德”的基本涵义是指道的功能,表现为道在宇宙中的地位、力量和作用及实现其力量、作用的方式等。研究者通常将道的这一方面称为“道之德”或道之用。老子道之德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命题中,其形成以他在虚极静笃的玄鉴直觉中亲证、体悟的道体境状为形而上依据,以理性思维为认知方式。把握老子“道之德”思想是理解其哲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信息思维是区别于传统的物质思维和能量思维的一种全新思维方式。比较起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文化较少有实体性物质思维的特点,而更多具有信息思维的特色。中国古代文献中所阐释的八卦、阴阳、有无、五行、象数、经络、脏腑,以及天人相应等观念和理论都体现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统念和信息思维方式。在当代,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息思维方式与现代信息系统理论相结合,诞生了一系列由中国人提出的具有独特韵味的学说,比如,泛系理论、生物全患律、宇宙全息论,以及演化全患理论等等,此类学说同样体现着深刻的信息思维底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公认沈从文的《边城》有牧歌般的田园诗风格,在诗意性的话语和简约的叙述中,作品笼罩着一股淡淡的忧伤,用沈从文的话说,就是“美丽总是愁人的”,而这种“淡淡的忧伤”是和沈从文的“寂寞”分不开的,这种寂寞来自“另一种情感的堆积”,还来自作家在文坛的孤独寂寞,也来自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8.
以制胜巫术征服自然的浪漫幻想--"煮海宝"故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煮海宝”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个特殊的故事类型。故事负载着我国民众古老的巫术观念以及希冀战胜人间各种灾祸的超自然想象。其艺术构思反映着我国民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人与社会的关系与矛盾的双重思考。故事中的幻想,寄托着历代社会民众对美好人生的祈盼,也是他们对世俗社会种种不平的一种假托式抗争。人与自然的斗争和人与社会的抗争是“煮海”故事生成与流变的生活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