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台盟中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国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河南省台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信阳师范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5—27日,在河南固始隆重召开。来自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专家学者,及海峡两岸王氏宗亲100余人与会。本次研讨会为"第四届中原(固始)  相似文献   

2.
蒋光慈一生创作的短篇小说不多,一共只写了九篇.《鸭绿江上》是其代表作.这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蒋光慈小说创作的风格.我们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蒋光慈早期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3.
革命作家蒋光慈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 ,是一个本该说清而长期以来没有说清的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问世的《蒋光慈传》和先后出版的多种版本的鲁迅传记 ,以及近期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等专著都未把问题的症结找到 ,究其根由 ,或没有寻觅到关键史料 ,或虽掌握史  相似文献   

4.
疾病作为重要的书写内容,主要以肺结核或梅毒的形式出现在蒋光慈的小说里。通过解读蒋光慈《野祭》《短裤党》《丽莎的哀怨》以及《冲出云围的月亮》等小说对疾病的书写,可以发现疾病是随着这几部小说中革命氛围的不断增强,而由肺结核过渡到梅毒的。这让我们可以辟出一条路径来观察蒋光慈,甚至其他心怀革命理想的现代作家,是如何借助疾病的隐喻来形成他们对革命之未来的现代性想象。在蒋光慈的第一篇小说《少年漂泊者》中,疾病  相似文献   

5.
作为"革命加恋爱"小说创作风潮的始作俑者,蒋光慈这位作家所得到的评价一直不高。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因为研究者未能将其小说置放在其相对应的脉络进行解读。本文意在论证,蒋光慈最成功的作品《冲出云围的月亮》,乃是对茅盾《蚀》的《追求》所作出的逆写。只要一离开这个独特的情境,就无法理解这部小说的价值,乃是一种回应后革命语境的策略性书写。而这种逆写之所以成为可能,乃缘于蒋光慈对苏俄的新写实主义及未来主义的挪用。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七年末至一九二八年,中国文坛上围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有关理论问题,曾发生过一场争论。历年来,文学史家对于这场争论的成员,一般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一、创造社的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冯乃超等;二、太阳社的蒋光慈、钱杏邨等;三、鲁迅、茅盾等。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遗漏了许杰先生当年撰写的,比较系统、比较深刻地阐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专著——署名为张子三的《明日的文学》。我们认为,《明日的文学》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中应有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由两个词根按照并列、偏正等关系复合而成的双音词,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时部分词素发生变化而整个词的意义未变,例如: ①因为其时我又见了别一种情形,起了别一种意见,不想在中国人的愤火上,再添新炭了。(鲁迅《坟·杂忆》) ②这时我的愤火如火山也似的爆裂着……(蒋光慈《少年漂泊者》) ③她的哥哥却为着愤火所燃烧着了,……(蒋光慈《田野的风》)  相似文献   

8.
固始县位于豫东南、处在江淮间,为豫皖鄂三省交界地.县境内南高北低、地形多样、河川广布、物产富饶.全县面积二千九百一十六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二十四万,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本县开发历史悠久,是南北东西的交通要冲.春秋时期为寥、蒋、黄三国地,后被楚所灭,改称寝邱.楚庄王以其地封楚相孙叔敖子侨.吴王夫差曾攻占此地,秦楚寝邱大战也发生在这里.东汉刘秀建武二年(公元26年)改寝邱为固始,封李通为固始候.固始这个县名已沿用了一千九百多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红学”若干有争议的问题中,曹雪芹祖籍问题的论争恐怕是最热闹的了。1996年6月王畅先生《曹雪芹祖籍考论》一书出版,这是在1980年冯其庸先生《曹雪芹家世新考》出版之后,十六年来仅见的一部探讨曹雪芹祖籍、家世问题的专著。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由于所讨论的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所以在众多的肯定、支持的声音之外,反对、指摘的声音也颇不少。这种争鸣、辩论的态势不仅至今未绝,而且大有愈趋激烈之势。除去一些有份量的文章之外,仅在一年多的时间之内,就又有好几部讨论这一问题的著作出版。1997年12月,李奉佐先生的专著《曹雪芹祖籍铁岭考》由辽宁春  相似文献   

10.
在1928年的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以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实践革命文学主张的小说流派——普罗小说派。这个流派生存的时间是四年,即从1928年到1932年。 普罗小说派的主要代表当推蒋光慈。早在1926年他就发表了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写农村少年汪中父母被豪绅逼死,自己孤苦无依,只好去流浪,在漂泊中受尽了苦难。后来他参加北伐战争,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第二年,蒋光慈发表中篇《短裤党》,反映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历史事件。此外,他还写了几部长篇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写曾经革命的女性曼英在大革命失败后消沉失望最后又走向奋斗的历程;《最后的微笑》写工人阿贵被厂方开除后杀死了工头和暗探,自己也自杀身  相似文献   

11.
蒋光慈是否对《丽莎的哀怨》的主人公——白俄贵妇丽莎存在同情、是否暴露了他的消极的思想,是解读蒋光慈和《丽莎的哀怨》的关键。抛开阶级观念和功利色彩下的误读,可以肯定的是:蒋光慈对丽莎存在着深切同情,但是这种同情并非给予一个贵族妇女,而是给予和自己遭遇相似的“天涯沦落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蒋光慈的籍贯,现有三种说法:一、一些文学家辞典、文学史和论述蒋光慈生平的文章说他是“安徽省六安县人”。这种说法现在较为普遍。二、蒋光慈是“安徽省霍邱县人”。这多见于解放前出版的书刊杂志。三、蒋光慈是“安徽省六安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蒋光慈到底是何处人氏?蒋光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对于他的籍贯应该搞清楚。我曾写信给安徽省六安县莲花庵地方政府,委托他们了解蒋光慈的父亲一些情况。一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六安县淠联人民公社给笔者回信说:  相似文献   

13.
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唐代固始移民与移民文化研究,于2009年10月25-27日在河南固始隆重举办。本次研讨会系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与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近百位海内外专家与会。会议内容丰富,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艾芜的《南行记》与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同样以流浪为题材,但由于两位作家所持的文学理念和感受不同,艾芜以心灵自由为基点,为人生而创作;蒋光慈则是响应时代的要求,为政治而作,因此作品展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世界,给读者不同的感受,具有不同时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各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随着台湾教育祖国化进程的加速,闽台教育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福建为台湾培养和提供师资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福建与台湾的渊源十分深厚。光复后,台湾教育当局在全省范围内曾开展了一个查报学生祖籍的活动。其办法是制作学生祖籍调查表一份,分发各校填报;调查程序是先进行各校儿童部学生的祖籍调查,然后再进行各校民教部学生的祖籍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校生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祖籍地在福建。以台南市为例,当时全市民教部学生共1753人,祖籍地在福建…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课题组专家制定的《农村留守妇女综合素质》问卷调查表,在对河南省外出打工比较集中的固始、新蔡和太康三个大县149名农村留守妇女综合素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评价了留守妇女综合素质现状。结果显示:留守妇女综合素质得分率为65.2%;人格素质、心理素质、角色素质相对较好,但长期的劳动和技术的缺乏使得留守妇女的身体素质和能力素质不容乐观;进而提出在全面加快中原农村经济建设中,在重视和提高留守妇女综合素质的同时,重点提高身体素质和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全方位地研究了《五庆堂谱》,指出了其中曹邦一支的误记,有利于关于曹雪芹祖籍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新加坡早期开发过程中,华侨陈笃生和陈金钟父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身在海外,却有着深厚的故土情结.他们的祖籍,可以从漳州追溯到固始,再追溯到颍川,最后追溯到淮阳.  相似文献   

19.
诗集《新梦》是蒋光慈留苏期间从事新诗活动的产物,洋溢着无产阶级革命热情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新梦》甫一出版即在青年中引起反响。由于蒋光慈留苏期间决定当一名"东亚革命的歌者",且在归国后固守于这一角色定位,最终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调查材料、研究分析了河南省贯彻执行《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