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碘遇淀粉变蓝色。然而,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时,笔者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为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体积分数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例1 (2005年广州)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固体碘或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事实说明( )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检索和动手实验发现教材中"碘遇淀粉显蓝色"的结论有失偏颇。实验结果表明碘遇淀粉显色与多种因素有关,碘遇直链淀粉变蓝色,遇支链淀粉变紫色,遇混合淀粉则显示蓝与紫之间的混合色。分析了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下册)一个演示实验中"碘遇淀粉显色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对现行化学教材和生物教材中对碘遇淀粉显色现象的描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中,我们常用碘证实淀粉的存在,这是利用了中学生物教材中所说的“淀粉遇碘液成蓝色”的特性。但在实验中常出现淀粉溶液(包括市售可溶性淀粉)在遇一定量的碘时出现颜色后又立即消退的现象,或者颜色也不一定是蓝色,有时会出现紫蓝、紫、紫红,甚至是赭色等。这是什么缘故呢?  相似文献   

5.
淀粉遇碘变蓝,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如果加热变蓝的淀粉溶液,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在一次学生实验中,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把已经变蓝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不料产生了如下实验现象:蓝色的液体渐渐变为无色。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给学生一个解释,我们查阅了淀粉与碘的相关资料,了解到了蓝色褪去的原因。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  相似文献   

6.
室温下淀粉遇碘会变蓝 ,这个现象常常用来鉴别碘或淀粉的存在 ,对此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如果向刚煮沸还未冷却的淀粉溶液中滴加数滴稀的I2 KI溶液 ,却会发现溶液没有变蓝 ,逐渐冷却后蓝色才渐渐出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淀粉遇碘会变蓝”与溶液温度有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快速、易做、有趣的小实验。一、仪器及药品5 0mL容量瓶 2个 ,2 5 0mL烧杯 2只 ,带塞子的小试管 2支 ,1 0 0℃温度计 1支 ,酒精灯 ,多用滴管 ;碘、碘化钾、可溶性淀粉。配制溶液A :在 5 0mL容量瓶中配制 2 .5× 1 0 - 4 mol/L的I2 KI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1989年7—8合刊上有一篇杨晓峰同志“碘遇淀粉变蓝提法不妥”的文章。我认为杨晓峰同志文中所得的结论:“淀粉遇碘变蓝的提法仍欠妥。其一,固体淀粉遇固体碘时,淀粉变淡黄色或灰黑色。其二,淀粉浊液遇稀碘水显紫蓝色或淀粉溶液遇稀碘水显蓝色。因此,“淀粉遇碘变蓝色”应改为  相似文献   

8.
1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看到溶液变蓝 ,继续通氯气溶液蓝色褪去 ,为什么 ?答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会变蓝 ,是因为发生如下反应 :2KI Cl2 2KCl I2 ,生成的单质碘跟直链淀粉反应溶液呈蓝色 ,与支链淀粉反应溶液呈红紫色。通常的淀粉都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往往看到蓝色溶液中略带紫色。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质是淀粉同碘分子生成了一种包合物 ,包合物是一种以大分子包容小分子 ,借范德华力结合起来的化合物。当通入过量的氯气时 ,氯气与包合物中的碘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I2 5Cl2 6H2…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的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所采用的酶是市面上出售的淀粉酶,此酶反应的最适宜温度为50~75℃。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把放在沸水中的淀粉酶注人到放在沸水中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保温5 min,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应该是变蓝。因为100℃时酶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试管中仍然存在淀粉,所以遇碘变蓝。可笔者发现,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操作得知:①因为淀粉在加热的情况下滴加碘液后会形成络合物褪去蓝色,当温度降低时,又会恢复蓝色,笔者  相似文献   

10.
向碘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蓝色会褪去吗?为了验证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3~4毫升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水,并振荡,溶液变蓝,再加入约3毫升四氯化碳,充分振荡,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呈无色.[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1毫升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加入3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几乎为无色.以上实验事实充分说明:碘不能从淀粉溶液中被四氯化碳苹取出来,相反,淀粉溶液却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因此,长期以来被许多人所承认的那种…  相似文献   

11.
这一实验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性质,来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按实验要求,取1g干淀粉放在烧怀里,加清水100mL煮沸,作成浆糊备用。这种方法费时间,还有两个明显的缺点:①浆糊遇碘显紫红色,这与学生从小学以来一直接受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认识相矛盾。②浓稠的浆糊中,由于含有较多的淀粉,所以在与唾液淀粉酶发生反应时,需要较长时间,有时唾液少了还难以消色(碘液在淀粉液中显什么颜色是由淀粉液的浓度决定的。浓度低时显蓝色,浓度高时显  相似文献   

12.
<正>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两个实验都使用到碘液。那么,淀粉遇碘液是否都显蓝色呢?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我们发现,用买来的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液反应不显蓝色,而显棕红色!后来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我们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贵刊'97第5期上看到"蓝色会褪去吗"一文.本人认为文章得出蓝色不会褪去的结论,是因碘溶液是碘一碘化钾的混合液所致,为了验证这一问题,本人做了如下两个定性实验:实验一.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四氯化碳,并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紫红色,再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仍为紫红色.实验说明:淀粉溶液不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蓝色,再加入2毫升四氯…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界获得的淀粉,主要由约1/5的直链淀粉和约4/5的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其溶液遇稀碘水显蓝色;支链淀粉难溶于热水,它遇稀碘水呈紫色。实验室用的溶解淀粉是用普通淀粉经加工处理得的,几乎全是直链淀粉。在碘的检验时,是用溶解淀粉溶液作试  相似文献   

15.
碘洒五变色     
碘酒五变色实验涉及新课程化学1、2(必修)中卤素、二氧化硫及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本实验的操作,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世界的奥妙无穷,巩固和提升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实验原理火柴头里含有硫黄、氯酸钾等,划燃火柴头后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在水溶液中,单质碘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无色的氢碘酸。氢碘酸遇双氧水后被氧化而又重新析出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会变蓝色。单质碘遇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歧化反应而生成无色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6.
钱爱君 《政治课教学》2014,(3):72-72,F0003
中学化学教学经常通过实验来检验某种物质的存在,比如“淀粉遇碘显蓝色”是很灵敏的显色反应,既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又可以证明碘的有无。然而,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却遭遇了对教材内容的惊人“颠覆”与尴尬。在实验中,笔者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却不见“经典蓝”,而显棕黑色!学生一片哗然,笔者也感到愕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笔者带着疑问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同时以这次失败的实验为起点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学生按照相应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着,在最后一步“滴加碘液”时,我向学生解释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当滴上碘液,每个小组的叶片都相应变了色。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碘液滴在叶片上是棕黑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其他学生也附和着“不是老师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吗?为什么叶片上不是蓝色啊?”叶片确是棕黑色,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前总是叶片变色就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没有学生对叶片的颜色产生疑问,我该怎么回答呢?猛地我想到:何不放给学生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块探究,好不好?”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我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五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一、四氯化碳能否使蓝色的淀粉碘水混合液褪色?实验1:取3 mL饱和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2滴碘水(将碘晶体先溶于酒精,后加水至深黄色),振荡,溶液呈蓝色。再向其中加入3 mL~4 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2 min~3 min,可观察到上层溶液蓝色渐渐褪去。向上层溶液加入1滴碘水,上层溶液又变为蓝色。分析:该实验说明四氯化碳能将淀粉碘水混合液中的碘萃取出来,同时说明碘与淀粉结合力不强。碘与淀粉的变色是否是化学反应,有必要重新审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品 :试管、研钵、纱布、西红柿、黄瓜、淀粉碘酒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原理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 ,它的第 2、3碳位的烯醇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能把碘原子还原成碘离子 ,使原来淀粉遇碘所显示的蓝色自行褪去。维生素C在受热及碱性条件下 ,易分解破坏。操作 :1.制备汁液 :取新鲜西红柿、黄瓜各 10 0克 ,洗净后在研钵中捣烂 ,用纱布包住挤出汁液待用。2 .取上述制出的汁液各 1毫升 ,分盛两支试管中 ,各加 6滴淀粉碘酒溶液 ,发现颜色变化是 :西红柿汁中蓝色褪 ,黄瓜汁中还有较浅的蓝色。3 .取由 1制出的汁液各 1毫升 ,加热至沸 ,并保持沸…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高一化学教科书选做试验一的第五个小实验--检验含碘食盐的成分中所含碘: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含碘食盐溶液,加入少量KI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滴人几滴淀粉试液,现象明显,淀粉遇到生成的I2变蓝色.该实验存在一个科学性的错误,因人为在加入了碘离子,只能说明食盐中含有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的氧化性物质,并不能说明食盐中含有碘,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