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韩华球 《教育学报》2008,4(4):39-44
近年来我国学者构建了较具典型意义的三种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依据外域学者的有关理论,建构“课程与教学整合论”的内容体系;采用相对分离的组合形式,综合反映有关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重建一种具有“开放”“整合”与“整体”特质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内容体系。上述三种教材内容体系各有其特点和值得商讨的问题。据此,在构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时,应特别处理好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课程论与教学论、体系内部各范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发展迅速,但在编写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处理好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教材结构设置偏颇;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同学科教学法、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混为一淡;将学科课程评价与学科教学评价等同起来。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编写要构建出合理的内容结构,处理好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研究和学科课程评价研究,完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这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关键是将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形式和主体结合起来,将三者割裂会导致高师课堂教学评价整体性的断裂,而将三者结合,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与课堂教学实际,能从根本上促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师教学论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各专业的教学论课程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技能训练课程,但现行的教学论课程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的倾向。改革教学论课程的主要途径是:对课程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修订教学计划;强化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环节;改革考核方法;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论与课程论并非是平行发展的,教学论较课程论根基厚实一些,理论体系更完善;教学论经历了“求善”、“求真”到既“求真”又“求善”并在两者之间保持张力的过程,课程论是以“求善”为背景产生的;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平行的两个分支,目前,两者正处于分化期;现代教学论将从知识教育论转向主体教育论,课程论将逐步进行课程论的本体与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的重构已成为迫切需要。重构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应该遵循如下基本思路:确立恰当的逻辑起点;立足于学习;认识到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抓住基本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结构包括课程实体与教学前提、课程规划与实施、教学策略、评价四个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生物教学论》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由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践内容规范、课程评价、实践环节的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生物教学实践能力远远不能适应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需要。借鉴国内各高校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举措,反思我们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与突出问题,构建了培养学生生物教学实践能力的具体内容及措施,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践内容规范、课程评价、实践环节的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使《生物教学论》课程培养学生生物教学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任士昕 《考试周刊》2011,(56):192-193
细菌学各论是《医学微生物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的枢纽。具有内容繁杂、知识容量大、比较枯燥、易懂不易记等特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呢?我就此谈一些教学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教学论即教学理论,它是整个教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几年的教学和对我国现行不同版本教育学教材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感到现行教育学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些内容缺乏实质性的分析和论证,尤其在反映教学实践,用科学理论影响教学实践,帮助和指导各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根据方面尚欠不足。下面就教学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谈一下粗浅看法: 一、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它同其它科学关系,尤其是与心理学关系,传统教材反映不突出。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众说不一。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如《教育研究》1985年第九期王策三同志的《简谈教学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0.
医学影像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片的能力,医学影像学的实践性很强,目的是为了培养实用的高素质医学影像学人才.目前我国的医学影像学得到了新的发展,如何进行医学影像学的高职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使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是目前广大高职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了高职医学影像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探讨了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课程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指本土原生的适应本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特指我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我国本土(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是以儒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为主线,包括“以学论教”的教学本质论、“君子成人”的课程教学目的论、“教学相长”的教学主体论、“仁礼文行”结合的课程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论、“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论、系统完善的教学原则论、发达实用的学习方法论、知能结合的教学评价论以及系统成熟的教师论所组成,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和概念范畴。我国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围绕“教学”而非“课程”、围绕“学”而非“教”、围绕“实证”而非“思辨”、围绕“经验”而非“理论”建立起来的,这就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明显不同,使它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建构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介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与体会:(1)病原生物学各论部分创造性地使用病例引领教学模式;(2)重新编排病原生物学实验内容,并按专业要求合理设计各专业实验;(3)实验教学上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4)在考试中增加病例分析及临床实际应用试题。  相似文献   

13.
以近20年1057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对博士学位论文关注的基本要素、学科教学论的科目、学段和研究方法进行时段间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密切关注我国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发展需要,各指标在时段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以下现象:基本理论研究总量多于学科教学论研究;聚焦数学与科学教学论研究,人文艺术等科目教学论研究偏少;重视课程、教学要素研究,学生、学习要素研究薄弱;聚焦中小学教育学段,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段的课程与教学关照不足;研究方法多元化发展,理论研究较弱。建议未来的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重视学科教学论研究,强化人文艺术科目、学生和学习要素的研究,提升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论既不是纯然思辨的理论学科,也不是完全处方式的应用学科,它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做好教学这件事的行事依据,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教学论在理论上的基本逻辑结构是:目标假定一对象假定一内容和方法假定。教学论与课程论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看是交叉的,但最终是整合的。要使我国教学论获得更为健康的发展,必须关注课程和教学理论性质的认识起点,现实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起点,以及探讨教学论问题的方法论起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建设《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结合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应用实践集中讨论了三个方面的设计:一是内容设计;二是策略设计;三是评价设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范围宽,内容多,本文不能一一涉猎,只择其要者论之。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学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可将《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为基础实验部分、必做实验部分和探究选做部分;实验课堂类型设计为教师指导实验、小组合作演示实验、小组演示指导实验和多媒体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7.
4月4日至6日,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召开全国高师化学教学论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一)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二)新世纪我国高师化学教学论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三)高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学科教学论)”和“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化学)”研究生的培养;(四)高师本科《化学教学论》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高师地理教学论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诉求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改革以教学技能培养为轴心,构建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文章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维度"将单一的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与分解,构建了在内容上相互联系但各自独立的六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并设计了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学教学论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将微格教学引入数学教学论课程这一解决途径,从而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数学微格教学特征进行阐述,进而提出微格教学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传燧  石雷 《教育研究》2012,(3):82-86,91
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既指外来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也指中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现代适切性改造与转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包括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中国化、实践的理论化和范式的本土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策略主要有: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传统(原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借鉴与创造性转化国外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实验并对其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与提升;推进和实现中国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从理论基础、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到建构方法的整体创新和原创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