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中心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后我国对杜威的教育理论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不少人斥责他过于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放纵了学生的自由,降低了教师威信、否定社会的作用。实际上,杜威强调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发展,同时杜威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以应从教育、社会、儿童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相似文献   

2.
“儿童中心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后我国对杜威的教育理论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不少人斥责他过于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放纵了学生的自由,降低了教师威信、否定社会的作用。实际上,杜威强调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发展,同时杜威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以应从教育、社会、儿童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相似文献   

3.
美国非常重视个性化教育 ,这与杜威的思想有着直接的渊源。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 ,强调“从经验中学习” ,奠定了美国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而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出发 ,强调以儿童为本 ,则直接促成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新 《学语文》2011,(5):36-37
早在上世纪初期,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倡导“儿童中心论”,其核心就是培养并发展儿童的活动能力.认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能力”,“使儿童认识到获得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  相似文献   

5.
美国非常重视个性化教育,这与杜威的思想有着直接的渊源。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强调“从经验中学习”,奠定了美国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而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出发,强调以儿童为本,则直接促成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渊源,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杜威的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儿童教育要“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灵”“遵循教育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知识接受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一)建立学生观  相似文献   

7.
杜威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产物,因此,杜威特别强调达成目的的手段—儿童中心。也就是说,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不存在一个“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的问题。因为“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杜威以“反弹琵琶式”的论述求索教育目的,实则是希冀通过“更加民主”的教育去实现“更加民主”的社会这一旨归。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2010年基础教育发展目标》提出的建立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全面改革教育内容和课程教材体系,改变教育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扩展教学空间,更新教学模式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提出的儿童中心论与活动中心论的教育理念,揭示了儿童中心论和活动中心论与当前各中小学正在实施的研究型课程的联系,并基于杜威的教育理念提出对研究型课程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活动”是儿童与人们交往、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强”,蒙台梭利的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较深刻揭示了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大教育家杜威“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就是“以活动为中心”。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相似文献   

10.
“活动”是儿童与人们交往、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强”,蒙台梭利的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较深刻揭示了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大教育家杜威“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就是“以活动为中心”。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相似文献   

11.
杜威作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多年来似乎和儿童中心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是儿童中心主义(或曰“儿童中心论”)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教育观自然和儿童中心主义没有两样。综观杜威的教育言论,笔者认为上述沿袭的见解值得商榷。本文拟就杜威的教育观与儿童中心主义的原则区别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的“儿童中心论”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代表了杜威教育改革的主体,是反对旧教育、实施新教育的总体设计。1897年,在杜威的第一部教育论著《我的教育信条》中集中阐述了儿童中心论,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这一理论几度潮起潮落,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在又一个新的世纪开始的时刻,这一理论再度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为杜威"儿童中心论"辩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说到“儿童中心主义”(又称为“儿童中心论”),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是片面的、错误的。如果说谁持“儿童中心主义”的立场或观念,这便等于是“贬”谁。我以为这是研究、传播和树立现代儿童教育观念的最大障碍之一。于是,尽管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我觉得依然有必要为“儿童中心主义”说几句话。一、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是什么?1.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  相似文献   

14.
杜威及其学生克伯屈提倡以活动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论”强调:“以孩子快乐为本”。其指导思想中情感体验是最重要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而获得的。我想我们只有创设这样的活动,幼儿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那么应该创设怎样的活动才使幼儿难忘呢?“过节”对孩子来说永远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师生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看法。“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权威地位,成为最早出现的关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儿童中心论”突出儿童的主动性,主张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标志着西方师生观开始由“教师中心论”向“儿童中心论”的转移;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师生“对话”则实现了师生观从“中心”到“对话”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20年代初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和他的学生克伯屈.卢梭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主张儿童中心论,倡导做中学;克伯屈则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设计教学法,主张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方案,最终解决问题.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必须与个人经验相联系,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没有主导权.  相似文献   

17.
杜威经典的的教育哲学思想,“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是基础教育改革需借鉴的宝贵财富。文章在阐述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当代差异教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即作为教学活动起点的学生之间的基础性差异,作为教学活动终点或目标的学生之间的目标性差异,以及作为学生发展主要推动力量的学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性差异。同时,提出“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动态生成性”是当前差异教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杜威的“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从儿童的经验出发组织教材,并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把教材变成直接的个人经验。(一)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社会要求学校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而传统教学不能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派”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与之相对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主体现上,杜威既批判教师主体论,又批判教材主体论,进而主张儿童中心论。这个提法本身隐含着眨抑教师作用的意思。通过对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和师生关系三方面总结三点有益的启示,认为对教育主体的讨论应转向教育主体间关系的讨论,从主体间互动之维来重新审视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课程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杜威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整地确立起了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他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要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编制课程,这样的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