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古至今,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开始的,"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生涯中,会贯穿始终。分类是基本逻辑方法之一,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叫作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入分类思想,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好地掌握其本质特征。一、概念分类,掌握标准数学中,有些概念相似点多,记忆起来,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生对知识的概念进行理解时,我就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方程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概念、法则、公式等显性知识,而且还要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这一隐性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形结合、分类、数学模型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分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个单元,这样编排尚属首次,凸现了分类的意义、作用和按某种标准分类的方法。《分类(一)》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考虑到这是学生系统、清晰地接触“分类”这一概念的起始课,这一概念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特别是考虑到分类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在这节课中做了大胆的尝试,致力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正>分类思想有别于其他数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如何掌握和运用这种思想并非几课时的学习就能达成的,必须通过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它针对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拥有的知识和达到的水平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步形成分类思想,又运用分类思想来辅助数学学习,相辅相成.一、数学分类方法1.根据图形相互关系及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如三角形可以按角进行分类,就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正>分类讨论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阶段而言,在知识体量与知识难度上均上升了一个台阶.为了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运用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效率,教师应加强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从目前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来看,分类讨论思想的理解与运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出发,结合高中生在分类讨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类和对应是人类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分类和对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已知某个系统对应建立新的知识系统,二是在两个已知知识系统之间建立在性质、数量、地位等方面相对应的事项或方法.数学学习的过程近乎数学发现的过程,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增加了对学生基本数学活动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要求,数学教育中应关注学生分类和对应意识的熏陶和培养.  相似文献   

7.
邱菊 《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01-102
圆这一部分知识是初中几何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压轴题的重要组成,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一部分题目是一题双解甚至多解,所以教师应教会学生总结归类、分析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中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别于其他教学内容与方法,如何熟练掌握、准确应用分类思想,并非几课时的学习就能达成,必须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拥有的知识和水平进行教学,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分类思想,就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或差异点,把数学的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大量丰富鲜活的学习素材,通过分类这样的基本数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分类的过程中辨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洞察知识的本质,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数学转化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毋用置疑,必须指导学生紧紧抓住掌握数学的转化思想这一数学链条中的最重要的一环.数学转化思想主要有数形转化、函数与方程转化、分类转化、整体转化、类比转化、化归  相似文献   

11.
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儿童发展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分类方法是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思想方法,可以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类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分类意识,分类理清数学概念,分类归纳整理,进行量性分类以及开展分类讨论等,让学生通过掌握分类思想去发现潜在的数学语言和规律,在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与概念,习得基本的数学方法,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会解题、会计算、会证明,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数学理解要求学习者还要进一步反思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运用了什么样的思想方法等。课题从数学理解的内涵、价值,促进儿童数学理解的策略以及如何评价儿童数学理解的程度和层次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数学理解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改精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尊重学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构建,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认知的全过程,建构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的完整样态,实现学生数学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学中,首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整体认知结构化学习的价值;其次,透彻了解教材中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准确把握学生结构化学习的知识起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过程;最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归纳,用数学的语言展示表达,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学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往往发生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所谓数学分类思想,是指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或相异点,把数学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区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适当的分类,既是抽象数学的必要基础,也是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有效地厘清数学概念,洞察知识本质,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分类讨论思想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进阶,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详细分析其应用方法,尤其是要结合例题具体阐述其应用技巧,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文章结合例题详细阐述了分类讨论思想在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中的具体应用,在例题分析中进一步阐述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技巧.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渗透分类讨思想,增强学生的分类讨论意识,培养学生分类讨论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路 :“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 ,教学重点是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本设计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学习数学 ,力求体现以下价值追求 :1.将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强调从儿童周围生活中取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组织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的思想与方法。2.使儿童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整理、讨论、操作、调查等…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将数学运用于生活中的能力非常重要。数学在小学教育阶段最常用的还是生活中的各种运算,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算数以及思考能力。在数学的教育中,分类思想是运用最普遍、最简洁的引导思想,通过将例题分类,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新知识,从而将抽象的思维简单化,将例题中的数学原理搞清楚。除此之外,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将不同的数学原理和概念分类,能够有效巩固新知识,加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记忆。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分类思想的运用特征、方法等,探讨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我们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在"走进图形世界"这章也有所渗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分类思想分类是通过比较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某一种属性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数学思想,将实现数学学习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